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人一定能寫好字嗎?駁張瑞田《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文人一定能寫好字嗎?駁張瑞田《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一】

今天在朋友圈中,看到有好幾個朋友轉一篇文章《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白謙慎先生近幾年聲望很高,我拜讀過他的大作,也關心他的很多觀點。甚至我編的書中某一期和民國女性書法家有關,我還準備採訪他。因此這個標題很能勾引人看。

於是我點開鏈接。作者署名是「張瑞田」。文章大意是:

在前不久的紹興書法論壇上,有書法家提了個問題:「是不是有文化的人不一定就能寫好字?」並以南社創始人陳去病、柳亞子等人為例——他們有文化、但是字不好。白謙慎先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談了一通書法家和文化修養的關係,最後說「再過50年,市場拍賣,你看看人們是買南社社員的字,還是買書法家的字」。

文章順著白先生的觀點,批評議論了一番。別的就不說。值得一提的觀點,無外有以下幾點:

1、當代「技術派」書法家,反感「藝文兼修」的要求,認為有文化的文人也成不了書法家;

2、衡量一幅書法作品的高下,有兩點極其重要:藝術作品創作者的人格魅力、書法作品的思想內涵與精神意義。

3、當代書法是技術主義的濫觴,缺乏思想深度;當代對形式熱衷,導致(書法家)人格魅力的徹底喪失。

以上歸納,可能會有少許缺漏或者不夠百分百精準,但是意思應該不會差太多。讀者朋友可以自行對比。

文人一定能寫好字嗎?駁張瑞田《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二】

紹興書法論壇,我沒有親臨現場,因此也不知道提問者和回答者的真正意思,是否如張瑞田先生一文所說。但是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也很簡單,完全不必繞圈子。

答案非常明顯:

有文化和書法好,有很大關係,但是並非必然的捆綁相關。學問的門類很多,未必各個學科都得和書法沾邊;書法需要下功夫臨帖學習、需要一定訓練,也不是隨便上來就能寫的。因此,有學問有文化,未必書法就一定好。這原本就是兩套體系。

國外的大學者有不少吧,可能有的一輩子都沒摸過毛筆;不能說孔子莊子沒學問吧,不能說鄭玄馬融王弼沒文化吧?也沒見他們都是書法家。即便書法興盛的魏晉唐宋元明清,也不見得各個學者文人,都成為工書善書、書法家的。至於今天更是如此,各個領域的大學者很多,他們之中,書法寫的好卻並不多。

書法自有他的規範、門檻、技法,這是客觀事實,尊重這個事實,才有可能真的寫好書法。

這就像很多年前碰到的笑話。有人剛接觸佛教,對「開悟」這個詞語,充滿了崇拜和想像。於是問師父:師父,開悟了的大禪師,會畫建築設計圖嗎?

畫建築設計圖,是需要學習和訓練的,是非常專業的。而書法,也是一樣的。

文人一定能寫好字嗎?駁張瑞田《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三】

針對張瑞田先生文章里的三個觀點,我分別說一下。

張文說:當代「技術派」書法家,反感「藝文兼修」的要求,認為有文化的文人也成不了書法家。

當代書壇亂象叢生,書法從業者和書法家們,需要提高學術修養和思考——這個,我也贊同。

但是我認為,當下書法家舊學水平整體不高,這是正常現象;況且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說好壞,總得有一個參照坐標。說今天的書法家文史功夫不足——那是和古代比的。古代書法家大多是文化精英,個個都百里挑一,他們的文史修養自不必提。今天普及教育,書法從業隊伍擴大,層次自然參差不齊。而有高水平學問的書法家,也依然大有人在。

此外,如果以舊學功底為衡量標準的話,那別說書法家了,恐怕今天的書法評論家、作家、散文家……也一樣比古人差遠了。這是時代使然。

因為書法要臨帖、學習古代經典,避免不了和文史文獻打交道,所以,很多有追求的書法家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史修養。我們明顯能感覺到,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70、80、90的書法家和愛好者,整體舊學水平在不斷提高。這也是深受時代的影響。

因此,除了認知障礙和一些跑江湖混飯吃的,可能很少有書法家會真正反感「藝文兼修」吧,更不會說出「有文化也成不了書法家」這樣觀點吧。我不太知道作者平時都接觸什麼樣的人,怎麼會得出如此結論。

在邏輯中,這叫「稻草人謬誤」:作者歪曲對方觀點、樹立一個假靶子,然後義正言辭打半天,並且往往不會有人還手——若有書法家站出來反對,豈不等於默認自己是「認知障礙」、「江湖騙子」了么?

