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會做紫砂壺的篆刻家,不是好書畫家-西泠八家之陳鴻壽

不會做紫砂壺的篆刻家,不是好書畫家-西泠八家之陳鴻壽

我國歷史上的那些書畫家們可謂是一個比一個有才華,而今天我們要來介紹一位有著特殊才能的篆刻家兼書畫家,他就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陳鴻壽,在之前講西泠八家的那篇文章中我們有簡單介紹過他。這位陳鴻壽除了會那些其他書畫家、篆刻家必備的那些技能外,還會製作宜興紫砂壺,並以自己的號命名為"曼生壺",實在是很厲害了。

這個"曼生壺"也叫半瓢壺,以半瓢為器身,流短而直,把成環形,蓋上設弧鈕。在壺身一側,有陳曼生用刀刻的銘文。是由江蘇宜興的制壺名家楊彭年與金石學家、溧陽縣知縣陳曼生(即陳鴻壽)合作的作品。陳鴻壽所制紫砂壺,設計新穎獨特、造型簡潔,掀起了文人制壺的風潮,將紫砂創作導入另一境界。

紫砂壺對於陳曼生來說絕對不是心血來潮、偶爾會涉及的領域,他對紫砂壺是非常上心的。清嘉道年間,他曾致力推進紫砂壺藝,傳說他親自設計了十八種壺式,並請楊彭年、邵二泉等制壺高手製作成品。陳鴻壽式風格的紫砂壺的特點是溶入了文學、書法、篆刻等藝術要素,使紫砂壺更富有個性。

陳鴻壽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恭,號曼生、曼龔、曼公、恭壽、翼盦、種榆仙吏、種榆仙客、夾谷亭長、老曼等。是著名的篆刻家、書畫家,西泠八家之一。書法長於行、草、篆、隸諸體,以隸書和行書最為出名。陳鴻壽的隸書具有"狂怪"的特點。他廣泛學習漢碑,尤其善於從漢摩崖石刻中汲取營養,在用筆上形成了金石氣十足、結體奇特的個人風格。篆刻師法秦漢璽印,旁涉丁敬、黃易等名家。在繪畫方面,陳鴻壽精於花卉和山水。其花鳥源自陳道復、李鱓,並有自己的風格,山水則介於姚綬與程燧之間。

現在我們所知的關於陳鴻壽的相關信息大都來自於《溧陽縣誌》,也許因為他曾在這裡做過知縣,因此這部縣誌中記錄了不少嘉慶十七、十八年陳鴻壽任知縣時的相關事宜。而除了溧陽知縣外,陳鴻壽還做過贛榆代知縣和江南海防同知。

雖然陳鴻壽在仕途上的表現似乎比較一般,沒做過什麼高官,但是其實他是一個能力很強的絕頂聰明之人。處理政務,起草文稿能"走檄飛草,百函立就。"他曾跟隨當時著名的經學大師、浙江巡撫阮元學習。當時的官場文人氣息濃厚,大家都是頗富才華之人,其中不乏文壇高手。而在這些人當中,陳鴻壽仍然可以被評為"群以為不可及"之人,如此可見其才華橫溢。

陳鴻壽在藝術上的表現顯然要比他在仕途上的表現要耀眼得多,並且十分成功。首先他是擅長於各種書體的書法家,然後他還是一位畫家,同時也是一位能位列"西泠八家"的篆刻家,最後他還是中國第二代紫砂壺的領軍人物。不愧為詩、文、書、畫、印、壺俱精的大家。篆刻方面,陳鴻壽與陳豫鍾齊名,世稱"二陳"。對後世影響較深,浙派中有不少人學習他。他也是被另一位篆刻大家趙之謙指名認可的印人之一,而除他之外也只有丁敬和黃易獲得了趙之謙這樣的肯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藝匯 的精彩文章:

在他筆下世界名畫竟變成這樣!還賣了1.4億-當代畫家曾梵志
他的作品展現新中國風采,被毛主席大力讚揚-油畫家董希文

TAG:中藝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