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起義軍提過什麼起義口號?有一個口號曾被日本用來侵略中國

歷史上起義軍提過什麼起義口號?有一個口號曾被日本用來侵略中國

中國古代社會,從原始到奴隸,從奴隸到封建,前前後後出現過十幾個朝代,如三國兩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等,都被大家所熟知。而在每一次的改朝換代中,除了禪讓之外,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農民起義軍的影子,這也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大特色,這些農民起義軍,規模大,影響深,放眼全世界都是數得上的大規模起義戰爭。

史書上記載最早的農民反抗暴政的行為,是在夏朝最後一任國君夏桀身上。這場反抗夏桀殘暴統治的行為,準確地說,是民眾對夏桀失望之後的深深詛咒。《竹書紀年》上記載:夏桀「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荒淫的夏桀,自此受到手下民眾的反對,夏桀自喻為天上的太陽,民眾就指著天上的太陽詛咒說:「時日曷喪,予及如偕亡。」失去了民心的夏桀,最終在商湯的刻意征討下丟失了天下,商湯代夏而立。

從商湯到大周,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幾乎沒有什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大多數是貴族之間的征伐吞併行為,到了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秦朝統治者因為自身嚴苛的法律,讓民眾難以忍受,從而引發了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

陳勝、吳廣在發動起義之後,提出的起義口號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伐無道,誅暴秦。」其中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廣為流傳,成為了千百年來時代的最強音,被譽為最霸氣的農民起義口號。在陳勝、吳廣看來,王權並非是貴族階層的專利,普通民眾也可以通過反對當朝統治者而獲得自身應有的權利,這一點和《西遊記》中孫悟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一語有異曲同工之妙,是民眾自我中心意識的崛起。

從陳勝、吳廣之後,農民起義成為了歷代封建王朝的常例。西漢末年的赤眉軍起義,起義口號簡單了一些,他們宣稱「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沒有更為明確的理想目標,就如一群草寇而已,所以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

東漢末年,又爆發了黃巾軍大起義,起義軍打出的旗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示和東漢王朝的決裂。當然這一起義口號和陳勝、吳廣起義的主張有所區別,雖然都是為了改朝換代而用,但黃巾大起義帶有五行輪轉的思想,力度稍微弱了點。

唐代時期,爆發了黃巢大起義。黃巢是落第秀才,他的起義思想,蘊含在他的一首詩中:「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的這首詩寫得不錯,充滿了蕭瑟的殺氣,他起義部隊的所作所為,也證明了他的殘暴,因此終難成氣候。

北宋時期,社會矛盾尖銳,由此爆發了王小波、李順起義,他們提出的口號是「均貧富」,這是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的流露,不過起義規模不大,很快被宋朝官兵平定。

元朝的朱元璋,所率領的起義軍反抗元朝統治者的殘暴統治,提出的口號也別具一格:「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朱元璋的起義口號,有兩個不同,一個是提出了中華的概念,另一個是驅逐胡虜,後來同盟會反對清朝統治時,也借鑒了這一起義主張。後來,日本人也曾用這個口號,在中國來煽動漢人,來推翻滿清的統治。

明朝末年李自成的起義口號很樸實:「吃他娘,穿他娘,早早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簡單歸類,就是「均田免糧」,造反就是為了穿衣吃飯,真是大白話。

清朝時,洪秀全等人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主張,但反觀洪秀全後期的所作所為,真有點打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此人被認為是亂臣賊子,為何還讓一王朝煥發出生命力?
二戰,日本如何經濟侵略中國?日本說:中國是一個讓人害怕的國家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