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前言:第三代Ryzen的「中流砥柱」】】】

2017年2月,AMD在蟄伏數年之後正式以「Ryzen」宣告自己在高性能CPU領域的強勢歸來。八核心Ryzen 7 1700X、1800X處理器的發布,不僅讓競爭對手的四核CPU大感緊張,更是在此後的兩年間里快速推動了家用高性能CPU的「核戰」重燃,為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當然,關注最新AMD第三代Ryzen處理器的朋友們都知道,這一次,AMD再度發力,讓全新的非HEDT平台X570也用上了越級的12核甚至16核CPU,在傳統的遊戲主機與價格昂貴的多核工作站之間,再度開闢了一個新的市場分野。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但是,大家看過我們對Ryzen 9 3900X的評測之後相信也發現了:它的整體平台定位都是要高於此前的2700X、1800X等八核家用/遊戲平台的。換句話說,全新的Ryzen 9系列是很強,成本上相比傳統的旗艦HEDT也降低了很多,但它畢竟還不是給一般遊戲愛好者使用的。針對這部分消費者,AMD還有一個更親民的選擇——這,就是依然維持八核設計的Ryzen 7 3700X/3800X。而它配合同樣主打親民頂級的RX5700顯卡,就構成了我們此次評測中的另外一套平台——一套可能更會被大眾消費者所喜愛的「小鋼炮」平台。

【【【規格解析:這是一次頗有「內涵」的升級】】】

其實,早在本次評測解禁(7月7日晚間9點)之前,AMD就已經在官網上放出了新一代Ryzen全系的詳細產品信息。而如果讀者老爺們當中有喜歡鑽研數據的人的話,說不定在看到Ryzen 7 3700X的參數之後,反而還會有些失望也說不定。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為什麼?因為如果只看主頻、核心數量、緩存配置這些表面信息的話,大家可能會發現這一代的Ryzen 7 3700X主頻並沒有高出多少,只是增大了一倍的三級緩存和減少了40%的TDP在暗示著7nm新工藝的神奇……那麼,它的實際性能又如何呢?我們待會再說。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首先,來看看本次Ryzen7 3700X的包裝——是的,看過我們前一篇3900X的評測之後,相信大家都發現了,AMD這一代的Ryzen 9和Ryzen7雖然共用主板平台,但很明顯市場定位是有著極大區別的。不管怎麼看,Ryzen 7都才是明顯更加主流、更偏向性價比的那一個。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這一點在Radeon 5700顯卡上也得到了相同的體現——相比5700XT和5700XT五十周年版那騷到爆的上下合展示盒以及流體造型散熱器,普通版RX5700的包裝就換回了我們熟悉的側開紙盒,散熱器的造型更是令人聯想到之前的公版Vega 64——灰色方正的散熱器除了「素」,基本上讓人想不到什麼更好的形容了。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不過好在簡化的只是外表——在內部做工上,RX5700卻依然維持了紮實的旗艦水準:6+8pin的供電、石墨烯的導熱片這些都和RX5700XT並無二致。至於PCB上的供電設計少了一相嘛……畢竟RX5700本身(2304sp)也相對RX5700XT(2560sp)少了一組流處理器,作為次旗艦這也算是正常操作。

只不過啊……如果大家對數字敏感的話,或許已經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八核心CPU、2304sp的顯卡——這要是放到去年,妥妥的就是2700X與RX580/590的組合——看來,全新一代的Ryzen 7 3700X和RX5700顯卡到底要「接班」的對象,已然是呼之欲出了。那麼,它們究竟能帶來多大的性能提升呢?

