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史上最偉大的20部交響曲」排行榜襪子

「史上最偉大的20部交響曲」排行榜襪子

此排行榜是BBC音樂雜誌問詢全球151名著名指揮家而得出的結果。通過讓每位指揮說出三部自己認為最偉大的作品,然後按票數得出這份「史上最偉大的20部交響曲」的榜單,接下來為大家按順序揭曉其廬山真面目。

20 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Bruckner - Symphony No. 7 (1883)

布魯克納通過這部充滿希望和光明的作品,向他的英雄理查德·瓦格納致敬!1883年,布魯克納的《第七交響曲》在萊比錫首演後即被譽為傑作,這也成為他第一部首演獲得成功的作品。從第一樂章充滿渴望的大提琴旋律到第三樂章的獵號主題,這部作品充滿了靈光乍現的時刻,最吸引人的莫過於精彩的結尾部分,其閃閃發光的琴聲和史詩般的號角涌動,直至音樂歡快地結束。

19 貝多芬《第六交響曲》Beethoven - Symphony No. 6 (1808)

這是貝多芬對自然的終極讚美詩!《田園交響曲》包含帶標題的五個樂章,以鳥鳴和田園歡樂為背景,帶我們領略田園風光。作品與貝多芬著名的《第五交響曲「命運」》同時創作,但內容卻大不一樣。貝多芬天生愛好自然,曾花盡大半時間踏遍郊野。他頻繁地離開維也納,就是為到偏遠的鄉郊工作。他曾在書信中說:「我在灌木、大樹、草坪和岩石間行走的時候,是多麼快樂啊!因為樹叢、花草和岩石,都能給人以共鳴。」

18 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Brahms - Symphony No. 2 (1877)

勃拉姆斯用表面風平浪靜而實則暗流涌動的作品來體現他在交響樂上的闊步前進。這部作品寫於1877年夏天,呈現出陽光明媚、寧靜安詳的景象,它甚至被稱為勃拉姆斯的「田園」。和以往一樣,由定音鼓、長號和大號組成的憂鬱輓歌,從未在他的音樂中遠離。

17 肖斯塔科維奇《第五交響曲》Shostakovich - Symphony No. 5 (1937)

這位前蘇聯作曲家用他有力的《第五交響曲》,觸動了公眾情感的深淵!1936年1月,他的歌劇《姆欽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令斯大林勃然大怒,他的音樂被指責為「形式主義」,不符合蘇聯社會主義文化要求,這令他一度陷入困境。正值蘇共大清洗最嚴厲的時期,肖斯塔科維奇決定另撰寫一出新的交響樂,對黨的批評作出回應。這首交響曲在第三樂章發出的悲嘆,表達了斯大林「大恐怖」時期無法言表的危險。首演時,許多觀眾被這部作品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甚至起立鼓掌將近半個小時。

16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Beethoven - Symphony No. 7 (1812)

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像一隻躁動不安的野獸,充滿了令人不安的活力——少了旋律性而在節奏和編曲上更豐富。毫無疑問,它徘徊在痴迷的邊緣,伴隨著催眠般的、不斷重複的快板(作品中唯一的「慢」樂章),以及最後快板的切分,不規則的節奏,把樂團推向絕對的極限。

15 莫扎特《第40交響曲》Mozart - Symphony No.40 (1788)

35分鐘的音樂融合了優雅和悲劇,還飽含期望!在現存莫扎特的交響曲中,只有兩首用小調寫成,分別是第25號及本曲,均以G小調寫成。這也是最為世人所熟知的音樂作品,堪稱作曲家的代表作之一。它與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均被視為演奏次數和灌錄次數最多的音樂作品。

14 西貝柳斯《第七交響曲》Sibelius - Symphony No.7 (1924)

在這部作品中,西貝柳斯描繪了一幅廣闊的、不斷變化的、伴著峰迴路轉和蜿蜒曲折道路的風景。這是一部長達22分鐘的單樂章交響曲,該曲原先被命名為《幻想交響曲》,這是他最清晰、最深刻的音樂作品之一。該交響曲的各個主題、各個動機、各個節奏結合得極為緊密,極為統一。在短短的一個樂章里,從行板到急板一應俱全。其樂思超凡,旋律與和聲魅力十足,編製雖小,配器卻極為充實、極富效果,再加上嶄新的樂曲結構,使這部交響曲在交響樂發展史上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地位。

13 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Bruckner - Symphony No.8 (1887/1890)

這部作品綜合展現了布魯克納在交響樂方面的天分——宏偉、感性並極具衝突……,這是他作品中篇幅最長的一部,有人因其深刻的戲劇性而將其稱作「悲劇」,也有人管它叫聖經「啟示錄」,其實這些稱謂都不足以涵蓋這部偉大的作品。它深具哲理性,充滿了崇高的信仰和宗教熱情,直達人的靈魂深處。在這部作品中,布魯克納用音樂表現了他對塵世的渴望,對天國的憧憬,他的焦慮,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死亡的敬畏,而這一切又最終得以升華。

12 勃拉姆斯《第三交響曲》Brahms - Symphony No.3 (1883)

勃拉姆斯在萊茵河附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夏天,他簡明的《第三交響曲》受到了格言「自由而快樂」的啟發!從滿足到激情,情感在充滿渴望和酸甜苦辣之美的音樂中迸發和平息,每一個樂章都安靜地結束——這在當時的交響樂中是罕見的。作曲家用這部作品向舒曼致敬,在小提琴的第一段旋律中呼應了《萊茵河交響曲》。當勃拉姆斯把樂譜發給克拉拉時,她說這是一部「美妙的作品」。

11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Beethoven - Symphony No.5 (1808)

