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加強我國非洲史研究

加強我國非洲史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余年來,我國的非洲史學科從無到有,獲得了長足發展。然而,與其他領域相比,我國的非洲史研究仍然很薄弱,亟待加強。20世紀60年代初,我開始步入該學科領域,從事非洲史教學工作。作為我國非洲學界的一位老學人,我願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新時代的呼喚

當今世界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這是百年來未有的大變局。在此形勢下,我國人民亟須了解非洲,既要了解它的現狀,也要了解其歷史。因此,加強這方面的研究,頗有必要。

其一,中國與非洲共同的歷史淵源,我們不能忘。自古以來,中國的黃河流域與非洲的尼羅河流域都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進入20世紀,世界形成了壓迫民族與被壓迫民族兩大類,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同屬後者,成為歷史的命運共同體。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節節勝利,中國成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成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美好世界,中非這種共同的經歷需要進行研究。

其二,歷史性的共同復興夢要探討。隨著納米比亞1990年宣布獨立,非洲最終完成了民族獨立大業,新的使命是實現復興夢;中國的今天也在實現偉大的復興夢。經濟全球化的現實使世界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洲素有「世界資源寶庫」之稱,經濟發展潛力極大。中非之間如何互利共贏合作發展,需要從歷史到現實進行研究。

其三,為了共同的國際安全,需要歷史性研究。蘇伊士運河和繞過好望角的航線是重要的國際通道,歷史說明非洲的軍事地位舉足輕重。現在,我國已派出多支維和部隊到非洲,我國的軍艦也到非洲東岸護航。非洲有54個國家,在聯合國約佔有三分之一的席位。在諸多國際組織中,其席位也頗為可觀。非洲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國際力量,我國要獲得其支持,必須進行有關的歷史考察與研究。

其四,生態環境治理的需要。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陸,橫跨南北半球。它有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和第二大熱帶雨林區。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生物保護等環境問題,都離不開非洲,這些需要對有關歷史進行考查。

其五,中非關係新發展的需要。1956年,中國與埃及建交,揭開了中非關係的新篇章。今天進入新階段,中非發展戰略夥伴關係,「一帶一路」是重要的新舉措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古絲綢之路歷史的繼承和發展。非洲是古絲綢之路陸路的中轉站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終點。所以,今天為了做好「一帶一路」這一「工筆畫」,必須加強中非關係史研究。

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只有深知過去的歷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當前的事件。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論述共產黨人的使命時,就是從歷史講起的。歷代革命導師都十分重視對歷史的研究與學習,一致認為要想解決好現實問題,必須考查該問題的歷史全過程,不斷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所以,我們今天要加強非洲歷史的研究,為的是更深入地了解非洲和認識非洲,這是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黨的十九大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發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號召。我們加強非洲歷史的研究和普及,正是對此號召的響應。

年輕學科的特需

在歷史學科中,非洲史是最年輕、最薄弱的新興學科之一,它需要特別的關照、扶植和對待。該學科的薄弱狀況是殖民主義侵略造成的。從15世紀起,西方殖民主義者開始在非洲掠奪「黃、黑、白」,即黃金、黑奴和象牙。400年的黑奴貿易,不僅使非洲遭到社會經濟的大摧殘,而且受到精神的奴役。歧視非洲人的種族主義謬論甚囂塵上,非洲歷史被抹煞了,古埃及文明被說成由希臘、羅馬所繼承,算在西方文明的賬上。直到19世紀中葉,即便像黑格爾這樣治學嚴謹的學者,都認為非洲無歷史可言。只是由於工業革命的興起,西方需要原料、市場,有必要停止奴隸貿易,開始瓜分非洲,實行「有效佔領」。為此,西方國家考查非洲,興起了非洲地理學,但非洲歷史學仍不被重視,以致1948年英國學者J. D.費奇在迦納大學任教時看到的情況是,非洲學生的歐洲史知識要遠遠多於非洲史知識。這說明非洲史研究多麼欠缺。

這種情況的改變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1952年埃及發生「七月革命」,1956年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在埃及的影響下,北非各國掀起武裝鬥爭,紛紛獨立。1957年,迦納獨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點燃了民族獨立運動的烈火。1960年,10多個非洲國家宣布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沉悶的非洲突然怒吼了。為什麼會這樣?學者們開始從歷史上找原因。英、法、蘇等國都有各種非洲史書刊問世,美國建立了數千人參加的非洲研究會。最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事件,則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1965年起組織編寫8卷本《非洲通史》,並且指出:「長期以來,各種荒誕的說法和偏見使得整個世界無法來了解非洲的真實歷史」,這種狀況要改變了。這是非洲史研究在國際上的新起點,從此開始了研究熱潮。

