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孔子:知人不必言盡,鋒芒不必露盡,方寸顯智慧論語心得第37集

孔子:知人不必言盡,鋒芒不必露盡,方寸顯智慧論語心得第37集

論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替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孔夫子告訴我們:知人不必言盡,鋒芒不必露盡,方寸顯智慧。

中國人說話做事講究一個「度」,只有把握好了度才能成功。【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適度」這個詞無論用在什麼東西上都很正確。

再好吃的東西如果沒有節制一樣有害,有個成語是「過猶不及」。

知人不言盡,言盡則無友。

水清則無魚,水滿則覆的道理大家都懂。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金子也沒有十足之赤。人總是有優點和缺點。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口中言少,自然禍少。

赫赫有名的上海灘大亨杜月笙,有人評價杜月笙當年流氓真君子。出生不好的他被很多上層人看不起,比如國民黨的官員吳開先,屢屢拒絕杜月笙的邀請,甚至在答應後無辜爽約。

但兩人在一次聚會時碰面,杜月笙卻說「老早想約吳先生過來坐坐,因為我這裡一天到晚人來人往不得空隙,所以拖到今天,還望海涵。」

多麼大氣的回復,為吳先生留足面子,把錯誤攬到自己頭上,好像從來都沒有發生過被爽約的事情。從此,兩人成為好朋友。

辨識一個人時無須探究他的一切,否則會讓人起疑心;了解一個人時無須把話都說盡,否則會沒有朋友。水倒七分滿,話留三分滿,給別人多一份尊重,就是給自己多交一個朋友的機會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這句話告訴我們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不要拖泥帶水。

不然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卻不知所以然,豈不誤了大事;而做事優柔寡斷,機會必將貽誤殆盡。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就是說朋友有過失,要盡心儘力勸告他,並引導他向善。朋友要是不接受勸導就算了,不要再自討沒趣了,否則會傷了朋友之間的情誼。

朋友之間相處,也必須掌握一定的度,給彼此一點兒私人空間,尊重彼此的選擇,一味的牽強附和,反而會適得其反。【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責人不苛盡,苛盡則眾遠。

責人不必苛盡,留三分餘地與人,留些肚量與己;

一個佛門弟子,做事非常的認真,日夜參禪,可就是收效甚微。一天,他去請教師傅,師傅聽後,給他一個葫蘆、一把鹽,說:「你把葫蘆裝滿水,再把鹽放進去,讓它很快的融化。」

弟子立即照辦。可過了一會兒,他又來找師傅,說:「師傅,水太滿了,搖不動啊。想用筷子進去攪,可葫蘆口又太小了,進不去。

所以,這鹽都沉到下面去了,化不了啊!」

師傅聽後笑著說:「呵呵,那不好辦嘛,你先把葫蘆里的水倒掉一些,然後再用力搖一搖,看看如何?」

徒弟又立即按照師傅說的去做了。呵呵,果然見效,甚至可以說是立竿見影,葫蘆里的鹽很快就融化了,清水變鹹水了。

這一下,徒弟終於悟出了其中的「真諦」。

我們在處理很多事情的時候,最好能考慮給事物留下一個適當的「空間」,給事物有一個「迴旋」的「餘地」。

做事是如此,與人相處有何嘗不是呢?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後,盡量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要用不同方式對待不同的人,不是只有苛責,批評才能糾正錯誤,有時候一句簡單的話或者一個無意識的行為,便可讓對方知進退。

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是因為他有超越他人的氣度,宰相肚裡能乘船。對待他人的錯誤,用含蓄委婉的方式使對方感到慚愧,良心發現,從而改過自新,不失為一個君子作為。

生活需要適度:

飲食適度,身材好

工作適度,效率高

娛樂適度,心情佳

友誼適度,感情遠

知人不必言盡,留一些口德。你知道別人的過錯也好,知道別人的事情也好,不必什麼都講光,要掌握必要的尺度。

責人不必苛盡,留一些肚量。當你指責別人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罵到底,要留一些度量。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怎麼為人處世?早課第57期
真正的智慧,就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曾國藩第21集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