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中的「勢」究竟是什麼?

書法中的「勢」究竟是什麼?

對於接觸書法時間較長的同志們來說,經常會聽到、見到「勢」這個術語,什麼「取勢」、「筆勢」、「體勢」等等,各種解釋、說法都有,讓人云里霧裡摸不著頭腦。

那麼書法中的「勢」究竟指的是什麼?

其實這是個老問題了,由於書法這門學科沒有固定、標準的術語,導致大家對一個詞的理解都不一樣,比如「中鋒、側鋒」這種基本的概念解釋都不固定,更別說「勢」這種形而上的詞了。

先說第一個解釋——姿勢、形態。

比如下面三個「不」字,分別出自虞世南、米芾、王羲之,同樣一個字,虞世南取「靜勢」,寫的很穩當;米芾取「險勢」,字形傾斜;而王羲之取「動勢」,用牽絲表現出筆鋒的運動。

這是一種解釋,很簡單,還有其他解釋嗎?有的,這就是張懷瓘記載的所謂草聖張旭的「五勢」。

中國書法中有所謂的筆法傳授譜,類似陳氏太極等傳統秘技的傳承歷史。經過大概是這樣:王羲之——王氏子孫——智永——虞世南——陸柬之、陸彥遠——張旭,張旭的弟子很多,其中包括顏真卿,此外還有鄔彤——懷素等其他脈絡。

可見張旭是根正苗紅的二王一脈傳承人。

那張旭是怎麼論述「勢」的?

張懷瓘的記載是這樣的,說書法中有五勢,就是五個筆勢:一曰鉤裹勢,二曰鉤弩勢,三曰滾筆勢,四曰豎筆勢,五曰奮筆勢。

可以看出,張旭這裡說的「勢」不是對整個字的描述,而是指字的一部分,是字組成構件。張懷瓘後邊還記載了三十幾種筆勢。

有人說,咦!這不就是我們說的偏旁部首嗎?確實,這跟偏旁部首的思路很像,只不過,偏旁部首是文字學裡對漢字部件的拆分,而張旭所講的「勢」,是書法中對漢字部件的理解,一個來認字,一個來書寫。

張旭所說的勢,(1)每個筆勢都有固定的名稱,固定的點畫搭配;(2)每個筆勢都是一次運筆寫成的;(3)一個筆勢表示筆鋒固定的路線。

有人說,古人是不是閑的,明明有偏旁部首,為啥還搞出這麼一套筆勢理論?

這是因為,認字跟寫字完全是兩碼事,日常手寫追求的是速度,放到今天也是,除了寫作業,估計沒人願意一筆一畫地寫,太費勁。那用筆勢來書寫能提高書寫速度同時達到美觀的效果的嗎?

完全可以。只要善用筆勢,可以把很複雜的字簡單美觀地書寫出來。

比如繁體的「無」,筆畫多到有十幾筆,寫起來很費勁,而且不容易寫好看。那古人如何用筆勢思維寫這個字?

下面是王羲之聖教序中的無,可以看到,王羲之只用了兩個豎筆勢二筆就寫出了一個行書的無。

筆勢稍加移位或多幾個來回,便可以有無窮的創造力。孫過庭的「似」字,是豎筆勢寫了四個來回。

文徵明的「花」字,上面草字頭其實也是豎筆勢移位兩筆寫出

其他更複雜的應用不一一舉例。

所以用「勢」的思維去書寫漢字簡直是古人感天動地的創舉,了解這點,其實大大增加了我們對書法的理解。很明顯的比如筆順問題。

下面這個「成」字,現代漢語要求第一筆是橫,但書法中都是先寫撇?這種現象該如何跟人解釋?

為什麼這個「隹」不是「丿-丨丿」而是「丿、丿、丨」?

其實這都是因為古人在寫字時是按「筆勢」的思維來的,他們在長時間的摸索中已經總結出了可以固定的筆勢、寫法,而這一點對於不知道筆勢含義的書法練習者恐怕是難以理解的。

書法這門學問或者技術,看似低門檻,誰都能擺弄兩下子,但真正知道裡面門道的卻沒有幾個,不是會認字就會寫字,兩者還差十萬八千里。

內容源自書法超市,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書法 的精彩文章:

願意掏錢買字,是對書法最大的敬重!
學書不學毛公鼎,縱是用功也枉然!

TAG:大眾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