該作品是古典音樂中最受歡迎、最著名、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交響曲之一,全曲以一個極具標誌性的主題開頭,並逐漸發展開來,這個動機被認為是命運的象徵(「命運的敲門聲」)。該說法起源於貝多芬的秘書安東·辛德勒,他在貝多芬死後多年寫道:作曲家自己指著第一樂章的開頭,這樣表述了其作品的根本內容:「看,命運在敲門!」

10 馬勒《第三交響曲》Mahler - Symphony No. 3 (1896)

馬勒的《第三交響曲》表現的是馬勒的自然觀。馬勒原將此曲命名為《夏日清晨的夢》。馬勒根據他「交響曲必須如同整個世界一般,包含一切」的原則,在這首作品中嘗試定義自然中所有的聲音。它的首演在評論界中既受讚揚亦受辱罵,某些評論者被這首作品的龐大規模困擾不安。這部作品第一樂章就長達30多分鐘。然而這也使得他的交響曲具有更多表現自己情感想法的空間。龐大的樂隊,有時還包括場外樂隊和大規模的合唱隊,使得對巨大的情感落差表達成為可能,而且能夠給觀眾極大的感官享受。

9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響曲》Tchaikovskyahler - Symphony No. 6 (1893)

這是一部經過生與死的痛苦鬥爭,最終以絕望而告終的作品!作品真正突出的地方在於:柴科夫斯基巧妙地處理了情感上的衝突和抗爭,為交響樂思維帶來了一種新的、令人恐懼的維度:一系列下行音階反映了交響曲中關於墜入深淵的敘述。

8 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Brahms - Symphony No. 1 (1876)

勃拉姆斯的第一首交響曲證明了他是貝多芬當之無愧的接班人!當勃拉姆斯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一交響樂》時壓力是非常大的。這部作品讓他斷斷續續地奮鬥了20年,也讓他取得了一流的音樂成就。

7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Berlioz - Symphony Fantastique (1830)

這位法國作曲家把交響樂帶進了幻想的新境界!這是標題音樂,描繪一個具奔放想像力的藝術家,由於對渺茫的愛情深感絕望而吞食鴉片自殺的故事。雖然在當時交響曲普遍以四個樂章組成,本曲卻含有五個具有獨立標題的樂章。憑藉詳細的情節,本曲經常被稱為標題音樂最優秀、可能也是最早的範例之一。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於作曲家瘋狂愛上莎士比亞戲劇女演員哈莉葉特·康斯坦斯·史密遜。該作品時至今日仍廣受歡迎。

6 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Brahms - Symphony No.4 (1885)

這是一部結合了巴赫精神和貝多芬精神的夢幻傑作!勃拉姆斯的這部作品甚至連他的朋友們也感到困惑:憂鬱、簡樸,帶有巴洛克風格的帕薩卡利亞風格——懷舊、不顯時髦。這部作品的形式幾乎完美到令人生畏:它的主題高度整合、變化極其豐富、將復調與奏鳴曲形式進行完美融合。

5 馬勒《第二交響曲》Mahler - Symphony No.2 (1894)

本曲是除馬勒第五和第八交響曲外,他最成功且最受歡迎的交響曲。此曲以一首叫「葬禮」的進行曲作開端,馬勒在其後又加上其他三個樂章,成為這首交響曲的前四個樂章。原本他欲加添更多的內容,然而卻毫無靈感。直至1894年,著名指揮漢斯·馮·彪羅與世長辭,馬勒去參加他的葬禮。在葬禮期間,他聽到教堂響起的讚美詩「復活」,為他創作該曲增添了靈感。

4 馬勒《第九交響曲》Mahler - Symphony No.9 (1909)

本曲於1912年6月26日在布魯諾·瓦爾特指揮下,由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作首演,當時馬勒已經離世,因此沒法親臨首演。本曲也是馬勒唯一(如果撇除還沒有完成的第十)一首在完成初稿後未有作出任何修改的作品。

3 莫扎特《第41交響曲》Mozart - Symphony No.41 (1788)

這是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首交響曲,又名「朱庇特交響曲」,全曲共四個樂章,採用典型古典主義交響曲的曲式。該曲的特點是第四樂章結尾,採用了代表五個主題的五聲部賦格,而全樂章則是由一個主題發展而來或數個主題合併而成的賦格。

製造商=HP;型號=HP PSTC5200;焦距=0毫米;飽和度=低;銳度=弱;日期=2011.08.09 18:08:;鏡頭=手動

2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Beethoven - Symphony No.9 (1824)

這是貝多芬完成的最後一部交響曲,該作品是古典音樂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也屬於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貝多芬是首個在交響曲中使用人聲的作曲家,末樂章的歌詞由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中部分詩句改編而成。該作品的別稱「合唱」由此而來。從這首作品之後,交響樂改變了遊戲規則,這使作曲家們感到恐懼和鼓舞。時至今日,《第九交響曲》仍在世界文化界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1 貝多芬《第三交響曲》Beethoven - Symphony No.3 (1803)

該作品是音樂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規模宏大、充沛有力、情感豐富、結合了詩意和力量,極具獨創性,在當時不受觀眾接受和歡迎,但卻是貝多芬最為鍾愛的作品之一。現在它被看作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時常被認為是浪漫樂派的創始作品。原本貝多芬將該作品題獻給他所欽佩的拿破崙,但因後者稱帝,他憤而改為「紀念一位英雄人物」。這是一部開拓性的、宏偉的傑作,被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交響樂作品。

[Doc]key=古典入門[/Do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oomal數碼多媒體 的精彩文章:

解讀老柴鋼琴作品音樂語言的獨特魅力姚嵐
Samsung 三星 Galaxy Buds 真無線藍牙耳機測評報告Soomal

TAG:Soomal數碼多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