文人一定能寫好字嗎?駁張瑞田《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四】

下來說張瑞田先生文中第二個觀點。

張文說:衡量一幅書法作品的高下,有兩點極其重要:藝術作品創作者的人格魅力、書法作品的思想內涵與精神意義(這兩點是轉引白謙慎先生觀點)。

這個是在探討評判書法作品好壞的標準,非常有意義。但這也正是一切爭端的根本問題所在。

為什麼呢?

因為張瑞田先生的觀點,代表了一種評價體系: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和作者的人格,作品的思想內涵、以及精神意義密切相關。

以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來舉例說明。這種觀點認為:為什麼《祭侄文稿》好呢?除了書法本身的成就之外,更因為作者顏真卿是忠臣、正直、有人格魅力,並且《祭侄文稿》的創作背景是那樣的悲慘壯烈,文辭內容又是那樣的慷慨激昂,和作者的情緒、人格完美映照。綜合下來,《祭侄文稿》的藝術價值就非常高。

與之相對應的,是另一種評價觀點:書法作者的人格、作品的思想內涵固然重要,可是我們更應該把目光放在書法本身上來。也就是說,跳開作者的人格魅力、歷史背景等光環的影響,更應該關注作品本身。

再以《祭侄文稿》舉例。這種觀點傾向認為:我們先不考慮顏真卿的人品道德,也不考慮文章的思想意義,就單純看那幅墨跡。看那些線條的變化,看自然形成的章法,看墨色的濃淡乾枯,看字形的正斜揖讓、規矩和散亂……再從中體會書寫者當時的心情和感受,最終理解這幅到底好在哪裡。

文人一定能寫好字嗎?駁張瑞田《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五】

說白了,以上兩方,是對一個問題產生重要分歧——書法,是否具備純粹的、獨立審美(拋開作者身份、書寫背景、思想內容等因素,單獨就書寫本身來欣賞)的可能。

如果承認書法有獨立審美,那麼就會盡量減少其他干擾因素——比如作者人品好不好啦、人格偉大不偉大啦、書寫的思想性高不高啦等等……

如果不承認書法有獨立審美,那麼就會在欣賞作品中,把其他因素加進來一起分析——作者人格好,加3分;文章文辭好,加2分;思想性高,再加1分;如果作者人品不好、是二臣賊子,那就減3分…諸如此類。

這個問題,是書法欣賞的分水嶺。其他很多爭論,基本都是由此衍生而來。

為了把問題說明白,我上文的舉例稍微極端了些。在實際中,大家都是既關注作品本身、又關注作者背景的。因為審美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會那麼井然分明。但是雙方會各有側重。有人側重關心作品本身的「獨立審美體驗」,有人則更關心「作品之外的作者狀態、創作背景、作品內容等等」。

我這篇小文章,無法更深一步說明白。要講清楚,可能需要厚厚一本書。不少前輩們,都做了很深入的思考和詳細分析。我推薦大家可以看下沃興華先生的《書法技法新論》、邱振中先生《書法的形態與闡釋》、白謙慎先生《傅山的世界》《與古為徒和娟娟髮屋》,雙方的意見和論證都有,請大家自行甄別選擇。

文人一定能寫好字嗎?駁張瑞田《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六】

再說第三個問題。

張文說:當代書法是技術主義的濫觴,缺乏思想深度;當代對形式熱衷,導致(書法家)人格魅力的徹底喪失。

從張瑞田先生文章中,能讀出他對「技術」的不屑。技術主義、技術派……在他筆下是缺乏深度的、是沒有人格魅力的。

我覺得這純粹是胡說。首先這個指向是不清晰的:技術派和非技術派到底怎麼區分?其次,其中的邏輯關係也經不起推敲:一個人注重書寫技術,就「徹底喪失」人格魅力了?這個推論,無論如何都是不成立的。

書寫技術、學問(或者說舊學)孰輕孰重?

其實在我看來,這也屬於假問題。因為技術和學問,壓根不是「有你沒我」的對立關係。有人可以技術、學問都好;有人卻技術、學問都不行;有人技術高超、但是學問弱一點;也有人學問很好、但是技術還沒過關。

重視技術、還是重視學問?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這只是不同階段、不同人群的不同訴求而已。技術不行練技術;學問不行多看書。這有什麼好爭的呢?

再者,「學問」到底是什麼?難道只有中國文史文獻等才能算學問?那對書法的思考、學習,對碑帖的研究,對章法、筆墨關係的研究,對形式構成、視覺關係的分析,這些,就都不屬於「學問」了嗎?

