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沒落帝國的「裱糊匠」,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李鴻章

沒落帝國的「裱糊匠」,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李鴻章

李鴻章,一個生不逢時的晚清重臣,作為「中興四大名臣」的他,如生盛世,必有作為流芳百世,然而在行將就木的清末,獨臂難支,雖有「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的豪氣,無奈「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有人說他賣國求榮,簽訂了無數喪權辱國的條約,血腥的鎮壓太平軍和捻軍,大肆貪污受賄,任人唯親、只為自己升官發財,不管民族大義等,也有人說他開辦洋務、立志圖強、善於接納新鮮事物等,這些評價亦可,亦不可,為何呢?

李鴻章的平生:

李鴻章字少荃,因後官至中堂丞相(清無丞相一職),世人多以李中堂稱呼,道光三年正月初五出生於安徽合肥縣東鄉磨店鄉。

20歲時被廬州府選為優貢;

22歲入京會試落榜,以年家子身份受業於曾國藩門下,習經世之學;

24歲中進士,列二甲十三名;

27歲授翰林院編修;

30歲時因天平軍聲勢浩大席捲全國,上奏回籍協助呂賢基主持團練事宜;

35歲率其團練收復瀘州、巢縣、和州等地名聲大噪,因遭嫉妒,自行退出,為父丁憂守制;

36歲在入曾國藩幕府,參與湘軍軍政大事;

37歲因與曾國藩移軍祁門和彈劾李元度之事發生矛盾;

38歲由於江南大營被天平軍再次攻破,應上海豪紳請求及曾國藩推薦開始籌辦淮軍事宜;

42歲署理兩江總督,被賜封一等伯爵,創辦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

47歲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位居九位封疆大吏之首;

51歲授武英殿大學士,為大清漢官之首,代表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

52歲簽訂煙台條約,並著手組建北洋海軍;

57歲設立電報總局,開辦天津水師學堂;

62歲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

65歲北洋海軍正式成立;

72歲甲午海戰失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赴日談判,簽訂馬關條約;

73歲訪問歐洲諸國;

78歲奉命簽訂辛丑條約,同年11月病逝,謚號文忠。

觀其一生,少年科第,中年戎馬,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頭半生為了名利仕途,後半生不說其於國貢獻,但也竭力維持著腐朽不堪的清政府,圍剿太平軍、捻軍、倡導洋務運動、開辦新式機器局、創立北洋海軍、創立水師學堂等,如不以清政府為背景的話,李鴻章絕對是可以名垂千古,成為一代名相,可惜所奉之國過於腐朽,對外對內均無力支撐,李鴻章一次又一次的修補這艘即將沉沒的木船,也終無力讓其逆風前行了。

李鴻章自詡「生平不解空言高論,只知以實心辦事」,雖言過其實,但也是其行動的真實寫照。

午中日戰爭可能是世人對李鴻章誤解最深的一次,多數人認為李的避戰自保,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殊不知未戰之時勝負已定,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職,不深入了解當時的敵我實力對比,根本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而李少荃以戰略的眼光預見了這場戰爭的結局,只是不為世人接受罷了,當時大清手握亞洲第一艦隊,面對蕞爾小國,按照常理思考根本沒有失敗的理由,可到底輸到了哪裡呢?

甲午中日戰爭,李鴻章「背鍋」經歷的開始!

李鴻章作為大清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亦是北洋海軍的統帥,對於他管轄之下的北洋水師最為了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北洋水師是亞洲第一強水師,但是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最初成軍之時,北洋水師無愧於亞洲第一強,但也就是因為這亞洲第一強嚴重的刺激了鄰國日本,1886年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四大艦停泊長崎進行維護補給時,日本人第一次直接接觸到了大清即將成軍的北洋水師戰艦,當時就引起了日本朝野一片恐慌,在北洋水師離開後不久,日本立即制定了未來九年的海軍發展方案,他們以北洋水師為目標,開始大肆購買和建造能夠與其抗衡的艦船和武器裝備,並全民總動員,文武官員抽出薪資的10%作為造艦的經費,全力追趕北洋水師。

反觀大清,1888年正式成立之後,引入了大量先進戰艦,用了2000萬兩白銀堆起了一個亞洲第一艦隊,第一到手了就開始飄了,在李鴻章政敵翁同書等一干書生的建議下,日後的幾年當中禁止北洋水師添置一切新的艦、炮和軍火,老佛爺也打起了水師經費的主意,挪用軍費給自己過生日等等諸如此類,好端端的一個亞洲第一漸漸的就變成了一個嚇人的紙老虎,艦船得不到保養,炮彈得不到供應,訓練沒有經費,不跟進武器發展潮流,死守手裡這點家當,各級官員中飽私囊,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甲午中日戰爭之前,曾經的亞洲第一早已名存實亡了。

