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紮上針,便覺一股寒氣隨針而出?這就對了!

紮上針,便覺一股寒氣隨針而出?這就對了!

導讀:

紮上針,針刺部位感覺往外冒涼風,你遇到過嗎?咋回事呢?

腧穴乃病邪之出路

作者/王文德

「扶正祛邪」,這一重要治則可見於每一本針灸書中,但針灸為什麼能祛邪,則言者甚少。至於邪氣又是怎樣被祛除體外的,這個問題更是鮮有論及。

丙寅仲夏,在太原崇善寺為一青年僧人治療胃脘疼痛,剛刺入足三里便覺一股寒氣隨針而出,持針手掌感覺明顯,且隨著留針時間的延長,疼痛緩解而冷氣也漸減。

以後便在臨床上留意觀察驗證了這一事實的客觀性和普遍性。研究方法有四個方面:

患者自己感覺

臨證時常可聽到患者訴身體某處有出涼風或冒熱氣的感覺,尤其是寒熱之症明顯者對病邪排除的體驗頗深。有的患者在留針期間也能感覺到邪氣的排除。

曾治許某之肋軟骨炎,先針內關,得氣後感測至咽,繼刺阿是即患肋之最高點,針尖摩骨,患者自覺一股熱氣從胸至咽喉經手而出,胸痛立止。

有一次在為寒濕腰痛患者深刺大腸俞時,患者覺得一股冷氣自腰下腿至腳心竄出,而後腰痛遂除。

醫者測試

醫者手掌伸開,掌心對著針尾以測病氣。治李某之頭痛。李某,產後20天在院內行走時,忽覺一股涼風從腦後鑽入, 遂致頭痛, 針葯少效,病已經年。因思經雲「 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病從風府入,還需由此出,乃針風府,當用手掌測試時,手心如風吹,兩位同道測試感覺一致。這種方法不論有無氣功鍛煉皆可運用。

通過儀器觀察

健康人的經絡是一條白亮發光的線(帶),腧穴是亮點。當人體發生疾病時相應的經絡和腧穴所發之光即發暗,且因病勢的輕重不同,而呈現灰色、青色或黑色。

文獻記載

《素問·繆刺論》曰:「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脈,內連五臟,散於腸胃。」 這是說外邪之內。《靈樞·邪客》 云:「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腘。」這是說內邪外傳。正所謂「天之風寒暑濕燥火,無形之氣每常從絡入經;人之氣血痰飲積聚,有形之物每常由經滯絡」。

《靈樞·小針解》對「神乎神,客在門」作如是解:「神客者, 正邪共會也。神者,正氣也;客者,邪氣也;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邪正出入之即腧穴。而《素問·氣穴論》則更明確指出:「孫絡三百六十五會....以溢奇邪以通營衛。」《靈樞·刺節真邪》曰:「凡刺熱邪,越而滄,出遊不歸,乃無病,為開通,辟門戶,使邪得出,病乃已。」

巢元方也曾有「 人臟腑俞皆在背中,風多從俞入,隨所中之俞而發病」之論。呂景山論對穴中也有「風池、風府為風寒之邪侵入的門戶,以針刺之可以祛風散邪而治一切風疾" 的記載。高式國釋風府「猶統領風穴之衙府也,以病理言之,則風邪內傳之門戶也」,釋腦戶說「腦喜清涼,養生家按摩腦後兼以搓敲,能使頭目清爽,乃由腦戶穴放出頭部鬱熱也」。

代田文志著《針灸真髓》中談到「門脈通三十六門,此門不通,疾病不能治癒,疾病也全要由門進出的",這三十六門是指穴名有門字的36個腧穴,如風門、啞門、梁門等。事實上邪氣之進出並不限於門穴,每一個腧穴都是邪氣出入的門戶,不過十二經穴在十二時辰中有啟有閉罷了。因為人與天地息息相通,其中腧穴就是人體和外界相通的重要門戶。

不難看出,腧穴是病邪出入的門戶這一觀點, 已散見於上述文獻記載中,只不過是未明確或單獨提出來。

小結

當人體發生疾病時,邪氣和正氣並存於經絡腧穴中,病變部位是邪氣侵犯產生的中心,病邪沿著相應的經絡而至腧穴以尋求出路,形成病—經—穴的格式,當病邪過盛來不及從腧穴排除,或腧穴閉而不開時,邪氣就聚集在腧穴中,於是就在腧穴上出現疼痛、壓痛或其他陽性病理反應。

針刺就是順應了這個規律,因勢利導,開通穴孔,以利於邪出,邪氣就是從病灶沿著經絡到腧穴從針體排出體外的。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也就清楚了選取與疾病相關腧穴的重要性,也就懂得了如何運用瀉法。

附:三十六門

金門、魂門、殷門、箕門、沖門、液門、風門、肓門、啞門、命門、幽門、梁門、關門、滑肉門、章門、京門、神門、郄門、雲門。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正道 的精彩文章:

有了這種舌,你很可能得了心臟病
尿頻、尿急、尿不暢?前列腺炎有驗方!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