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關於跑姿,如何做到輕盈奔跑是關鍵?

關於跑姿,如何做到輕盈奔跑是關鍵?

跑姿一直是跑友關注的熱點,合理正確的跑姿能夠幫助跑友避免跑步損傷、提高跑步效率,提升跑步成績;

但顯然並不是每一個人的跑姿都是合理的,合理的跑姿是需要練習並且反覆跑步去體驗的。

關於跑姿,以下10條嘔心瀝血的總結奉送給各位跑者。

一、 跑姿既有共性,也有個性

跑姿是一個個性的東西。跑友不必為了學習某種跑姿,去做刻意的模仿,因為每個人的跑姿不可能完全一樣。

跑姿是具有一定個性化的東西,每個人的身高、體重、肌肉力量、關節柔韌性等都存在一定差異,這些差異必然會使每個人都擁有具有一點屬於自己的跑姿。

跑姿也是一個共性的東西,跑姿的共性是遵行運動生物力學、動力學等基本原理。

例如無論你跑得快還是慢,在跑步中擺臂與步調要協調一直;在跑步中膝關節要保持穩定,維持正確的下肢力線,不能出現膝關節內扣;核心要收緊,保持腰背挺直,才能有效傳遞力量,這是進行任何運動都要遵守的準則。

二、 跑步著地是一個過程,並不是一個點

跑步存在三種跑步著地方式,腳跟著地(heelfoot strike,HFS)、腳尖著地(forefoot strike,FFS)、前腳掌著地(midfoot strike,MFS)。

這裡所說的著地方式是指在跑步過程中腳掌最先觸地的位置,並不是說在跑步過程中只採用這一個點著地。

無論是腳跟著地、腳尖著地、還是前腳掌著地,最後都要過渡到全腳掌;

例如:腳跟著地的跑者,腳跟外側先著地,然後是腳跟內側,再依次過渡到全腳掌;前腳掌著地的跑者,前腳掌先著地,然後依次向下,最後過渡到全腳掌著地。

所以跑友在進行跑步過程中,不要為了學習前腳掌著地,使每一次著地都不讓腳跟落地,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三、 著地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著地點要靠近身體重心

其實,著地部位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接觸地面時腳相對於身體重心的位置。

也就是說,關鍵是腳接觸地面時的位置應當靠近身體重心。當著地位置過於靠前,超明顯過身體重心,膝蓋被迫伸直,就容易導致關節不得不非常快的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這樣就會增加損傷的可能性。

所以,絕大多數跑者的問題不是腳跟著地本身,而是由於步頻偏慢,這一方面導致重心起伏過大,另一方面容易導致甩小腿跨大步的著地方式,這樣迫使人體承受更大的衝擊力。而著地點靠近身體重心時,此時,髖、膝、踝關節都處於略微彎曲狀態,這樣就可以有效吸收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從而減少垂直衝擊速率。

四、提升跑步步頻,讓你更加接近合理跑姿

對於大眾跑者而言,實現合理跑姿特別要做到這一點:適當加快步頻,讓步頻達到160步/分以上,最好能達到180步/分,速度越快步頻越快,但速度即使再慢,步頻也建議不要低於160步/分。

很多跑步傷痛都是由於慢步頻造成的,跑步時,較慢的步頻往往意味著身體重心起伏過大,不僅費力,還導致受到更大的衝擊力。

所以對於大眾跑者而言,適當加快步頻,可以減少身體重心起伏,同時讓著地點更加靠近身體重心,有利於吸收和減少地面衝擊力,讓你更加接近合理跑姿。

五、無論速度快慢,著地時膝關節都要保持輕微彎曲

所有的跑步損傷,尤其是膝關節損傷都可以歸結到,著地時地面作用力太大,對地面的作用力越大,那麼地面的反作用力越大,身體肌肉、關節所承受的外在負荷越大。

要想減少著地時地面衝擊力,除了降低體重外,我們必須在著地時保持膝關節處於彎曲狀態,並通過著地後膝關節積極下壓,依靠肌肉而非骨骼來緩衝地面衝擊力。

這就好比,我們從高處跳下,如果著地瞬間你的下肢關節都是伸直的,你當然會受到很大地面衝擊力,甚至引發骨折,但如果你落地時膝關節保持彎曲並積極屈膝屈髖屈踝,就可以有效緩衝地面衝擊力,將巨大的衝擊力消散於積極下壓動作。

著地時,膝關節角度始終呈160度左右,這樣就可以有效緩衝。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發現:著地點在重心微靠前一點,既不是在完全重心正下方,但也不會距離重心太遠,膝關節在著地時保持彎曲非常必要。

