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錢穆先生:更用何種力量,對此強寇作殊死抵抗!

錢穆先生:更用何種力量,對此強寇作殊死抵抗!

要吸收外面的養料,卻不該先破壞自己的胃口。近代的中國人,也有笑林文忠為頑固糊塗,捧耆善、伊裡布等為漂亮識大體的。這無異於站在外國人的立場,代外國人說話。中國人自己不知道中國事,便不愛中國。不知道中國、不愛中國的人,如何算得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事實上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而理論上卻又絕不能算他是一個中國人,如此般的人,到處皆是,豈不可痛?豈不可驚?

上述的兩例,一個使中國人感覺中國已往一切要不得,一個使中國人不敢批評外國人一句,不是的只在自己這一邊。這種錯誤觀念,關係何等重大。他們都像是一種歷史敘述,但是絕不是歷史的真相。無意中已把中國人立足所在的重心,遷移依靠在非中國人的腳邊。這樣將使中國人永遠不能自立。……

我們應該澄清當前流行的一套空洞淺薄乃至於荒謬的一切歷史敘述。我們應該設法叫我們中國人知道真正的中國史,好讓他們由真正的知道,而發生真正的情感。這樣才配算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一個責任,自然要落在史地教育者的身上。

現在再說到中國傳統文化之價值問題,這本可不證自明的。中國文化是世界上綿延最久、展擴最大的文化,只以五千年來不斷綿延不斷展擴之歷史事實,便足證明中國文化優異之價值。近百年來的中國,不幸而走上一段病態的階段。這本是任何民族文化展演中所難免的一種頓挫。又不幸而中國史上之一段頓挫時期,卻正與歐美人的一段極盛時期遭逢而平行。國內一般知識分子,激起愛國憂國的熱忱,震驚於西洋勢力之咄咄可畏,不免而對其本國傳統文化發生懷疑,乃至於輕蔑,而漸及於詛罵。因此而種種空洞淺薄乃至於荒謬的國史觀念,不脛而走,深入人心。然而此種現象,亦依然還是一時的病態,並沒有搖動到中國傳統文化之根底。只看此次全國抗戰精神之所表現,便是其明證。試問若非我民族傳統文化蘊蓄深厚,我們更用何種力量團結此四萬萬五千萬民眾,對此強寇作殊死的抵抗?

當知無文化便無歷史,無歷史便無民族,無民族便無力量,無力量便無存在。所謂民族爭存,底里便是一種文化爭存。所謂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種文化力量。若使我們空喊一個民族,而不知道做民族生命淵源根柢的文化,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目前的抗戰,便是我民族文化的潛力依然旺盛的表現。此在一輩知識分子,雖有菲薄民族文化乃至於加以唾棄的,而在全國廣大民眾,則依然沉浸在傳統文化的大洪流里,所以寧出於九死一生之途以為保護。

由此言之,今日史地教育更重要的責任,卻不盡在於國史知識之推廣與普及,而尤要的則更在與國史知識之提高與加深。易辭言之,不在於對依然知道愛好國家民族的民眾作宣傳,而在與對近百年來知識界一般空洞淺薄乃至於荒謬的國史觀念作糾彈。更要的,尤在於對全國民眾依然寢饋於斯的傳統文化,能重新加以一番新認識與新發揮。

——錢穆先生《歷史教育幾點流行的誤解》

來源:錢穆與中國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
凡有所作,皆當忍之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