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富「鉀」的桃子

富「鉀」的桃子

富「鉀」的桃子

中國人的祝壽活動中,「壽桃」是常用的禮品或食品。桃子何以被選作祝壽之用?這是因為它們(主要是蟠桃、水蜜桃)的形色美觀、滋味甘甜、意涵嘉瑞。再者,還緣於中國古代若干神話故事,如宋代《太平御覽》引漢代東方朔《神異經》:「……東北有樹焉,高五十丈,其葉長八尺,廣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小狹核,食之令人知壽。」後來衍生的「蟠桃宴」多用於祝壽,明代戲曲作家、進士謝讜,在《四喜記·椿庭慶壽》中寫有「輕風送十里荷香,舞鶴亂半簾松影。滿門齊赴蟠桃宴,人人共祝長生。」所以,桃子有「仙桃」「壽星桃」之美稱。此外,它還有美人桃、人面桃、鴛鴦桃等別名。

富「鉀」的桃子

富「鉀」的桃子

關於桃的名稱之由來,據明代《本草綱目》載述:「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從木、兆。十億曰兆,言其多也。」桃樹、桃花和桃子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早在兩千年前的《詩經》里就多有詠桃的詩句,其中《周南·桃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桃之夭夭,其葉榛榛」,藉描述桃花形色美觀、桃子碩大味甘及桃葉青翠茂盛,比喻美麗可愛的出嫁姑娘。「無巧不成書」的是,「逃」和「桃」同音,後來有人從「桃之夭夭」衍生了「逃之夭夭」,用之形容溜、逃得無影無蹤。此外,桃園、桃花源、桃花運、桃李等詞,也被賦予不同的意涵。

富「鉀」的桃子

據學者考證,中國古人把野生桃樹進行移植栽培的歷史約有四千年。漢代時,中國桃種經由「絲綢之路」傳播到古波斯(Persia,今伊朗lran)後,又由波斯陸續被引種到西亞、地中海沿岸地區,繼而傳播到西歐一些國家,以致於後來拉丁文把桃樹與桃子稱為Pesica,意思是說這種果樹和果實原產于波斯。桃的英文名稱Peach也由此衍生,至今仍沿用。實際上,中國才是桃的故鄉。

中國古人食用桃子,逐漸體驗到它對人體有補益、生津、潤腸、活血、消積等功效,可用於體虛、貧血、閉經及便秘等的輔助食療。桃仁有較突出的活血化瘀功效,還有止咳、殺蟲作用,歷代中醫以桃仁配伍組成的方劑繁多,有的甚至徑直標明桃仁之名,如桃仁湯、桃仁煎、桃仁散、桃仁芍藥湯、桃仁紅花湯、桃仁承氣湯等。

桃子含鉀量較高,鈉較少,故適於水腫患者食用。其所含果膠有助於防治便秘,適量食用桃子對人體有補益和美容作用。

富「鉀」的桃子

桃仁主要含苦杏仁苷、苦杏仁酶、揮髮油、脂肪油,其煎劑及提取物有抗炎、抑制血液凝結、抑制咳嗽中樞、擴張血管、殺蟲等功效。鮮桃仁含有苦杏仁苷和苦杏仁酶,苦杏仁苷在苦杏仁酶和胃酸的作用下,會水生成有劇毒的氫氰酸,人體中毒後可有流涎、頭暈、頭痛、腹痛、腹瀉、脈搏變細弱、心悸、呼吸紊亂等中毒癥狀,嚴重者可發生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致死。供藥用的桃仁是經過加工的,毒性大為降低,但服用不可過量,孕婦則應忌用。

桃子雖對人體有補益,但食用應適量。胃腸功能紊亂者、嬰兒不宜食用,食後易導致消化不良。桃子糖分較多,糖尿病患者應慎食;懷孕後期的孕婦不宜多食,以免食後血糖升高。

中醫認為,桃子性溫,身體有熱時(表現為舌質紅、舌苔黃、口乾、咽喉疼痛等),最好少食或暫不食。此外,未成熟的桃子不宜食,民間還有桃子忌與鱉同食的說法。

轉載:《家庭用藥》2011第7期63頁

作者:傅維康

富「鉀」的桃子

(當歸 忘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中醫藥大學 的精彩文章:

補血明目良蔬:莧菜(上)
媒體視角 | 上觀新聞:「十年磨一劍」傳統醫學通行標準發出中國強音:中醫藥正式列入「國際疾病分類」

TAG:上海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