【【【性能測試:相比初代銳龍提升38%,RX5700也能玩4K】】】

首先,慣例還是先用測試軟體觀察CPU和GPU的基礎信息: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GPU-Z依然識別不出顯卡正確頻率)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先用CPU-Z自帶的跑分程序測試,我們欣喜地發現,儘管表面上看主頻相近,但隨著架構和緩存、內存的改進,全新的Ryzen 7 3700X單核與多核性能相比2700X已經分別有8%、15%的進步——正因為頻率相近,這部分的進步才顯得更為可貴。而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Ryzen7 3700X已經和對手的9900K相差無幾了。很顯然,遊戲玩家們對此將會是相當喜聞樂見的。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在CINEBENCH里,3700X同樣展現了巨大的性能進步,不過這一次是對比1700X,性能增幅高達38%!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和3900X相比,3700X同樣順利兼容3600MHz的高頻內存,內存延遲性能也同樣進步明顯,而內存讀取性別也只相差5%左右——相比前幾代,領先幅度依然巨大。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由於之前已經針對Radeon RX5700XT的基礎性能測試有過詳細解析,我們便不再贅述RX5700的情況。大家只需要知道的是,不管是在2K還是在4K解析度下,它和RX5700XT差距大約都在10%-13%之間,基本和價格上的差距是完全對應的。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當然,全新的RX5700也依然在4K渲染測試里能夠有比1080P下好得多的性能表現——看來新架構未來前途可期。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當然,我們依舊測試了2K解析度下的RX5700+Ryzen 7 3700X的遊戲性能——只不過,這一次我們同樣也嘗試了《鬼泣V》的4K最高畫質模式,果然不出所料的是,即便RX5700是「主打2K遊戲」,但它同樣也能Hold住部分4K大作在60幀以上的流暢運行。要知道,這可只是個不到3000元的「甜品」卡呢~

【【【平台測試與總結:它沒有越級,它只是當下最好的遊戲平台】】】

與Ryzen 9 3900X相比,Ryzen 7 3700X本身的定位註定了它並不會對那些10核、16核、18核乃至28核的HEDT平台構成威脅。但這顯然不等於,普通的遊戲玩家就不需要PCIE 4.0的「威力」了。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首先,我們使用3DMARK最新更新的PCI Express測試考察了RX5700顯卡在重負載渲染時所用到的實際PCIE帶寬。結果十分有趣:雖然RX5700定位中高端,但它在執行繁重的渲染時,實際的PCIE吞吐量已經超過了PCIE 3.0×16的上限(16GB/s),達到了24GB/s以上。

這是什麼概念呢?這一方面說明,AMD在設計RX5700系列時,就已經考慮到了它是以「運行在PCIE4.0的主板上」為前提的——它不是簡單支持新的介面速度,而是真的能從中得到好處。其次,它更向我們揭示了之前RX5700系列在4K渲染測試中成績奇高的秘密所在:你可以說,PCIE 4.0讓這款規格看似不大的顯卡獲得了更大的系統帶寬,得到了額外的性能;但反過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在PCIE 4.0出現之前,其實現時點的那些頂級顯卡們,性能上已經受到了PCIE帶寬的制約。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和Ryzen 9一樣,Ryzen 7 3700X也可以很好地支持PCIE 4.0的SSD,並從它的超高速獨寫中獲得日常性能的巨大優勢。如果大家還記得我們對Ryzen 9 3900X+RX5700XT的PCMARK整體測試結果的話,那麼將其與Ryzen 7 3700X對比,大家會發現在大部分場景(比如辦公、日常應用)中甚至差異相當之小——很顯然,這是因為即便是Ryzen 7 3700X在這些測試項目中的性能都已經是「過剩」了。

AMD第三代Ryzen&RX5700平台首測:8核遊戲「小鋼炮」

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旨在搭建一套用於渲染、製圖、創作媒體內容的工作用機,那麼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在這一代實現了定位和性能越級的Ryzen 9將會提供一個全新的高性價比選擇;但如果你只是想要好好玩遊戲,那麼新的Ryzen 7 3700X才是更加明智的選擇。

更何況,這一次它的性能真的追上了對手的八核心高頻旗艦——可價格呢?卻依然良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