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總督為什麼可以成為封疆大吏?

總督為什麼可以成為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所說的含義是指省一級的地方長官。清朝總督絕對可以成為封疆大吏的代表,官階正二品,又可掛銜兼任到正一品官職,執掌地方軍政大權,屬於最有實權派的那類地方官員。不過,如果往上追述的話,在總督職位最早設立時,情況卻並非如此。

總督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正統年間,當時為了用兵,讓兵部尚書掛總督銜,處理軍務。跟所有官職相同,總督在當時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有歷史大背景的影響。

總督為什麼可以成為封疆大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明朝開國後,為防止地方專權,將地方權力分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三份,分別掌管行政、刑名和軍事。這種設立,主要是為了防止地方專權,不會對朝廷構成威脅。

但是,它的弊端也很明顯,權力劃分後,往往會出現公務推諉,無人承擔責任的情況。明朝設立巡撫後,又發現巡撫只能管轄一個省份或地區,一些跨區公務,也無法正常推行。所以,又在巡撫之上,設立總督。

總督為什麼可以成為封疆大吏?

設立總督、巡撫後,主要是為了保證地方公務順利推行,也是為了監察地方官員。明朝的監察制度,也不算完善。總督、巡撫也代替部分監察機構。

總督、巡撫對明朝而言,有一層更深的含義。跟很多武力開國的王朝相同,明朝立國後,也面臨武將權力過重的問題。朱元璋時期,曾通過打壓功臣的方式,削弱武將專權的勢頭,可朱棣靠武力奪得皇位後,又重新提高武將待遇。這個做法自然可以幫朱棣鞏固人心,維護統治,但對繼任皇帝而言,卻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總督為什麼可以成為封疆大吏?

武將跟軍隊關係密切,若是手上有權,容易變得跋扈難治。對皇帝權力和地方穩定,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明朝皇帝用文官來監督武將,打壓武將的地位。畢竟跟武將相比,文官要聽話很多,跟軍隊聯繫也淡薄許多。

以文臣壓制武將,成為明朝慣例。明憲宗征討建州時,沒有派遣文臣一同前往。當時就有大臣提出異議,出征的時候,怎麼能夠沒有文臣總督軍務。明憲宗無奈,只好派文臣前往。

總督為什麼可以成為封疆大吏?

按照《古今圖書集成》記載:「國初兵事專任武臣,後曾以文臣監督,文臣重者曰總督,次曰巡撫。」(開國初期,兵事都委任武將,後來派遣文臣監督,文臣中最有分量的是總督,其次巡撫)

在這些權力之上,構成總督成為封疆大吏的基礎。而在明朝時,總督有兩種,一種是地方總督,這種總督主要是為了平息叛亂,抵禦邊患。另一種是出於執行某項任務而設立。

總督為什麼可以成為封疆大吏?

它們都不算地方官。因為明朝總督基本沒有固定轄區、職權和任期。從正式官制而言,這些擔任總督、巡撫的官員,名義上仍歸屬京官,而非地方官。按照最初想法,無論是地方總督,或者是執行專項任務的總督,它們處理各自公務後,都可裁撤,確實沒有轉化為地方官的必要。

可是,在現實情況下,很多公務並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處理完畢。所以,那些被外派擔任總督的京官,在地方辦事任期會加長。這對官員造成極大不便。無論公務,或者官員私事,都有較大弊端。

總督為什麼可以成為封疆大吏?

而且,長時期的任職,以及朝廷賦予的種種權力,讓名義上是京官的總督、巡撫,打破了明朝原有的地方體制,取代地方三司長官,成為地方實權官員。

明朝君臣都意識到這一情況。但他們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而是採用傳統方式,在總督上面加一層督師、經略,就如同最初設立總督、巡撫目的相同,用層層疊架的方式,監督總督、巡撫,保證這些實權官員在朝廷可控制範圍內。

總督為什麼可以成為封疆大吏?

換句話說,明朝後期,對於地方體制的變化,採取了一種順其自然的方式。當然,也是有些無奈。因為把總督、巡撫從名義上的京官,轉化為真正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其中牽扯利益極大。

這種變革是非常艱難的。明朝後期的時候,內憂外患爆發,朝廷更沒有精力去做這件事。所以,明朝總督一直沒有從京官轉為正式地方官,更談不上封疆大吏。

總督為什麼可以成為封疆大吏?

清朝入關後,新朝初立,許多罈罈罐罐被打破,變革起來反倒更容易。但即便如此,清朝也花費了上百年時間,才理順中央跟地方的新關係。歷史的發展,自有其規律。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外星人 的精彩文章:

女真族的祖先,究竟來自哪裡?
清朝官員中有沒有哪個官員的待遇超過皇族?

TAG:腦洞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