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藥新政為萬億級藥品市場帶來新風口,葯企如何應對衝擊

醫藥新政為萬億級藥品市場帶來新風口,葯企如何應對衝擊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葯及生物製品)》(下稱《目錄》),包括20個品種的輔助用藥。

儘管未使用「輔助用藥」一詞,但該《目錄》也被業內稱為國家輔助用藥目錄。輔助用藥被冠以「萬能葯」等字眼,這類非治療性藥品長期佔用醫保資金。自2015年起,雲南、安徽、河北等省份就已相繼出台了輔助用藥目錄清單。

「以國內1萬多億的藥品市場規模來計算,這批重點監控藥品的體量約為500億元,四環製藥、揚子江葯業、步長製藥等會受到一定影響。」 IQVIA艾昆緯商務運營副總裁王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也看到,如齊魯、石葯等本土葯企也在積極轉型,並尋求一些生物製劑方面的合作。多家國內企業也已建立了上百人的研發團隊。」

無論是《目錄》的發布,還是已在持續推進的帶量採購,都是醫療改革進程下的「騰籠換鳥」,目的都是要嚴控醫療支出。在此背景下,葯企原有的生存空間雖然受到一定衝擊,但他們也在嘗試創新模式,來開拓新的市場。

葯企如何應對政策衝擊

根據IQVIA艾昆緯的研究報告,2018年,我國藥品市場(包括醫院、零售端和第三終端)規模超過1.3萬億元。2015年至2018年,藥品市場以約6.4%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遞增。

雖然有龐大的市場,但隨著醫改的不斷推進,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對葯企來說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以帶量採購為例,在4月召開的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公開的數據顯示,通過發揮以量換價優勢,「4 7」帶量採購試點地區中標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52%;同時,一些非試點地區也實行價格聯動,部分未中選品種企業也主動降價,爭取試點以外的市場,藥品價格整體呈明顯降低趨勢。

此外,IQVIA艾昆緯醫院渠道數據顯示,以治療冠心病的藥品為例,2019年3~4月和2019年1~2月相比,帶量採購中標品規的銷量增長超過1500%,同時銷售額增長超過500%;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同類未中標仿製葯的銷量下降約30%的同時,銷售額降低了約40%。

王玲也對記者表示,預計即將啟動的第二輪帶量採購將遵循與第一輪帶量採購同樣的原則,一是選擇在市場中銷量較大的,二是優先考慮原研葯和國內仿製葯價差較大的,三是國內已有多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第一輪側重降壓類藥物,第二輪可能會側重糖尿病藥物。

上述影響下,IQVIA艾昆緯的研究報告分析,中國本土葯企將進一步分化,產品線齊全的大企業需開拓創新領域,而對於某些只有單品種、產品線較短的小型製藥企業來說,則應制定更長期的發展策略,否則將會面臨生存危機。

事實上,注重研發的本土企業仍將受到市場歡迎。7月2日晚間,新三板公司仁會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該公司曾耗時17年研發出了國內糖尿病領域的第一個原創新葯「誼生泰」,其市值在新三板一度達到80億元。

「沒有藥物研發的成功,企業發展無從說起。」仁會生物董事長桑會慶向記者透露,「公司2017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401%,佔總投入比重為40%;2018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29%,佔總投入比重為19%;根據2019年預算,預計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為111%,佔總投入比重為30%。」

中國本土葯企降價已成必然,跨國葯企也無法做到「冷靜」。IQVIA艾昆緯的研究報告提出,跨國企業應根據產品的競爭形態、市場份額、價格差來制定不同的應對策略。市場份額較小的原研葯,應保持原來的價格水平,通過保價來確保利潤。市場份額高的原研葯,需要降價保量,或者保價保利潤的策略。

輝瑞普強中國區總裁高天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的患者也在追求更高質量的藥物,所以輝瑞旗下的降脂葯立普妥雖然沒有中標帶量採購,但仍然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我們也主動降價30%,使產品的可及性、准入性變的更好。」

現階段,我國藥品市場仍處於調整中。業內人士表示,下一階段我國創新葯、特葯的准入速度會加快,葯企需要在創新的基礎上維持住成熟藥品的份額。對於過了專利的原研葯,未來比較理想的狀態是,市場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量價下跌後,預計經過2~3年會逐步企穩並維持在25%~30%左右的份額,隨著中國老齡化需求的上升,每年再以約10%的速度持續穩定增長。

直面患者售葯

醫保控費、帶量採購、葯佔比等政策的多管齊下,藥費降了,醫院用藥也受到一定限制。但在國家發文支持處方外流的背景下,如何為患者配備充足葯源、並免去其折返各個地點取葯的成本,成為當下不少葯企的新著力點,葯企直面患者售葯或成未來趨勢。

「互聯網 處方葯新零售將成為趨勢所在。」上海醫藥大健康雲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斌介紹,公司旗下的DTP(Direct to Patient)一體化平台,一方面將國外先進療法新特藥引入中國,全方位滿足患者需求;另一方面通過電子處方,與等級醫院、社區衛生中心、互聯網醫院等實現直連,提升患者用藥的可及性與安全性。此外,平台實現智能化配送11點以前下單當天到貨,16點以前下單第二天到貨。

葯企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互聯網零售藥店會在患者對藥品的需求下崛起。比如DTP模式就是一種多贏模式。對葯企來說,可以掌握患者需求並為其解決問題,對醫生來說,也並未佔據其原有指標份額。

此外,線下藥品零售市場更是早已受到資本關注。《2018年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藍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公立醫院、零售藥店、基層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村鄉鎮)三大終端藥品銷售總額為17131億元,分別佔比67.4%、22.9%和9.7%。

根據光大證券研報,2014~2018年,益豐藥房、老百姓、一心堂、大參林四大上市藥店的年均營收增速都在19%~31%之間。再從《中國藥店》統計的數據來看,近年來藥店百強連鎖的新開店率(新開店總數/門店總數)在15%上下。無論是藥店的開店擴張還是併購整合都存在較大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全國首例涉「港股通」證券犯罪案件一審宣判:一被告被罰二億四千萬元
兄弟情不再?美國無差別貿易打擊令馬克龍與特朗普反目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