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凱爾特文化與亞瑟王傳說:古代歐洲的「反傳統」世界觀

凱爾特文化與亞瑟王傳說:古代歐洲的「反傳統」世界觀

亞瑟王傳說,歐洲最流行的傳說故事之一。我們都知道亞瑟王是英國的代表,但其實,這位騎士國王的背後,還有一段錯綜複雜的歷史淵源。作為凱爾特人的代表,亞瑟王與歐洲大陸的希臘羅馬文化本來水火不容,但在中世紀,亞瑟王的故事還是被歐洲大陸廣為接受,並大肆宣傳,這反映了古代歐洲的一種反傳統世界觀。

亞瑟王傳說的源頭

十二世紀初,蒙茅斯的傑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寫成了一本大部頭著作《不列顛君王史》,在這本文學書中,深具凱爾特色彩的亞瑟王傳奇被建構了起來。

亞瑟王的故事發生於公元五世紀初,羅馬帝國因北方的日耳曼人進逼而自顧不暇,於是將軍隊撤出了不列顛島。羅馬人離開後,來自歐洲大陸的撒克遜人對不列顛虎視眈眈,並大舉入侵,用武力威脅著當地的凱爾特人族群。撒克遜人在不列顛燒殺擄掠,凱爾特人苦不堪言。時勢造英雄,亞瑟王橫空出世,領導不列顛人抵禦外侮,重建山河,可以說,亞瑟王就是凱爾特人的救星。

早期史籍對亞瑟王的相關事迹僅提及隻言片語,但是在傑弗里首次系統的呈現後,亞瑟王文學便蓬勃發展,影響力逐漸擴大。從這裡我們能看出,因為此前在不列顛人中就流傳著亞瑟再臨的傳說,所以傑弗里的著作可以當成是集體文化記憶的再創造。

傑弗里的《不列顛君王史》以拉丁文寫成,不過他宣稱所有信息均來自一本布立吞(凱爾特人分支)語古籍,由他轉譯成拉丁語,此舉是為了照顧歐洲大陸的主流文化。這本書面世時,正值諾曼人(北方人,指維京人)入主英格蘭後,勢力逐漸往凱爾特人的「最後老家」威爾士延伸之際,感受到入侵文化的壓力,傑弗里奮起反抗,企圖用不列顛的歷史傳統抵禦「外族」的控制,但其實,傑弗里的野心不止於此,他還有著更長遠的打算。

借著《不列顛君王史》的傳播,亞瑟王傳說從布立吞文化圈風行至全歐洲,並被翻譯成不同語言,其文本體系與故事素材也持續擴大,在歐洲政治、藝術和文化領域影響深遠。

亞瑟王傳說的變化和加工

傑弗里的敘述以不列顛人(凱爾特人)為歷史主體,亞瑟王率領的正義之師,不斷與周圍的蠻族戰鬥。亞瑟王的妻子桂妮薇,是羅馬貴族之後,因此亞瑟與桂妮薇的結合,象徵著不列顛與羅馬的「精神統一」。在隨後亞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衝突中,不列顛成了基督教文明的真正代表,對抗「走上邪路」的羅馬以及與之結盟的邪惡勢力。在傑弗里的描述中,亞瑟王南征北戰,在歐洲大陸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眼看羅馬已是囊中物,不料後院失火,圓桌騎士莫德雷德背叛,只得班師回朝。

在真實歷史中,強大的羅馬帝國是不列顛諸部落的統治者,在亞瑟王傳說中,羅馬帝國與不列顛人的關係卻顛倒了過來,似乎不列顛人比羅馬人更強大,也更加有資格為歐洲帶去秩序,從這裡我們便能深刻體會到:在亞瑟王傳奇的文化地理想像中,敘述者採用了一種「反客為主」的獨特視角,構建了一種以邊陲(不列顛)為中心(歐洲大陸)的世界觀。

