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1位大將慘死,蜀漢第一次北伐,為何輸這麼慘?

11位大將慘死,蜀漢第一次北伐,為何輸這麼慘?

公元223年,在夷陵之戰兵敗如山倒的劉備心力交瘁,不幸病倒。眼見時日無多,劉備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雖說劉備讓諸葛亮方便行事,若劉禪不值得輔佐,諸葛亮大可廢除劉禪,自立為帝。但諸葛亮豈會聽不出劉備言中之意,趕緊表示忠心。最終,諸葛亮獲得了政治經濟治理的相權,而劉備把伐吳失敗的剩餘部隊給了李嚴。

這是「志在匡扶漢室」的諸葛亮決不能忍的,沒軍權拿什麼扶漢室?說不定哪天就被人「請」下台了。諸葛亮暗下決心,想做事,首先就得抓軍權!軍權怎麼來?很簡單,帶兵打仗!劉備一場夷陵大敗把蜀漢國力消耗的七七八八,不恢復個幾年,對外征戰是不用想了,只能從內部想辦法了。

很快,諸葛亮的機會來了,南中的孟獲叛變了。說起來,孟獲只不過是蠻夷小族,隨便派個將軍就能輕鬆搞定了,哪裡需要諸葛亮這種「大佬」親自出馬?結果諸葛亮力排眾議,這仗我打定了,而且我還得慢慢打,徹底征服他們。結果都知道,李嚴被安排負責後勤保障,而可憐的孟獲被當成了耗子,抓了放,放了抓。好比一天就能打贏的仗,硬被諸葛亮拖成了十天!

等諸葛亮慢慢打完了這一仗,李嚴驚恐地發現,原本自己掌控的軍隊,已經成了諸葛亮的囊中之物,自己徹底失去軍權,成了後勤糧草官。此時的諸葛亮有了軍權,而蜀漢也休養生息了好幾年,第一次北伐就這麼順理成章地展開了。第一次北伐,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彼時的曹魏一直看不起蜀國:「眾議咸云: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三國志·劉曄傳》

這還是夷陵大敗之前,曹魏之臣對蜀漢的印象,夷陵大敗後,蜀漢在魏臣看來自然更加不堪一擊,以至於魏國在與蜀漢交界的關中及隴右地區防備鬆懈,對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蜀軍十萬傾巢而出,大有勢在必得之勢。一路由趙雲領兵,在斜穀道設下疑兵佯攻,自己則統領主力,第三路正是馬謖統領。

曹魏完全沒有想到蜀漢會大舉北伐,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直接就投降了,趙雲陣斬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陣前罵死司徒王朗,還意外收服了姜維,此時的蜀軍可謂是形勢大好,四面開花,兵鋒直指長安。趙雲牽制了名將張郃,諸葛亮集中了優勢兵力,與雍涼魏軍守軍決戰,形勢大好。此時馬謖的任務,就是阻擊沒有被趙雲牽制到,前來支援的其他魏軍,給諸葛亮爭取一點時間。

馬謖將主力部署在山上,而王平部千人不肯上山,另地紮營。結果都知道了,魏軍切斷馬謖水源,三萬大軍被張郃擊潰,痛失街亭。曹魏援軍已到,繼續作戰已經無便宜可占,甚至有被包餃子的危險,蜀漢可輸不起,諸葛亮當機立斷,下令退兵,並挾制三郡千餘戶百姓回到漢中,第一次北伐至此匆匆結束。第一次北伐失敗,主要原因就是諸葛亮錯用了馬謖,所以諸葛亮回去後「自貶三級」。

隨後開始研究戰損,追究責任,首先自然是「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給蜀國上下一個交待。接著看戰損,第一次北伐看似沒有重大損失,其實這一敗就奠定了後面所有北伐的失敗。第一次北伐佔據著最好的時機,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卻仍然差點被包了餃子,從此曹魏加強防守,蜀軍失去了戰略性的先機。

據《後出師表》記載,蜀漢此次中層將領也損失嚴重:「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再加上戰後被斬的馬謖、張休、李盛3將,蜀漢一戰損失11員大將,這對人才匱乏的蜀漢是一個嚴重打擊。(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日寇曾計劃炸毀長城,溥儀寫信阻止,日寇:多謝提醒,計劃取消!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十年後大清亡了,其餘的錢是誰還的?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