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逼死中年人的標配人生

逼死中年人的標配人生

中年人的世界裡總會環繞著這樣一種邏輯。

「只有步入高層月入百萬才算成功。」

「高爾夫、馬拉松才是你這個年紀該有的運動。」

「你都這麼大了還沒結婚/買車/買房/財務自由嗎?」

這種邏輯像是無形中製造了一種模具,告訴所有中年人:

到了人生的這個關卡,你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積蓄和人脈才算得上成功;

到了這個階段,你就必須要與那些「條件」嚴絲合縫的匹配後,才能夠獲得所謂的幸福。

1

角色無縫切換

我們不配有姓名

哪一刻,讓你突然意識到中年將至?

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他感慨說:

「人到中年以後,日子過的就像單曲循環, 事情每天都在做,但卻沒有激情。」

比如,曾經什麼事情都想嘗試,如今什麼事都心有不甘,卻又沒什麼動力。

心裡在渴望一份新鮮感,渴望被點燃,但做著車經熟路的工作,過著兩點一線的的生活,又實在沒什麼可被點燃的。

脈脈上的脈友是這樣說的:

恍然間,父母已經老了。你不僅僅是「你自己」,而是X爸爸、X兒子、X老公、X經理……

你不僅要照顧父母的身體,還得提前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買房要買學區,工作上隨叫隨到,生怕一個不努力就被頂替。

你每天都被鎖在各式各樣角色的牢籠里,根本沒時間考慮自己。

你開始慢慢發覺,那個曾經討厭的通勤路也不那麼漫長了。有時候回到家,車停在樓下,放首歌也不急著下車,不自覺地想要守住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

2

這屆中年人

是真的慘

人到中年忽然發現,當今社會定義的「三十幾歲成功人士」該有的東西,自己好像一個都沒有。

這種事你自己知道就罷了,還總有人在身邊旁敲側擊的提醒你,讓你不僅焦慮,還有一種莫名的慌亂。

有一次出差,看到同事走到機場的書店拿起一本成功學的書翻看了半天。

我調侃的說:「沒想到你這樣的知識分子竟然還信成功學。」

他說:「真的會因為過於焦慮而時不時地反思自己,每次看到這樣的書都會翻翻看,翻完感覺只是書皮上的人換了一撥,說辭、內容和去年的都大同小異。」

看似是全新的一年,看似是全新的一天,生活卻一直在不停的單曲循環,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好像也從未改變。

總想要去做點什麼,感覺再不做就晚了。卻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點什麼。

那種感覺像極了一個想要臨時抱佛腳的學渣,科科都學得亂七八糟,考試之前又不知從何開始下手補救。

手足無措,好像什麼都值得做,但是又不知道到底該做什麼、怎麼做。

雖然有太多的例子證明,人不必須要很多的錢也可以過得很好;

雖然有太多的事實告訴你,不必非要結婚也能活得很快樂;

但那些條條框框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的串聯式枷鎖,若是想逃出去,就必須在有效時間內拿到「成功人士准入證書」,有了它你才可以「通關」,置於你快樂與否,並沒人在意,也沒人關心。

3

比上各種不足

比下各種焦慮

在這樣巨變的時代下,我們早已失去了容身之地。

拼策略拼不過高層、拼體力拚不過00後,像一根魚刺一樣尷尬地梗在那裡,退休還很遙遠,職場卻已飄搖,生怕哪天自己慢慢淪為「無用階層」。

不停的問自己:

我要一直從事這個行業嗎?

我的頭髮和身體還能撐多久?

撐不下去了怎麼辦?

到了這個年紀,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需要你照顧的太多,能給你照顧的太少。

面對父母、孩子,你甚至覺得自己連中年危機都不配擁有。

分身乏術又不敢請假,怕工作一旦放下就拿不起來了;開始變慫,開始惜命,擔心生死害怕生病,你怕進一次醫院掏空整個家庭,就連做了這種夢都會被驚醒。

想要彌補那份和「別人期待」的差距,卻又不知道自己該從哪件具體的事情開始做起。

在一片兵荒馬亂的焦慮下,不停的消耗著自己。

越來越頻繁的夢到學生時代,也是一份屬於中年人的「困境」,好像潛意里都想要逃避,可人生終究不是夢境,醒來一切問題都還在那裡。

曾經覺得自己是個小公主,如今已經為人母;

曾經的叛逆少年,如今也已經是一家之主;

甚至連鋼鐵俠在復聯4中,都幾度想放棄復仇回歸家庭。

深處中年危機的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真的只是個凡人,凡人就要被社會的尺子丈量,承擔來自各個方面壓力。

面對各種各樣的焦慮,不僅要有膽識,還要有奮起一搏的勇氣。

打鐵還要自身強,認清自己,好過病急亂投醫,

我們被要求健康、被要求富有、配要求財務自由……

被「危機」搞暈的我們,終究不能活成每個人心中那個理想的中年人。

但至少,我們可以活出自己,找到突破口強化自身能力,讓所謂的中年危機,變成一個滑稽的「偽命題」。

最後,希望大家能把視線著眼於自己,跨越危機,未來值得期許。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脈脈 的精彩文章:

休息、娛樂即原罪,下班焦慮症的你誤會了「充電」
選對公司和跟對領導,哪個更重要?

TAG:脈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