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穿阿瑪尼你永遠穿不過義大利人

穿阿瑪尼你永遠穿不過義大利人

一個大國崛起之後,怎麼樣說清自己是個巨大的課題。海外傳播效果我用「反感」「不反感」和「敬佩」三個層級劃分。最好的傳播是讓人家覺得你我屬於同一個地球村,我們是同類,彼此理解。

2007年我參加日韓聯合舉辦的世界期刊大會,第一次領略了「大明在韓國,大唐在日本」的說法。印象最深的是一家日本著名餐廳,經理是位金髮碧眼的洋人,迎來送往,日英混搭地與客人打招呼。而菜是地道的日本菜,菜牌用的是中國人很熟悉的繁體豎排,很有古意,絲毫不迎逢所謂國際化。

實際上日本當代文化就是個混搭的好例子。經過一百多年的「脫亞入歐」的痛苦過程,現在終於被西方承認,也催生出一批享譽海外的名設計師、建築師和動漫大師。大島渚的電影 《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講的是1942年在印尼爪哇島上的日軍戰俘營內的故事。這部同性戀意味的電影,敵我衝撞中摻雜著戀慕,正象徵了日本與西方百年的關係。一句「Merry Christmas,Mr. Lawrence!」象徵著雙方的和解和彼此欣賞。

說到混搭文化,不能不提台灣菜。2009年我前後三次到訪台灣,印象最深的是台式美食。台北餐館的改良爆炒法國蝸牛,完勝法國菜;台中的「冠軍麵包」,能在西點大賽上拔得頭籌。但台灣地名卻一點不混搭,仁一路、信二路、義三路、愛四路……說明台灣在骨子裡很中國。正如無論如何「脫亞入歐」,日本仍然很日本一樣。很多日本人今天的英文水平可能還不如中國人(僅指大城市)。

傳統復興,首先是文化復興。可什麼叫文化復興呢,首先你得愛這個文化。我之所以推崇南懷瑾先生辦的太湖大學堂,就在於其理念是東西方經典誦讀。你先把自己的精華學好學牢,再了解人家最好的東西,然後才談得上混搭文化。否則就是四不像,不倫不類,假古董一條街,或偽歐陸風情。聯想到最近整治洋招牌,文化自信該怎麼表現?費孝通先生晚年一再提「文化自覺」。你只有先「自覺」,才有「自尊」,才有文化「重建」。這是費所代表的「五四一代」的深刻反省吧。「五四」之後由於戰亂,耽誤了整理國故的重任,傳統無論好壞統統砸爛,再弄個偽經典、假古董敷衍了事,貽害百年。

當代中國人怎麼由里到外向世界展現自己的文化身份,依然有待破題。我常打一個比喻:穿阿瑪尼,你永遠穿不過義大利人。曾有人建議中國人在社交場合可以像西人一樣穿燕尾服以顯國際化,結果被一位國家領導人批「不適合」。為什麼?東方人本來腿就短,穿燕尾服就顯得更短。看看日本政要出席重要場合,您倒是「脫亞入歐」了,可腿沒了。

東西混搭一定是以自己的長處為主。關鍵你得有長處,有東西可誇。然後開放包容,多元交融,以最好對接人家的最好,造就傳奇。現在連肯德基早餐都推出豆漿油條和燒餅了。可見國際化與本土的價值並重,才是傳播之道。洋的可以土點兒,土的可以洋點兒,關鍵是你內里得有料。這個料,就是你的價值觀夠不夠普世化。

那麼,中國傳統文化有沒有普世價值?我在台灣採訪星雲大師時就問了這個問題。老先生說有啊,「仁」就是啊,「仁」字是二人,就是我心中有你。中國文化的「和而不同」,就是最好的解決爭端之道。還有中庸之道,世界需要中庸,中庸即妥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取得了地球人的最大公約數。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你在世界上能立得住,不是靠強迫人家承認,而是「心中有你」,讓人家發自內心地欽佩。講文化自信,要先打好自身文化的底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線下密集開店,唯品會做特賣還有前途嗎?
長城上、星空下:夢裡金戈鐵馬,醒來湖波蕩漾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