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跨學科推進南京大屠殺研究

跨學科推進南京大屠殺研究

近年來,南京大屠殺研究在資料整理和史料研究方面成果頗豐。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在研究中又當注意什麼問題?7月3日,在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2019年學術委員會會議暨《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創刊一周年研討會上,來自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機構和檔案部門的近40位學者就上述問題給出了答案。

探索研究新視野新方法

南京大屠殺研究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院長張憲文表示,南京大屠殺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實證研究、微觀研究、和平學研究和跨學科研究。要進一步拓展研究項目,如日本暴行不僅包括南京大屠殺,還包括細菌戰等。同時,要進一步擴展研究範圍,從東南亞的視野開展相關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張生認為,半個多世紀以來,南京大屠殺研究已經過了累積性研究的階段,應進一步探索並用新視野和新方法開展研究。目前,跨學科研究南京大屠殺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圍繞大屠殺的歷史,從哲學、文學、社會學等交叉學科角度所作的概念生產、範疇界定及內涵豐滿化等方面仍大有可為。南京大屠殺研究應從歷史學起步,並從多學科的視角進行全面的知識生產,尤其要上升到理論和哲學層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提出,未來南京大屠殺研究要花大力氣開展實證研究,進一步釐清南京大屠殺及相關史實。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從跨學科的角度切入。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續添說,對於南京大屠殺研究而言,發掘新史料和綜合運用各類史料,應是推進實證研究最基本的追求,而跨學科研究則是實現知識創新的方式之一,有利於解決好歷史和理論如何結合的問題。

在研究中思考構建和平理念

未來,南京大屠殺研究除應強調實證研究和跨學科研究外,還應關注和平學研究、微觀史研究及南京大屠殺研究的傳播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長馬振犢表示,新時代南京大屠殺研究有很多可以深入的空間,如南京大屠殺細節的研究、從和平學視角開展大屠殺比較研究,以及南京大屠殺檔案的國際宣傳和史實普及。

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臧運祜看來,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歷史事件,相關研究不僅要講究科學方法,還應加強其與抗戰研究、和平學研究的聯繫。南京大屠殺研究與和平學結合,在世界上會引起更多的共鳴。

「這也關乎南京大屠殺研究向世界傳播的實際效果。」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高士華說,抗日戰爭不僅是中國的抗戰,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要注重向世界傳達中國聲音。這關乎南京大屠殺研究向世界傳播的實際效果。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星提出,未來南京大屠殺研究應進一步釐清基本史實,避免歷史虛無主義;應有國際化視野,在研究中思考構建和平理念,讓南京大屠殺史更能為國際社會認知和接受。

不斷更新相關研究

近年來,抗戰史、日本侵華史和中日關係史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研究隊伍逐漸壯大,相關資料越來越豐富。但是,相關研究仍存在值得加強的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審卞修躍提出,有必要對學術史加以梳理和對相關概念作進一步辨析。面向未來,南京大屠殺史或日本侵華史研究還存在更新的問題。不僅是資料更新、研究隊伍更替、選題更新,還存在觀念、理論和方法更新、選題視角和視域更新、判斷標準或標尺更新等問題。

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教授李玉表示,史學工作者既要以史為證,更應以史為鑒,充分發掘相關成果的歷史智庫作用。史學研究論文應當具備多方面的特質與功能,既要注重史學論文的思想性,也要重視科學性,還應注重藝術性,從而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

會議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雜誌社、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承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多元化亞洲塑造開放包容新世界
中俄關係邁入新時代 為可持續發展貢獻新方案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