與這些相比,技術落後也是導致北洋水師戰力嚴重不足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在當時海軍裝備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單就火炮來說,大清買來的鐵甲艦上的主炮為後膛炮,射速偏慢每分鐘一發,而且普遍使用的是實心彈或者黑火藥彈丸,威力不足,隨著技術進步,在開戰之前的日本已經裝備上了速射炮,每分鐘可發射5-6發,並且是所有艦船都有裝備,在射速方面北洋水師就吃了大虧。

除了射速,艦船的機動性太差也是導致北洋水師無法與之抗衡的一個重要因素,北洋水師的艦船平均航速在10-15節左右,而日本方面則達到15-19節,不要小看這小小的差距,在戰場上確實致命的。

至於傳聞的北洋水師炮彈里摻沙子打不響等,這些其實也就是為了詆毀李鴻章,政敵們散布的謠言而已,作為李鴻章自己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為自己的艦隊提供彈藥會出現這種情況嗎?當然不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火藥威力的問題,當時的日本已經使用威力巨大的裝有苦味酸炸藥開花彈了,而北洋水師使用的主要是實心彈(裝沙子那種)或者以黑火藥裝填的開花彈(沒有錢買不了,自己生產不出來開花彈,只能生產實心彈),兩種彈藥的殺傷效果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日艦雖然中彈很多但沒有沉沒,而北洋水師艦船大都沉沒的主要原因了。

這些其實在李鴻章的心裡早已瞭然,奈何朝廷一幫無知的人在不斷攻擊李鴻章,實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戰鬥怎麼打,打,全軍覆沒,不打,政敵誹謗不斷。

避戰求和,看似懦弱,實則意味深遠,奈何無人能懂!

李鴻章因為避戰,在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其在保存自己私有軍隊的實力,殊不知打既敗。

紙老虎一般的水師根本不是日本針對性建立起來的海軍的對手,以震懾嚇阻遠比一敗塗地的結果好的多,水師在,日本會有顧忌,一旦打沒了,那麼大清就是門戶大開任人宰割的魚俎而已。

李鴻章對於日本的認識其實較其他人遠見的多,在1871年時,他認為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遲早會對中國造成威脅,而且與中國相鄰,應先以聯日為上策,在日本吞併琉球後其狼子野心充分暴露,此時防日應作為第一要務,甲午海戰之後,日本成為中國最危險的敵人,李鴻章又主張聯合西方列強抗日,這些態度上的變化和認識在當時的統治階層幾乎沒有人會意識到,而在簽訂馬關條約之時,李鴻章老淚縱橫的對隨團的美國顧問科士達說:「萬一談判不成,只有遷都陝西,和日本長期作戰,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國,中國可以抵抗到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求和。」

李鴻章需要的就是和平安定,然後加速增強國力,他深刻體會到大清的國力有多麼的孱弱,竭力避戰無非是不給日本消滅這唯一可以嚇阻的資本,

這些認識體現出了一個戰略家的眼光,雖然不被認可,但是在幾十年之後的抗戰中得到了印證。

至於保存自己的實力,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考慮,但是可以想一想,這場戰爭的輸贏對李鴻章都是沒有好處的,贏了翁同書等政敵更加有理由節制它的權利和海軍的經費,最好的結果就是將其從北洋水師剝離,輸了還需要它出來擦屁股,因為是主要負責人,必須要承擔失敗的後果。

大清最後一塊「擋箭牌」

1895年4月馬關條約正式簽訂,歷史書中明確說明了賠償白銀2億兩,但是沒有記載李鴻章遇刺受傷之事,雖然傳聞日本索要3億兩賠款,因遇刺事件李鴻章以此力爭到2億兩無法確認,可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在遇刺之後首先想到的是此血可以報國矣,這絕非「賣國漢奸」的表現。

因為馬關條約的簽署,李鴻章從此正式升級為「賣國賊」,撤除一切職務,投置閑散,賦閑在家,本欲了此一生,奈何慈禧自大,向所有列強宣戰,最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李鴻章再次被推上了簽字台,以更加屈辱的辛丑條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功過是非

李鴻章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功在見識,思想和洋務上,過在性格、利己上,最大的敗筆就是打算放棄新疆,除此之外可謂名臣也。

:李鴻章死後的家產頗豐,這也是因為其創舉實業,官私雜糅的緣故,在當時的環境下身居高位,不貪不斂的也只有曾滌生、左季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風蒜瓣 的精彩文章:

歐洲颱風戰鬥機猛圖,空中的騎士
空中「大肚腩」,巨能裝的超級運輸機——俄羅斯安-124

TAG:墨風蒜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