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俗語「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溲溲」,小暑已經來了,你那是啥天氣?

俗語「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溲溲」,小暑已經來了,你那是啥天氣?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能體現的地方也很多,而民間的俗語就是其中一種。尤其是在農村地區,自古以來農民根據生活中的經驗也總結下來很多精髓,甚至連天氣都能夠預測準確,實在令人覺得神奇!如今小暑也已經來了,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句話"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溲溲"?

這句俗語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小暑這個節氣如果天氣很熱,那麼到了大暑的時候天氣就會比較涼快了,這樣的說法真的有道理嗎?在工業還沒有發達的年代,大自然是很有規律的,每個節氣的氣候變化都差不多,因此農民們常常根據節氣來判斷是否適合播種,也可以根據天氣的變化來判斷農作物是否能夠豐收。

小暑時節來臨也意味著夏天正式進入最熱的時候,大多數時候人們會在這個節氣里感覺到燥熱難耐,而老人們會通過以往的經驗判斷接下來的天氣。在人們的認知里小暑才是三伏天的開始,最熱的時候應該是在中伏,也就是處暑與大暑之間,而小暑如果就已經很熱了,說明節氣有所提前,那麼到了大暑,溫度一定就會有所下降。

小暑熱,大暑涼,看起來似乎有些道理。那麼小暑如果不熱,情況就會反過來嗎?民間還有另外一句俗語生動準確的描述了這個現象,那就是「淋了小暑頭,四十五天不放牛」。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在小暑這個節氣里所在的地區出現了下雨的現象,那麼在未來的一個半月時間內,農民們就不能再去放牛了,為什麼這麼說?

儘管入伏以後溫度就會達到三十五度左右,但如果遇到下雨,人們一樣會感覺到很涼快。民間俗語里的這句話意思是說小暑如果很涼快,那麼大暑就會很炎熱,因為三伏天中必定有一個時間段是會讓人感覺到高溫難耐的。從前的人們耕種都是用牛,但若是到了這個節氣,連勤勞的牛都會懶得出門,別說農民了。從某個角度來說,這句俗語也是讓農民休息的意思。

那麼農民們總結出來的這些俗語就一定會準確嗎?其實在完全依靠人力和牲畜耕作的年代,這些老人的經驗還是有參考價值的。但是到了當代社會,全球氣候都發生了變化,隨著工業化的腳步越來越快,人們的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有時候天氣的反覆變化也令人覺得措手不及,所以這些古時候的俗語如果用到現在,也未必都適合了!

如今已經進入了小暑,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高溫的天氣,烈日當頭,外出一定記得防晒,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清淡,不要在戶外過多暴晒,以免發生中暑的危險!今年南北兩地的溫差比較極端,北方地區已經如蒸籠一般悶熱,而南方由於雨水較多還一片清涼,不知道你那邊是什麼天氣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與視界 的精彩文章:

孕婦萌娃常吃的海產乾貨,被質疑用漂白劑,聽聽行內人咋說的

TAG:夢與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