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漫長的法國海岸線,為什麼一定是諾曼底,也許還真不一定就是它

漫長的法國海岸線,為什麼一定是諾曼底,也許還真不一定就是它

1944年6月6日,就是一般所說的D日,盟軍在法國諾曼底地區登陸,開闢了歐洲的第二戰場。選擇一個合適的登陸點其實並不容易,這需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這個任務落在了「考薩克」的頭上。考薩克是盟軍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縮寫。

考薩克在最初的時候列出來三個最基本的條件,第一是航程,航程不能太遠,海上距離越遠不可預測的事情越多;第二是空程。盟軍的戰鬥機從英國本土起飛,必須在它的作戰半徑之內。沒有空軍的支援,想要成功登陸基本是不可想像的。最後一點也最重要。就是登陸點附近必須有大的港口。因為整個諾曼底登陸要把近300萬人和天量的物資從英國本土搬到歐洲大陸,你不可能都靠登陸艇來完成。

三個條件拉出來,漫長的法國海岸線上看上去只有三個地點合適:北方的加萊,當中的諾曼底和位置突出的康坦丁半島。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第一反應永遠是加萊。因為它的各方面都很完美。離英國本土最近,軍艦隻需要個把小時就到了,第二,加萊本身就是個大港口,登陸條件很充分。但為什麼沒選它?原因只有一個,你覺得它好,希特勒也覺得他好。希特勒重兵布防加萊,而最後坐鎮加萊的是他的王牌將軍——隆美爾。從這就能看出他對加萊的重視。所以加萊不是不好,而是如果在此強行登陸,損失實在太大了。

接下來看康坦丁半島。也不錯,從英國南部的朴茨茅斯等地出發也很方便,而且位於半島頂端的瑟堡,也是天然良港。但它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整個半島都過於狹窄,在此登陸大部隊很難展開。要知道,即便是先頭的登陸部隊,也足足有17.5萬人之多。

所以最終的選擇是哪方面都不是最合適,但卻沒有絕對硬傷的諾曼底。

從距離上說,三個地點諾曼底最遠,更關鍵的是,在諾曼底漫長的海岸線上,沒有大的良港。不過它也有好處。比如駐防相對薄弱,海岸線寬闊,登陸成功後很快可以拿下卡昂作為支撐點,拿下瑟堡作為後續運輸的港口等……

盟軍在諾曼底地區最少規划了五個登陸灘頭,從東往西分別為:寶劍海灘、朱諾海灘、黃金海灘、奧馬哈海灘和猶他海灘。登陸戰中,最激烈的是奧馬哈海灘,而最為輕鬆的,則是猶他海灘。沒有港口,他們乾脆人造了一個海港,在英國造好零部件,運到諾曼底地區進行現場組裝。事實上盟軍的運氣不錯,因為就在成功登陸不久,巨大的海浪將他們的人工港幾乎摧毀,導致運輸中斷了近一周。

為了諾曼底登陸,盟軍做了無數的鋪墊工作。因為德國人也在猜盟軍即將登陸的地點。他們盯緊了蒙哥馬利,大型的登陸作戰不可能少了他。英國人於是就幫蒙哥馬利將軍弄了個替身,這位替身乾脆跑到北非一通忽悠。德國人偵查盟軍駐軍的情況。盟軍就編造出一個巨大的「第一集團軍」,號稱有52個師,百萬之眾。然後弄了大量的模型武器、模型基地和橡膠假人,就擺在加萊的海對面,還弄了一批電台,天天互相收發,弄得跟真的很忙似的。最後,登陸前期的轟炸,對加萊和諾曼底都是一通猛轟,而對加萊地區的投彈量超過了諾曼底地區的三倍。就賭你希特勒不敢不重兵駐守加萊。

諾曼底登陸到底有沒有完善的備用方案,因為登陸成功了,所以不得而知。但從地圖上看,盟軍無疑已是非常主動。他們將德國人牢牢釘在了加萊,然後在諾曼底成功登陸。但如果希特勒發現了問題,將兵力調往諾曼底,那麼盟軍極有可能真會在加萊登陸。因為你仔細看盟軍放的那些煙霧彈,你會發現對加萊的準備和諾曼底一樣充分,甚至更加充分。

但從希特勒的角度講,他早已沒有能力守住法國所有的海岸線了,兩杯毒藥選一杯,他選了加萊。畢竟,如果盟軍從加萊突破,他的麻煩更大也來得更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誰是紅男爵?一戰中最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受到交戰雙方的尊重
美國白宮出品的各種門,如水門伊朗門,還有一個正在製造中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