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假如沒有戊戌政變,按照康有為的變法思路,中國能走向強盛嗎?

假如沒有戊戌政變,按照康有為的變法思路,中國能走向強盛嗎?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或許看到這個問題不少人都會持相同的觀點,即慈禧太后的干預和反對。這個說法大體上不差的,但也不能否認變法本身也有問題,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假如慈禧不干預,那麼光緒帝和康有為能將中國從深淵中解脫出來嗎?

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是光緒帝和康有為,康有為的變法思想始終起主導地位,光緒帝是在他思路下一步步實行變法的。變法的內容主要是政治機構的改革,而實際上,康有為的施政主張還有很多,主要有:廢除科舉、興辦學堂、發行紙幣、鑄造銀元、修建鐵路、發展航運、開發礦產、興辦郵政、廣設武備學堂、重新建設海軍、鼓勵民眾從事農工商等。

康有為所主張的變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變革,規模龐大,形式激進,涉及廣大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是以猛葯治重病。康有為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他看到了晚清的中國處於異常危機的形勢中,而自洋務運動以來所進行的漸進式的變革,並未讓中國走向富強。

所以,康有為認為「非有雷霆霹靂之氣,不能成造立天地之功;非天下之至強者,不能掃除也」,中國必須要全變、快變,才能擺脫險境,走向強盛。

如果當時的中國能像康有為設想的那樣能「全變、快變」,徹底擺脫危險的局勢,這當然也是國人所喜聞樂見的。然而,康有為畢竟還是書生意氣,沒有看到當時的中國並不具備「全變、快變」的條件,也無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尤其是統治高層。

當時中國形勢逼人,最緊迫的還是國家財政問題。遠的且不說,光是甲午戰爭後朝廷需償還的戰爭賠款,就將國家財政推向了懸崖邊緣。任何變法、改革,如果失去了財政的支持,顯然是不現實的。

不用說,朝廷拿不出錢,光緒帝就是個光桿司令,這事最後還得康有為自己想辦法。他為此想過籌款之事,辦法一是發行紙幣,二是大舉國債,當然還有第三個辦法他難以啟齒,那就是售賣國土。在康有為的年譜中有這樣的記載:

「通盤籌劃變法大局,非要五六萬萬兩白銀不可,其中兩萬萬兩修築鐵路,限三年完成。練兵一百萬,購買鐵甲艦一百艘;在全國上下遍設學堂;在沿海地區遍立船塢,附設武備、水師學堂;開銀行,發行紙幣。這些項目一起實施,國家或許能補救。怎麼籌得如此巨款呢?可以以全國的礦產為抵押,向英、美等國借款。這個辦法如果不行,就把邊疆無用的地區賣掉,務必籌措到這筆款項,然後施政,軍機處認為我的這些方案不能實施,留中,沒有上報,真可惜呀。」

康有為還是高估了自己,他所說的三個籌款辦法即便是軍機處上報了,以當時的情況而言,也是行不通的。國家發行紙幣,必須以價值為基礎,要有充分的金屬貨幣為保證金,否則紙幣的信譽會下降,濫發紙幣會被社會所拒。另外,國家發行紙幣,應該有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這個條件,戊戌年間根本不具備。

再說對外大舉國債,這個辦法也極難實施。五六萬萬兩如此巨款,欲以鐵路、礦產作抵押,其運作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能夠借款成功,中國也要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將邊疆無用的土地售賣以籌款,非但沒有任何的操作性,更會遭到滿朝士大夫甚至是全國人民的反對,這個辦法可謂離譜到沒有邊際了。幸運的是沒有實施,不然局面無法想像。

退一步講,康有為真的籌到了款,他修築全國鐵路,練兵百萬,開銀行等計劃也是斷難實現的。因為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僅需要財力,而且需要人力、物力。從根本上講,是需要以科技水平和國民素質作為支撐的。戊戌年前後,中國的基礎十分薄弱,且面臨兇險的外部環境,是難以在短時間內走向強盛的。

再退一步講,假設光緒帝一直信賴康有為,又具備足夠的權威,能夠保證一攬子施政計劃得以推行,康有為的前途也是不容樂觀的。不用想,變法的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隨即便會陷入崩潰的狀況,因為康有為的施政方案根本就是行不通的。從這一點來看,康有為或許還得感謝慈禧,再怎麼說戊戌政變後他還能得以善終,這個結局已經是很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努爾哈赤滅此部落後,首領發下一個毒誓,二百多年後果然一語成讖
清代百姓如何納稅交糧,官府又是按照什麼標準加以徵收的?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