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速覽 | 改寫教科書?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受精卵或非生命的起源

速覽 | 改寫教科書?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受精卵或非生命的起源

小時候,我們都問過父母「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樣的問題。爸媽總會微微一愣說,你是從垃圾箱里撿來的,或者是從船上抱來的要不就是充話費送的。儘管各位爸媽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是中學課堂上,老師給出權威解答:我們是由精子與卵子結合的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這也是科學界普遍認同的說法。

但是,最近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上刊發了一則論文稱,人類受精卵存在兩套獨立紡錘體。這意味著處於此階段的受精卵,並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生命」, 或者說真正意義上的「生命」的並非起源於受精卵。該研究由北京家圓醫院生殖中心胚胎實驗室主任、知名胚胎學家徐小明博士與美國加州洛杉磯生殖中心實驗室主任孟勵教授共同完成。

速覽 | 改寫教科書?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受精卵或非生命的起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人們普遍認為生命起源於受精卵。這是因為長期以來科學家普遍認為胚胎第一次有絲分裂是由一套紡錘體負責將染色體分離到兩個細胞中的。但是此次研究發現:人類受精卵中存在兩套獨立的紡錘體,即從精卵結合到發生第一次有絲分裂期間,來自父親與母親的染色體並沒有相互融合,而是各自在空間上保持獨立。有兩套紡錘體參與了染色體的分離過程,其中一套紡錘體分離父本染色體,另一套紡錘體分離母本染色體。

徐小明博士指出,「相對之前的理論,本次發現具有更苛刻的挑戰,因為只要兩套紡錘體之間出現時間或空間上的不同步,就會造成染色體的分離錯誤,這也更好地解釋了人類早期胚胎染色體異常比例高的原因。」

這一研究的發現對輔助生殖醫學領域提出了新的挑戰與研究方向。此外這或將改變某些國家的倫理認知。目前該研究尚處於初步探索階段,我們未來期待能夠取得更大的進展,為推動全世界輔助生殖技術安全、快速、高效的發展提供動力。

End

參考資料:

[1] 中美聯合研究首次發現:受精卵或非「生命起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Nature子刊實錘!「基因編輯嬰兒」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速覽 | 半夜心臟驟停,非接觸式揚聲器幫你忙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