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位宋朝的高富帥,憑藉三次聽雨,將自己的人生濃縮成了一首詞

一位宋朝的高富帥,憑藉三次聽雨,將自己的人生濃縮成了一首詞

聽雨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人生。陸遊「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是一種傷感與閑適,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是一種哀愁。楊萬里寫「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是一種觀賞荷花的美感。人的一生要經歷無數場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心境,相同的雨也會變了意味。更何況人生哪裡能見到兩次相同的雨呢?靜止是相對的,世間再也無法遇到同樣的一場雨了。

一位宋朝的高富帥,憑藉三次聽雨,將自己的人生濃縮成了一首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若論所有關於雨的詩詞,有一首總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宋代詞人蔣捷的這首《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是一首充滿滄桑感的詞,讓人柔腸百結之中又有著酸楚。絕不遜色於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是李煜的悲哀與憂愁有一部分自己的原因,但是蔣捷的哀愁絕對是因為時代,因為當權者的無能,而絕不是蔣捷所能憑藉自己力量改變的,如此看來,蔣捷的「愁」更多了一絲無奈。

一位宋朝的高富帥,憑藉三次聽雨,將自己的人生濃縮成了一首詞

不需要多說,只要讀完全詩,就會被詞人淡淡的憂傷籠罩了,簡單的語句,不簡單的意境。總會讓人想起辛棄疾的的那首《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不同的是,辛棄疾將人的成長寫到了「愛上層樓」,而蔣捷將人的成長寫入了雨中。這三場聽雨描述的就是他的一生,也是一個動蕩的時局。

一位宋朝的高富帥,憑藉三次聽雨,將自己的人生濃縮成了一首詞

蔣捷出生於名門望族,是一個低調有才華的高帥富,官N代。少年時期的蔣捷,像許多富家公子一樣過著典型的奢靡生活,歌樓之上,羅帳之中,滿是風流與瀟洒。但是這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表現。正直有責任感的蔣捷,不可能永遠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很快他就覺醒了。

一位宋朝的高富帥,憑藉三次聽雨,將自己的人生濃縮成了一首詞

但是命運無常,人到中年雖然中了進士,但是仍然逃不過時運不濟,這不是因為懷才不遇,而是因為國破家亡了,因為宋朝滅亡了。生逢亂世,他沒有讓自己投敵叛國,反而秉承忠烈節氣。人到中年,只能客居舟中,任由自己風雨飄搖。歷史的巨輪碾壓了一切,又怎麼會放過一個滿腔抱負的蔣捷呢?

一位宋朝的高富帥,憑藉三次聽雨,將自己的人生濃縮成了一首詞

後來的蔣捷隱居山林,過著清貧的生活,只能寄居僧廬,此時已經兩鬢斑白,滿目瘡痍,看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雨聲也成了敲打他心靈的鎚頭。國破家難在,所謂故鄉就是那個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一位宋朝的高富帥,憑藉三次聽雨,將自己的人生濃縮成了一首詞

國破家亡的痛苦,變成了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裡,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一個人生的縮影。蔣捷的這首詞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不是因為對國破家亡的同情,而是因為這樣的雨聲似曾相識。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年輕的時候仗著青春年少肆意揮灑,人到中年多了憂愁,有了危機。最後晚年的時候,看盡了人世間悲歡離合,感受到了世態炎涼,一切都釋然了。

對於這首詞,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本文版權系作者原創,未經許可切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