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海水小百科——醫生魚

海水小百科——醫生魚

醫生魚是最被熟知的隆頭科魚品種,因為它們游泳時很像一張在水中飄動的紙片,也被稱為飄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部分海域里,都有醫生魚的蹤跡。每年禁漁期後,我國南海可以大量的捕獲,因此該魚的市場價格十分低廉。

醫生魚屬於裂唇魚屬,它們的嘴十分小,牙齒成銼狀。它們在自然海域主要啄食其他魚類身上的寄生蟲和腐敗組織,這讓它成為大海中的醫生,大多數魚類感覺到身上痒痒,都會找到醫生魚,尋求它的幫助。很多觀賞魚愛好者希望醫生魚能為自己水族箱中的病魚治療皮膚疾病,於是到處尋找並引進,但大多收效甚微。其實,醫生魚能吃掉的寄生蟲種類是有限的,而且一條醫生魚的胃口遠沒有寄生蟲瘋狂的繁殖量大。在飼養密度合理並且魚類基本處於健康狀態時候,引進醫生魚的確可以抑制本尼登蟲和鰓吸蟲的泛濫,但對於常見的白點病(鞭毛蟲類)侵害,醫生魚則束手無策。因此,僅憑醫生魚來治療病魚,絕對是不明智的選擇。

這種小型隆頭魚雖然只能生長到10厘米大,但領地意識十分強烈。如果在同一水族箱中引進兩條,則身體強壯的一條會用它纖細的小嘴不停地攻擊另一條,我不知道是它最太適合攻擊了,還是對方太脆弱了,往往在2--3天里,弱勢的一條就可能被殺死。在大規模檢疫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幾十條醫生魚放養在一起,它們似乎也不打架,這種環境造成了每條魚都很緊迫,互相處於防守狀態,但那樣的混養終究不是日常飼養之道。

實際上,醫生魚更喜歡在水族箱中建立一個「診所」,比如一個岩石洞穴或幾塊岩石堆放出的凹陷部位。醫生魚一旦在這樣的「診所」落戶後就不再出診,只等待大型魚類自己游過來治療。醫生魚的顏色是鮮明的示意色,所有魚都懂得這種藍、白、黑條紋的組合代表了治療和清理。很多大型魚還喜歡讓醫生魚清潔自己的口腔和鰓部,它們張大嘴讓醫生魚在自己的口和鰓里穿梭,吃掉牙縫和鰓絲里的雜物。很少有大型魚吞食醫生魚。不過,一些人工繁殖出的魚類(如川紋笛鯛)可能不懂這個規定,我見過它們將醫生魚吞吃掉。在飼養有大型神仙魚的水族箱中搭配飼養醫生魚是很好的選擇,這些魚大多具有寄生蟲,醫生魚可以幫助它們很好的清理。如果水族箱中的魚身上有潰爛的傷口,那麼醫生魚可能給它造成很大的麻煩,醫生魚在清理傷口的時候,會吃掉腐爛的肉,這會讓那條魚感到十分疼痛,而且裸露的傷口在醫生魚的啄咬下很容易感染。因此,最好不要讓皮開肉綻的魚面對醫生魚。

醫生魚除了吃寄生蟲外,還喜歡吃一些小型甲殼動物,但在水族箱中很難接受人工餌料。如果水族箱的魚數量不足,且沒有太多的寄生蟲資源,醫生魚很可能活活餓死。但我們不能為了餵養醫生魚,而向水族箱中引入病原體,必須尋找到它們能接受的餌料。個體超過6厘米的醫生魚可以在適應環境後接受凍鮮的豐年蝦,但個體再小的就無法將豐年蝦吃掉了,它們的嘴太小。最好的辦法是用鑷子夾著一塊蝦肉,在水族箱中晃動,這樣醫生魚會游過來將肉撕下來吃,不過水族箱中的雀鯛類會搶劫醫生魚的食物,必須保證將它們餵飽後,才能專門給小醫生魚餵食。

醫生魚對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也從不攻擊其他品種的觀賞魚,不論是飼養在礁岩生態水族箱還是純魚缸中都非常合適。目前市場上可以見到3個品種的醫生魚,除了普通的醫生魚外,還有夏威夷醫生魚(Labroides phthirophagus)和霓虹醫生魚(Labroides prctoralis),前者只產自夏威夷,身體前部分金黃色,尾部有紫色條紋;後者見於印度尼西亞,頭部也是金黃色,尾部有白色條紋。這兩個品種在貿易中都不是很多,而且個體太小,很難在水族箱中飼養成功。

=完=

海缸攝影專用濾鏡

讓你也拍出高清大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巔海水魚 的精彩文章:

養魚整整50年,最後會變成什麼境界!
海水小百科——太陽花

TAG:龍巔海水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