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首次曝光!日本發現日軍侵華戰爭期間使用毒氣彈證據

首次曝光!日本發現日軍侵華戰爭期間使用毒氣彈證據

中國日報網7月8日電 日本發現了記載日軍侵華期間1939年日本陸軍毒氣戰部隊在中國北方使用裝有讓皮膚和粘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毒氣彈的詳細記錄。

據日本共同社7月7日報道,歷史研究者松野誠也找到了相當於部隊正式報告的《戰鬥詳報》。松野稱,這是首次發現毒氣戰部隊自身詳細記錄使用情況的報告。

報道指出,由於當時日軍在戰敗時有組織地廢棄了記錄類文件,毒氣使用的全貌尚未弄清。此次的戰鬥詳報記錄了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的早期「糜爛劑」使用情況等。松野稱:「對於日本侵華期間戰場的實際情況,已弄清楚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必要弄清事實,從中吸取教訓,不再重演悲慘的歷史。」

報道稱,該戰鬥詳報是在中國北方作戰的「北支那方面軍」附屬毒氣戰部隊「迫擊第5大隊」的文件,詳細記錄了1939年7月,在山西省山嶽地區作戰的情況。約100頁的文件包含戰鬥情況、炮彈的使用情況、毒氣彈使用命令的副本等。

該報告稱,日軍某大隊接到上級部隊的命令,決定了使用裝入「糜爛劑」的炮彈「きい彈」(黃彈)和加入「噴嚏劑」的「あか彈」(紅彈)方針。在1939年7月6日的戰鬥中,向中國軍隊陣地發射了31枚紅彈;1939年7月17日為支援步兵,使用了60枚紅彈和28枚黃彈;1939年7月18日,使用140枚紅彈和20枚黃彈進行了炮擊。

報道稱,該報告分析了毒氣彈的威力,指出針對在山嶽地區構築牢固陣地的敵人,使用紅彈進行攻擊不可或缺。還記錄了首次使用黃彈並評價稱「效果非常大」。松野表示,在目前已確認的資料中,這是地面部隊在中國使用黃彈的首個事例。

報道指出,日本陸軍為避免留下戰爭犯罪證據而廢棄了記錄類文件,但此次的資料可能是由部隊相關人士私人保管因而幸免於難。

松野是日本現代史研究者,2010年在明治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史學)。出版了多部關於日軍生化武器等的書和資料集,以及論文等。他把戰鬥詳報的詳細內容與分析匯總成論文,將刊登在日本月刊雜誌《世界》8月號。

(編輯:黨超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化妝品冰箱」成新網紅 化妝品真的需要冷藏嗎?
與霍金一同探秘宇宙——霍金女兒攜父女合著小說開啟科普之旅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