這樣一方面可以分解膝關節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一方面可以通過積極下壓緩衝,進一步減少膝關節受到的作用力並為蹬伸儲備彈性勢能。

六、經濟省力的跑姿應該是流暢舒展的

有很多指標可以評價跑姿是否合理,但是大多跑友還是不能夠理解這些專業術語。

其實合理、正確、經濟的跑姿,跑起來應該是流暢的、舒展的,如果你跑步過程中身體出現一顛一顛的,就是上下起伏很大;著地時聲音明顯,好像是在跺地的感覺,或者兩隻腳的著地的聲音還不一樣,這樣的跑姿明顯是有問題的。

如何評價自己的跑姿是否合理呢?

找個小夥伴幫你拍一段你跑步時候的視頻,然後自己觀看,如果自己覺得跑起來動作不流暢,那麼你的跑姿應該就是有問題的。

七、正常的關節靈活性,是流暢舒展跑姿的基礎

流暢的跑姿一定是關節具有良好的活動度,每個關節在跑步中能夠在他正常範圍進行活動,所以柔韌性不足會限制關節活動度的活動,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跑姿。

屈髖肌群柔韌性不足,則會影響到髖關節伸的活動度,所以跑步過程中腿後伸的幅度就會不明顯。

因此跑友要想擁有流暢、經濟性的跑姿首先保證關節能夠在正常的範圍活動,跑友可以通過拉伸改善肌肉柔韌性、關節活動度,同樣也可以通過瑜伽等運動來改善關節靈活性。

八、通過赤足跑訓練提升著地時本體感覺

人體本能存在的技能是最自然合理的,但是由於長時間的生活習慣,工作方式,會使身體某方面的能力得到退化。

例如:當我們穿著鞋子跑步時,有了鞋的保護,我們可以不用考慮地面的軟硬程度,肆無忌憚的著地,其實這是本體感覺能力的退化。

當我們赤足跑時,腳底不斷受到刺激,身體不斷做出反應,會強化足底本體感覺,有助於保持正確合理的姿態,同時身體會有自我的保護機制,會使身體會自主形成一種合理的著地方式。因此跑友覺得認為跑步時著地方式有問題,可以通過赤足跑來進行訓練。

當然,我們只是說用偶爾赤足跑進行短時訓練,而非平時赤足長時間跑步。

九、通過上坡跑改善跑姿

上坡跑有兩個特點:

其一:存在一定的坡度;一定的坡度會讓步幅減小,這對於跑步時跨大步的跑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改善方法;

其二:為了保持前進速度必須用力蹬地,因此可以有效的鍛煉下肢力量。

同時上坡跑時跑者不合理的跑姿會特別費力,因此經常進行上坡跑不失為一種訓練跑姿的有效手段。

十、短距離的衝刺讓你跑步更具有經濟性

短距離的衝刺並不是進行速度訓練,而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逼迫身體做出效率最高的動作。

同時經常進行短跑距離衝刺訓練,會讓肌肉更具有爆發力,降低長距離慢跑給肌肉帶來的副作用。

如果跑友沒條件進行赤足跑和上坡跑,可以採用衝刺跑來代替,衝刺跑是一個更為綜合跑姿訓練方法。

十一、總結

關於什麼是標準跑姿,可能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其實也不存在標準的跑姿,馬拉松運動員的跑姿也都不一樣,但是一定存在符合生物力學基本原理的跑姿,跑姿是的共同點也就是共性。

遵循共性,承認合理的個性,讓跑姿更流程、更自然、更合理;

就在本周二 7/9 19:30 跑步研習社特邀請《無傷跑法》作者:戴劍松教授為大家免費帶來關於輕盈奔跑的關鍵——跑姿直播課程。

那麼腳後跟著地真的傷膝蓋嗎?

大眾跑者應該採用腳後跟著地還是前腳掌著地?

常見的錯誤跑姿有哪些?

哪種跑姿是最傷膝蓋的?

有效預防傷痛和避免傷痛的跑姿應該是怎樣的?

......

本次課程

免費!免費!免費!

2019.7.9 19:30-20:30(本周二晚)

直播大綱:

1. 為什麼說越輕盈、越無傷?

2. 到底是腳後跟著地還是前腳掌著地?

3. 這8種錯誤跑姿你佔了幾條?

4. 傷膝蓋?這種跑姿一定要避免!

觀看直播請大家掃描下方的二維碼,關注研習社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跑 的精彩文章:

今晚19:30 直播:如何才能實現無傷奔跑?
課程預告:如何強化肌肉養成正確跑姿?

TAG:慧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