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爆笑 > 一流傳近2000年的笑話,來自最早的笑話集,詮釋真正的一毛不拔

一流傳近2000年的笑話,來自最早的笑話集,詮釋真正的一毛不拔

最美的文字,絕不僅僅只有詩詞曲賦,還有傳奇、小說等故事。中國人是最擅長講故事的,尤其是諷刺故事,在這些故事中人生的真諦都被藏在一個又一個的笑話中,可謂寫盡真假醜惡,大快人心!比如我們所熟悉的紀曉嵐,有編纂《四庫全書》的才華,也有《閱微草堂筆記》中編各種有趣故事的本事。而在紀曉嵐生活的那個朝代,還有一個人叫做蒲松齡,一生寫了一本《聊齋志異》,笑中有淚,樂中有哀,寫盡人世沉浮和辛酸。

一流傳近2000年的笑話,來自最早的笑話集,詮釋真正的一毛不拔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那麼歷史上誰講諷刺故事最厲害呢?三國時魏國有一個文人,名叫邯鄲淳,頗有才華,是曹植的好朋友,因著有我國最早的笑話傳《笑林》,被稱「笑林始祖」。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笑林》中的一個名為「一毛不拔」的故事。這是一個流傳了近2000年的笑話,為我們詮釋什麼是真正的「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魏:邯鄲淳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一流傳近2000年的笑話,來自最早的笑話集,詮釋真正的一毛不拔

這則諷刺笑話的大意是:話說有一隻猴子,死後去見閻羅王!這猴子說,下輩子我不想再做猴子了,想轉世為人!閻羅王想了想,說:「好吧。既然你想做人,那麼必須把身上的毛全部拔掉。」說完,立馬叫來了夜叉,給猴子拔毛。誰知道才剛拔第一根,猴子就痛得大叫,大呼受不了了。閻王哈哈大笑說:「哎,你看你,一根毛都捨不得拔,怎麼能夠做人呢?」

一流傳近2000年的笑話,來自最早的笑話集,詮釋真正的一毛不拔

中國人歷來對待財富的態度都是很洒脫的,所謂「仗義疏財」、「兼濟天下」,這樣的財富觀,是中國人保持內心充盈和滿足的重要前提。所以中國古代評價人的一生,更重視的是文治武功,是德行操守,而不是財富的多寡。至少在文學上頗有成就的人,就沒有幾個是大富豪。很多偉大的詩人,其實都是潦倒一生。當然,這與中國傳統社會重視文治,不重視商業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吝嗇鬼從來都是被諷刺的對象。

一流傳近2000年的笑話,來自最早的笑話集,詮釋真正的一毛不拔

在這個故事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猴子和閻羅王的對話,寫得不但是猴子的吝嗇,更是一種有付出才有回報的人生觀。猴子必須付出自己的毛,才能獲得為人的機會,這是先付出後才有回報的邏輯。但是對於吝嗇的人,付出對於他們來說,就如猴子拔毛一樣疼痛難忍,這正是這則故事所諷刺的核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