1961年4月27日,毛澤東主席接見非洲外賓時指出,中國要加強對非洲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情況的研究。同年7月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成立了亞非研究所(1964年分設為西亞非洲研究所和東南亞研究所)。北京大學等高校組建了非洲研究機構,各高校紛紛努力開設非洲史課程。70年代,全國19家出版社翻譯出版了幾十種非洲歷史著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非洲史研究會、非洲問題研究會誕生,它們努力將非洲研究與教學工作推向高潮。僅就非洲史而論,除有大量論文外,還有幾種教材和多卷本非洲史也問世了。一些研究人員開始走進非洲進行考察,改變了我國非洲研究者以往沒有去過非洲的狀況。

但是,進入21世紀後,情況卻有了變化,非洲史研究出現了低潮跡象。由於該學科比較年輕,隊伍較小,水平尚有限,其研究一時尚難應對國內外新形勢的變化。例如,美國的非洲史教授面對新世紀和新形勢,紛紛將「非洲史」課程改為「非洲與世界」。我國則很少出現此情況。與此同時,在社會科學領域的規劃改革方面,年輕的非洲史學科在機構設置、經費分配、人員充實等方面都處於劣勢,未能得到特殊關照。於是,相當長的時期,全國沒有招收非洲史專業的博士點,招收碩士研究生的單位也很少,以致一些60年代就開始從事非洲史研究的老學者退休後,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據統計,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每年發表史學論文數千篇,非洲史方面的論文每年僅有寥寥幾篇。在非洲史研究會的每屆學術討論會上,更多的是對非洲現狀的關注,而很少有非洲史課題的討論。上述諸類情況,亟待改變。除了體制改革外,重要的是研究工作本身的改進。

要從實際出發進行創新

歷史本身是不能改變的,但歷史學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前進。我國非洲史學的發展,必須面對實際進行創新。

其一,要面對非洲的實際。非洲已完成民族獨立大業,進入社會經濟大發展時期,「非洲聯盟」已取代「非洲統一組織」。過去,我們研究非洲史重點是反殖民鬥爭史、民族獨立運動史,關於社會經濟史問題的研究也與政治課題有關,例如非洲的單一經濟問題、奴化教育問題等,而且多是「大非洲」的講述。今天,研究重點是發展問題,就不能只關注政治課題,也要對經濟社會文化問題進行重點研究。馬克思曾指出殖民經濟有二重性,它們為了剝削的需要,也在殖民地搞現代化產業,現在當這些產業要為獨立國家服務時,就需要對其全面考查研究,具體地分析利用。在文化方面,當今世界要求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鑒,非洲文明的基本特徵是什麼?如何交流?這也是新課題。非洲各地情況差異很大,要加強對各國各地區的細緻研究,改變以往對非洲籠統而論的「大非洲」論述方式。

其二,要面對中國的現實。1961年毛主席提出要加強非洲研究時說:「我們對於非洲的情況,就我來說,不算清楚。」當時,我國的民眾和廣大各級幹部對非洲情況都不清楚,這是歷史造成的普遍現象。所以,我國學者研究和撰寫非洲史讀物時,必須從這一實際出發。應特別重視普及工作,要用多種形式進行普及宣傳教育,研究和教學工作都要與新聞、媒體工作緊密配合,力求相輔相成。學科群眾基礎的薄弱,還影響到了學科人才的短缺。因為難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從事這一行業,所以,儘管我國非洲史研究的興起在時間上並不晚於西方史學界,但在人才數量、資料基礎和研究成果方面則有極大的差距。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大問題,主要依靠學校。中小學教學就應有非洲方面的內容,大學文科要有「非洲史」課程,工科院校和職業院校也應開設非洲方面的選修課程。這樣,既可以培養各種人才,也可為未來的非洲學研究生和高級人才的培養打下紮實的基礎。

其三,要面對國際的現實。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樣化,是當今世界的特點。面對此國際環境,非洲處於什麼地位,非洲應如何應對,如何確定自己的發展道路和外交方針,則是重要研究課題。為此,需要知道世界各國對非政策的變化,特別是英、法等原宗主國與非洲歷史關係很密切,現在有何新變化?美蘇曾在非洲激烈爭奪,現在美國對非洲是什麼政策?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如何面對非洲?這些都需要聯繫歷史進行研究。當前,在制定中國對非洲外交政策時,也必須關註上述歷史問題。

總之,我們今天研究非洲歷史和現實,既需要微觀研究,也需要宏觀研究,二者缺一不可。我們要順應新時代的需求,千方百計使我國的非洲史研究更上一層樓。

(作者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榮休教授、中國非洲史研究會顧問、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顧問、中國世界現代史研究會顧問和原副會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李清照《漁家傲·記夢》抒發愛國情懷
跨學科推進南京大屠殺研究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