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看看戰鬥民族的男女,俄羅斯的冬季在河邊曬太陽浴

看看戰鬥民族的男女,俄羅斯的冬季在河邊曬太陽浴

這座堡壘由彼得大帝創建於1703年儒略曆5月16日(公曆5月27日),位於涅瓦河北岸的兔子島(涅瓦河三角洲最上游的一個島)。在大北方戰爭期間,建此要塞是為了防備瑞典襲擊新首都。該堡壘從來沒有實現其軍事目的。此要塞包括六個堡壘,1706至1740年用石頭重建。

從1720年左右,彼得保羅要塞擔任該市的駐軍基地,以及關押高層或政治犯的監獄。Trubetskoy堡壘,在19世紀70年代重修,成為主要的監獄。第一個逃離要塞監獄者(現在為重要旅遊景點)是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王子(1876年)。

曾關押在這座"俄國的巴士底獄"的還有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拉季舍夫、十二月黨人、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米哈伊爾·巴枯寧、尼古拉·加夫里諾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和約瑟普·布羅茲·鐵托。

1917年二月革命期間,儒略曆2月27日,Pavlovskii的叛變士兵襲擊了要塞,釋放囚犯。在臨時政府時期,數百名沙皇政府官員關押於此。儒略曆3月8日,沙皇從莫吉廖夫返回皇村,受威脅將會關押在此要塞,但後來並未關押,而是被軟禁在家。儒略曆7月4日,布爾什維克在此要塞策動8,000軍人兵變。儒略曆7月6日,他們沒有抵抗,向政府軍投降。

要塞內的建築都環繞著彼得保羅大教堂(1712年至1733年),它有高123.2 m (404 ft)的鐘塔(市中心最高),頂部為鍍金天使。

從彼得一世到亞歷山大三世的所有俄國沙皇都葬在彼得保羅大教堂,只有彼得二世例外。"羅曼諾夫聖人",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和隨行人員,在被殺80周年之際,1998年7月17日,安葬在側面的聖凱瑟琳小堂。

2006年底,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太后的遺體從丹麥的羅斯基勒主教座堂回到她的丈夫亞歷山大三世身邊。

要塞內的其他建築包括仍在運作的造幣廠、Trubetskoy和Alekseyevsky堡壘及其嚴峻的牢房,聖彼得堡歷史博物館。有一個數百年來的歷史傳統,每天中午,納雷什金堡壘都會鳴炮。

每年的城市日(5月27日)慶祝活動通常集中在城市誕生的這個島嶼。一炮打響堡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大洲旅行家牟鵬 的精彩文章:

莫斯科衛星城之一,金環線旅遊小鎮——謝爾蓋耶夫小鎮
這個世界上我最喜歡的大街,俄羅斯聖彼得堡涅瓦大街

TAG:七大洲旅行家牟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