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性時代談「祈禱」

任性時代談「祈禱」

「有錢就是任性」鋪天蓋地而來,其實這不是偶然,而是「詩意」地表達了這時代人性和文化的內涵。

任性與祈禱有什麼關聯?我相信作為父母的都會有所理解,因為我們經常拿孩子任性的要求幾乎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以解脫自己的煩惱。從孩子的角度而言,這就是一個任性的「祈禱」。

祈禱最重要的,是要改變世界讓我喜歡,還是使我成為神所喜悅的人?換言之,信仰是促成我的「任性」,還是學習順服?

現代所謂的文明提倡個性與放縱,這已經根深蒂固,以致連信仰也成了服務人性的工具。當「任性」主導者我們時,祈禱就會成了我們命令神的工具。

我們總是停留在「為何我的禱告不蒙垂聽」這個層面,不會反思,如果我們所有的禱告都得到答應,會發生什麼事?

我的事業家庭都很興旺,我的侍奉都很成功,教會人數眾多,那麼我的靈性離數點人數的罪惡還有多遠呢?

有時候「失敗」會成為一種禮物,因為它可能給你帶來謙卑。感謝神沒有賜給我特別的能力,也沒有很多的金錢,否則可能會使我忘記了我不過是人。

禱告沒有得到回應有很多原因,有時是我們表裡不一,我們自己不願意改變。

我們禱告說:主啊,使我聖潔,然而我們卻拒絕放棄壞習慣;我們求神拯救自己的婚姻,卻仍然藐視對方……我們不願意改變自己,我們只是想讓別人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式,自己卻任性而為。

雅各書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4:2-3)

我們很容易認為:我們祈求,就給我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開門(太7:7)。但我們不去理解太五章至七章的信息,我們不求虛心的福、哀慟的福,我們喜歡求:主啊,請你去掉弟兄眼中的刺;主啊,讓我積蓄財寶多而又多……

當我思想我的祈禱,有多少是為了這些?如果這樣的禱告神都答應,我們會如何?

神的作為超過我們所想所求,我們也不能完全理解神的作為,祂最終的目的是:祂所揀選的人在基督里成為新造的人,有基督的樣式。為了這個目標,也因為人的軟弱,神會憐憫求祂的人,但神的憐憫為了成就祂的美意。

神的旨意絕對超過我們的思想,也超過我們的情感所願,所以現實情況是,我的祈禱和神的意願會有很大差距,那麼我們祈禱之後的結果可能並非我們所願的。

祈禱表達的是一種父子關係,沒有一種標準的程序,只是我們沒法完全按父的心意祈禱,更多的是帶著私慾的懇求。

我有一個盼望,當我祈禱時,我不只是相信祈求就得著,更是願意說:父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但任性的我,總是想照著我的意思,而不願按神所應許的。

禱告不蒙垂聽是一門課程,可以讓我們學習謙卑;禱告不蒙垂聽是一種提醒,可以引發我們反思。

祈禱體現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祈禱的內容或許最能表達一個人的信仰和生命。

如果我在逆境中,我的祈禱仍然是讚美,如同保羅西拉在監獄中,我相信我已擁有來自耶穌基督的生命。

我們的生命中,存在著兩種律之間的爭戰,也許這種爭戰直到見主的那天。

保羅曾為身上的刺而祈求主,但主並不應允,並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但願我一生都記得:主的恩典夠我所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讚美 的精彩文章:

不要被世界的「恩典」迷惑
父親節的祝福與問候

TAG:讚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