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叩頭禮」讓中國吃了大虧,最終,中國的形象在西方徹底墜落

一個「叩頭禮」讓中國吃了大虧,最終,中國的形象在西方徹底墜落

清乾隆年間,歐洲各國都有一種傳說,說:中國是以儒家思想治國,講究仁愛禮義信,整個國家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溫暖友愛和睦。於是,那個時候湧現出了很多中國迷,他們嚮往和崇拜中國人,歐洲學者們也認為要向這個東方大國學習,並與之接軌。

馬戛爾尼,便是在這樣狂熱的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英國人。

他對傳說中聰明禮貌的中華民族充滿好奇,而恰巧此時的英國,因為資本主義的高速發展,迫切需要開闢新的貿易市場以及原材料產地。在這種情況下,兩者一拍即合,英國政府派遣馬戛爾尼帶領使團訪華,並希望能夠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取消清朝當時在對外貿易上的限制和禁令,以擴大兩國之間的通商。而馬戛而尼終於得償所願,能夠一睹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家真容。

直到1793年8月的時候,馬戛而尼帶著他的使團,乘坐著「獅子」號軍艦,既好奇又信心滿滿地來到了中國。只是,這一次談判卻失敗了。兩國在禮儀、文化、語言上的溝通不良,使得這次談判還未開始便已經夭折。馬戛而尼甚至沒有得到一個正式與清朝談判的機會,出使任務自然也沒有完成,被清朝政府強制禮送回國。最終,這一群人野心勃勃而來,敗興而歸。

但是,英國政府並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

他們認為:這一次之所以出使失敗,源於翻譯的水平不夠,無法正確的表述英國政府的意旨。在馬戛而尼的使團之中,兩名翻譯都是小時候就已經離開中國的滿人,僅僅只會相對簡單的漢語,也不會英語,需要將拉丁語翻譯成英語再進行使用,這樣當然容易出錯。

英國政府對於自己的條件充滿信心,他們認為:促進兩國貿易,明顯能夠增加稅收,市場更加繁榮。所以,他們根本想不出大清帝國有什麼理由拒絕。

所以,第二次的出使勢在必行。

這一次,英國政府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們仔細研究了中國的本土文化及政治特點,在談判條款上,他們取消了割讓海島和協定關稅這兩條容易引起反感的條例。第二次的出使,對於英國政府來說只有一個目的:讓清政府同意放寬對外貿易管控,使英國商人得到自由貿易的權利。

這一次的使團陣容頗為可觀,正使是著名的勛爵阿美士德,兩位翻譯分別是:

小斯當東,1792—1793年,其父老斯當東作為英國特使馬戛爾尼的副使出使中國,小斯當東隨行且還得到了乾隆帝的接見;此時,他已經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多年,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並且,他翻譯的《大清律》剛剛完成,可能是英國最早的「中國通」。

英國著名的漢學家馬禮遜,在華25年,在許多方面都有首創之功。他的漢語水平十分之高,第一本《英華字典》就出自他手。他還第一個把《聖經》譯成中文,以自己的醫學知識在澳門開辦了第一個中西醫合作的診所。

另外,使團中還有在華多年的埃利斯、德庇時等人。

英國政府這次花了大力氣改善上一次的不足之處,要求務必能夠使這次出使成功。而這一次,他們要面對的帝王是嘉靖帝,這位皇帝曾經經歷過第一次的英國出使事件,對第二次的使團心中著實沒有什麼好感。而且,他與他的父皇乾隆帝不同,他對萬國來朝並沒有多大的興緻。所以,阿美士德率使前來中國時,當時負責接待的直隸總督那彥成就開始頭疼了。

嘉靖帝聖旨示意:「這些洋人遠渡重洋而來,必有所求,朕心裡並不高興,接待也就不必過於鋪張了。如果他們提出來增加通商口岸,你就不必再奏報給朕了,直接拒絕即可。要是他們言行恭順,倒可以領來覲見。要是他們不守我國禮儀,在天津宴請他們之後,就讓他們回去吧,這些人則不用再進京了。」