文人一定能寫好字嗎?駁張瑞田《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七】

我再強調一遍:我也同樣贊成書法家應該多一些舊學功底。只是我覺得,這是兩件事。僅就書法而言,有舊學功底固然好;如果舊學功底一般——卻能把書法寫得很好,那也可以啊。

況且,天天呼籲「不能只學書法技術,也得有舊學學問啊」……這也呼籲很多年了,再這麼呼籲,差不多就等於告訴別人:「你吃飯時候,你不能只吃米啊,也得配著吃菜啊、須知吃菜更有營養啊……」

這不廢話么?估計人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在一定程度上,我以為,書法審美的混亂幼稚,正是和追捧「學問修養」、強調「字以人貴」的傳統審美理念有很大關係。因為「學問修養」是很難分辨的,而江湖騙子會裝得很有「學問修養」的樣子;有沒有文化是很難有清晰標準的,有清晰標準的,是社會地位、財富和聲望。

所以,許多收藏家買作品,不看內容,只看是不是各省市全國書協領導、是不是名人、是不是大作家、是不是官員富商……這難道不是典型的「字以人貴」的體現么?

許多藏家所要求的內容,不是《沁園春雪》、就是「天道酬勤」、再不就是追捧「一筆龍」、「一筆馬」……不正是因為作品的內容思想性,影響到了實際的審美判斷嗎?

文人一定能寫好字嗎?駁張瑞田《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八】

說到「收藏」。我又想起張先生文章中提到的,當面對提問「是不是有文化的人,未必能寫好字」的時候,白謙慎先生的回答了——「再過50年,市場拍賣,你看看人們是買南社社員的字,還是買書法家的字?」

雖然很尊重白先生,但是不得不說,如果文章所說屬實、沒有斷章取義的話,那這個論證的邏輯關係並不太好。

我們收藏一幅作品,首先考慮的是名氣、是稀缺性。假如乾隆的書法真跡流入市場,那絕對會是收藏家的寵兒。可是乾隆的書法成就高么?

拍賣市場更看重的是價格。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藝術價值不完全等同與市場價格。

價格主要受供需關係決定。影響供需關係的因素很多,藝術價值只佔很小一部分。時代的流行審美、作者的名氣、作者的歷史政治地位,乃至藏家的資本運作等等……這些都更能影響藏品的價格,恰恰都和「能不能寫好字」沒啥關係。

我相信,也有一些藏家不計較金錢得失,會選擇收藏文人手記信札。只不過,他收藏時候,所看重的,早已經不完全是「字寫得好不好」了。

這裡用「收藏市場的歡迎程度」,來回應「文人能不能寫好字」的問題,其實等於並沒有回答。

文人一定能寫好字嗎?駁張瑞田《白謙慎回答的玄機》

【九】

《白謙慎回答的玄機》一文,最後的署名是「張瑞田」。張瑞田先生是誰,恕我之前孤陋寡聞,了解不太多。看了文章,也就是老生常談的幾句牢騷,我覺得沒太有必要辯駁。但是文章自覺不自覺所用的「話語術」(這是我一直關注較多的地方),讓我覺得有些話不吐不快,有必要一說。

這篇文章中,暗示和誘導太多了。

比如這句:

「提問題的書法家是在競技書法評比中勝出的,言外之意我聽懂了」;

「面對「藝文兼修」的要求,這些技術派書法家是反感的,為了刷淺陋的存在感,當然要挑文人書法的毛病,於是他看到南社創社人書法的局限……」

這種話術語,適合打嘴仗、嬴得粉絲站隊,卻不利於深入討論問題。我覺得真想好好討論問題的話,應該就問題說問題,少一點這種暗示、引導。否則,同樣的話語邏輯,也可以套用在他自己身上:

「寫文章的作者,是以作家文人身份混跡書法圈的,所以他寫《白謙慎回答的玄機》一文的言外之意,我聽懂了。」

「面對「藝文兼修」的要求,這些文人派書法家是反感的(他們沒有能力寫好字),為了刷淺陋的存在感,當然要挑專業書法的毛病,於是他看到擅長技法者文化水平的局限……」

但是這種暗示和引導,顯得有些不厚道。

不應該把提問者的身份,引入到問題本身中來。這在邏輯中,屬於「訴諸動機」、「訴諸身份」謬誤。討論觀點,不要胡亂猜測人家動機。而且你猜我、我猜你,猜測來猜測去,沒完沒了,還會把難得的討論,引向謾罵的深淵。

而書法上要思考、探討的問題,依舊懸而未決。

【十】

最後,正如張瑞田先文問中所說,我也真心覺得書法從業者,尤其書法評論家們,應該多讀書、多讀專業書籍,提高學識眼界,少點人云亦云,多些獨立思考的東西。



作者:大生,又名劉蟾。青年作家,《中國書房》主編,擅書法、古琴。出版《詩經密碼》《懸崖邊的名士——魏晉政治與風流》《詩說中國·耕讀卷》等。研究方向為佛教思想、中國古代思想史等。現居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視覺盛宴:米芾書法集字古詩10首
元代李衎唯一傳世的一件小楷,如此驚艷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