在亞瑟王傳說的語境中,不列顛與羅馬,以及全歐洲的結構關係有了嶄新的定義,戲劇化翻轉了中心與邊陲的既成邏輯,創造出了一種想像中的秩序。根據傑弗里梳理的譜系,不列顛人與羅馬人本是同源,均為特洛伊人之後,不列顛與羅馬的神話都把埃涅阿斯(特洛伊英雄)認為始祖。

埃涅阿斯的曾孫特洛伊的布魯圖斯(Brutus of Troy)依照女神黛安娜的指引,率領族人離開歐洲大陸來到了不列顛,猶如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前往應許之地,不列顛人也是作為「天選之子」登上歷史舞台的,「註定要在未來創造輝煌」。從這裡不難看出,不列顛的自負對日後英國國家性格的形成影響深遠,也能看出英國總是試圖遠離歐洲大陸的「光榮孤立」傾向的濫觴之處。

凱爾特文化的歷史想像與文化再創造

亞瑟王傳說只是凱爾特文化的一部分,真正的凱爾特文化究竟是什麼模樣?著名中世紀研究學者,同時也是《魔戒》作者的約翰·托爾金曾說:凱爾特彷彿是個魔術口袋,什麼東西都可以裝進去,而幾乎什麼東西也可以從中掏出來。這並不是一種批評,其實描述了凱爾特文化的特點,即充沛的文化想像力與沒有規則的表述習慣,其可塑性與包容性反映了在其文化發展與身份認同的建構過程中,文化養料來源廣泛,跨越了時空與族群的界限,最終形成了兼收並蓄,來者不拒的文化性格。

凱爾特文化是歐洲史中特立獨行的一面,因為它跨越了傳統認知框架,顯得十分另類。在歐洲主流文化體系中,凱爾特是個矛盾體,一方面倔強地代表邊陲,一方面也吸納中心文化,所以在文化表現力上,既包含歐洲大陸的影子,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在有關西方或歐洲的討論與想像中,凱爾特常常與希臘羅馬文明相對,但實際上卻又彼此吸收借鑒。亞瑟王傳說的發展就是個絕佳的例子,充分表現了中心與邊緣、文明與野蠻、大陸與海洋、正統與叛逆、分離與統一的諸種糾葛,為了解當代歐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一面寶貴的鏡子。

凱爾特文化的意義

德國哲學家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對現代性的反思影響深遠,他所表達的歷史觀更是發人深省。他對前現代文化歷史的著迷並非單純的懷舊,吸引他的也不是過去田園牧歌式的朦朧之美,真正讓他傾注心血觀察的歷史是由「過去」展開的「可能性」。因為歷史的發展已經提供了足夠豐富的資料和信息,對他而言,理解歷史,旨在用過去改變現在與塑造未來。換言之,探尋凱爾特歷史不是單純的看故事,而是釋放歷史的生命活力,並啟迪未來。

以亞瑟王傳說為代表的凱爾特文化,充分詮釋了中心與邊陲,歷史現實與想像力之間的張力,不同語境之間的交流和碰撞,以及各種文化融合後所產生的嶄新故事。通過亞瑟王的傳說,我們可以明白歷史與虛構,事實與想像並非截然二分,而是充滿了互為因果的的辯證關係。歷史絕非板上釘釘的過往事件,所謂的「史實」終究片面而有限,客觀實證也並非我們認為的理所當然,理解歷史不能僅執著於「史實」,還應該關注不與現實妥協的思辨精神,以及富含活力的想像力。

參考文獻:《不列顛諸王史》(Historia Regum Brittaniae)蒙茅斯的傑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

《凱爾特神話》(The Celtic Myths)米蘭達.阿爾德豪斯-格林(Miranda Aldhouse-Green)

《中土世界:歐洲的古代起源》(The Ancient Paths:Discovering the Lost Map of Celtic Europe

)葛蘭姆·羅布(Graham Rob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廁讀大歷史 的精彩文章:

環保組織從海中撈出40噸垃圾團,聲稱這是鯊魚和海龜的最大天敵
法國發現新物種「貓狐」,科學家抓住它時,這種野貓流淚了

TAG:廁讀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