那彥成把這個要求告訴了阿美士德,自己心裡也在打鼓,上一次來華的馬戛而尼就沒有按照禮儀行三跪九叩之禮,這一次的英國使團能答應嗎?阿美士德也遇到了和上次馬戛而尼使華一樣的問題。磕頭對個人來說可以接受,只是,使者出使他國代表的是英國的形象,這個頭一磕,英國在歐洲的臉面可就全丟了。

所以,為了慎重起見,這位使者大人召集了所有的使團成員前來開會。副使小斯當東堅決認為不應該磕頭,副使埃利斯則覺得無關緊要。阿美士德無奈之下,只好跟那彥成說:「如果,中國官員同意對著英國國王的畫像磕個頭,那麼,他們就同意給中國皇帝磕頭。」這樣,既可以遵守中國禮儀,也可以維護英國的尊嚴。

那彥成這下子真的沒辦法了,如果,英國使團不向嘉慶帝磕頭盡忠,這就是他工作的失職,必將得到懲罰。

所以,他耍了個小聰明。

他帶著使團馬不停蹄地趕了一天的路,眾人都累的不行,這時候覲見皇帝,他只需要輕輕一推一絆,任務就可以輕鬆完成。只是,嘉慶帝剛要召見使團之時,小斯當東就發現了他的詭計,阿美士德推說要換套禮服才能覲見皇帝,而小斯當東一直站在阿美士德身邊保護他不被算計,那彥成這下傻眼了,最終,他只好繼續跟阿美士德商量禮儀問題。

就在那彥成與阿美士德糾纏磕頭問題的時候,嘉慶帝與群臣正在大殿里苦苦的等待使團的覲見。一番唇槍舌戰之後,那彥成絕望地發現,他是真的無法說服使團了。於是,他只好回稟嘉慶帝:使團的正使和副使都病倒了,無法覲見。嘉慶帝深感自己被愚弄,於是,大發雷霆將英國使團驅逐出境,那彥成也被捉拿下獄。

再這之後,嘉慶帝下令:永久地關閉中國的大門,拒絕英國使臣再來「朝貢」。

阿美士德的第二次出使全面失敗,連馬戛而尼出使的結果還不如,至少,馬戛而尼曾經還親自面聖,因此,他非常沮喪。他來到了聖赫勒拿島,拜訪了當時被關押在島上的法國戰神拿破崙。拿破崙對中國的事情十分感興趣,當阿美士德告訴拿破崙,他們是因為不肯給中國皇帝磕頭而被中國政府趕出來的時候,拿破崙哈哈大笑,並說道:

「你們這些英國人啊,真是死板,一點都不懂變通。入鄉隨俗,你到中國去,當然要按照中國人的禮節行事,三跪九叩不是應該的嗎?偏偏人在中國卻要搞什麼英國人的禮節,難怪會被趕出來!」最後,這位歷史上有名的皇帝還說:「中國是一頭巨獅,它只是現在睡著了而已。倘若哪一天它醒過來,世界都將為之震撼。感謝上帝,還是讓它繼續沉睡著吧。」

之後到了1840年4月7日,此時的英國的下院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辯論的議題是:「要不要向中國派遣遠征軍。」此時,小斯當東以果斷的口吻說:「通過他多年對中國統治者性格的了解,戰爭不可避免,所以,對中國的武力征服是必須的。」後來進行的投票中,主戰派271票,反戰派262票,9票之差。也就是說,如果再多5張反對票,鴉片戰爭就不會在那時爆發。

參考資料:

【《馬嘎爾尼訪華》、《小斯當東議案與英國對華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混亂時期,國家太多隨時可能被滅,皇室間血腥事件屢見不鮮
元朝時期最受器重的「漢官家族」,連元朝皇帝都會禮讓三分叫大哥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