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國「拒才」,國力迅速衰敗,楚國:我們也「拒才」,但很強盛

魏國「拒才」,國力迅速衰敗,楚國:我們也「拒才」,但很強盛

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想要迅速發展一定離不開人才,人才可以說是一個文明發展歷程當中最主要的「寶貝」了,特別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亂世當中。一個亂世想要重新進入統一的歷史時間段一定離不開各個方面的人才。

比如說在楚漢爭霸的歷史時期,劉邦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市井混混搖身一變變成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就是因為他們了了各方面的能人異士。在領兵作戰方面,有韓信為他支撐;在出謀劃策方面,有張良和陳平用滿身的計謀為他做指引;在整理整個國家的行政體系方面,也有蕭何為他坐鎮,除此之外,在戍守邊疆地區這一方面也有大將樊噲……而這都是劉邦能夠勝利的原因。明太祖朱元璋能夠實現從乞丐到皇帝的華麗轉身,也都是一眾謀士良將的功勞,從藍玉、徐達、常遇春再到胡惟庸、劉伯溫、李善長無不是其股肱之臣,因此,人們常說的時事造英雄這一句話其實也是針對這樣的情況來說的。

春秋戰國時期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個亂世,它對於人才的需求量比後代任何一個亂世都要多。在這樣的歷史時期,每一個國家都在積極招攬其他各國的能人異士,積極進行變法,希望通過變法改革,改善整個國內的社會環境,提高整個國家的軍隊戰鬥能力,希望能夠在無數個國家的激烈競爭當中脫穎而出,最終一統中原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比如說在魏國最初期的時候,魏文侯就任用了來自於魯國的吳起和本國的李悝在魏國實行了李悝變法,這讓魏國的綜合國力一躍成為戰國時期七大諸侯國當中最為強大的。再比如說燕國,燕國在燕昭王時期之所以能夠中興,就是因為燕昭王任用了劇辛、樂毅等一般大才。秦國就更不需要多說了,商鞅在秦國進行的變法是秦國由弱轉強的重要的歷史轉折,後來的白起更是秦國在開疆拓土方面的重要功臣,再然後的尉繚子、鄭國在國家的行政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上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哪一個諸侯國更加在意人才,哪個諸侯國就能夠更加多的吸引人才,而哪一個諸侯國也才有更多的底牌進行鬥爭。

但是就算這樣對於人才的激烈競爭當中還有兩個國家屬於例外,一個是我們上述已經提到過的魏國,他雖然在魏文侯時期對於人才的渴求力度比較大,但是魏文侯進行變法之後,魏國的國力空前強盛,魏國人漸漸的開始排斥其他國家的外來人才即便是對內在的人才,一如商鞅、范雎也及其排斥。因為魏國擔心本國的國家權力會被來自其他國家其他階層的人才分擔出去。

再一個就是楚國,我們研究一下整個春秋戰國的歷史就會發現,在楚國的歷史上他並沒有任何一次完完整整的變法,也基本上沒有收納來自其他國家的人才,僅有的半次變法還是收容的一個人才吳起在楚國進行的。但是吳起在進入楚國之後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被楚國人暗殺。除去吳起之外,楚國本身孕育的大才,比如屈原、春申君等最終也都沒得到過善終。可是這兩個國家的國家勢力發展方面,卻又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魏國在進行人才的排斥之後,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失敗,徐州相王,國家實力一路下滑,到了戰國末期,魏國已經失去了與秦國一戰的能力。可是楚國卻不一樣,楚國雖然排斥其他國家的人才,甚至拒絕在本國國內進行變法,但是楚國國力卻沒有很大程度上的削弱。

在戰國末期的時候,楚國軍隊依舊能夠就能夠大敗秦軍20萬,繳獲絕大多數的重型裝備。那麼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兩個都拒絕人才的國家的國家勢力走上了兩條不一樣的發展道路呢?

這其實是因為兩個國家的國家制度上面的問題。魏國實行的制度與楚國所實行的制度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體系。楚國在熊通立國之後,效仿的是西周時期實行的政治制度,它實際上是在楚國王族的基礎之上進行了一種類似於分封制度的分治,也就是說,楚國的王族實際上相當於西周的周天子,而楚國的各大貴族之間的關係相當於西周的諸侯,各大貴族之間擁有著很強大的自治權。

因此,為了自己家族的振興和實力的強大,每個家族都會自己培養人才,這些人才之間雖然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掣肘但是在關鍵的歷史時期還是會團結在一起的。比如後來李信帶兵20萬攻打楚國的時候。

那時李信之所以會失敗,並非他自己的軍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是因為李信所面臨的對手是整個楚國貴族之間的聯合,當時領兵作戰的就是江東的項氏(項羽的爺爺項燕)一族,項氏一族本身就是貴族這一點也能說明這個問題。

因此,楚國雖然排斥別的國家進入楚國的人才,但是楚國本身是並不缺少人才的。魏國相對於楚國來說就是一個完全的嚴寬內忌的國家了。魏國不僅僅排斥其他國家的人才,對於出生在本國國內無法排解出去的人才也是束之高閣的。比如說信陵君。當時魏王哪怕是讓上將軍職位空缺著,也絕對不用信陵君。

後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情發生之後,魏國更是藉此機會將信陵君困在趙國十年之久。如果不是後來秦國帶兵攻打魏國,魏國國君走投無路的話,也絕對不會請信陵君回國。可是,哪怕是信陵君十年之後依舊能夠帶領軍隊打敗秦軍,但是在他回國之後還是沒有避免引起國君的懷疑,最終失望透頂的信陵君酒色四會而死,魏國失去了最後的支撐,最終,魏國在暴露的外部環境的壓迫之下滅亡。一個戰國初期的超強大國,因為對人才的排氣而滅亡實在是不易悲哉。

因此,魏國和楚國雖然都是兩個「拒才」的國家,但是因為國家內部的運作不同,也是它們的國家實力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了。

參考資料:《史記》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康熙帝時九子奪嫡,雍正帝繼位,皇位是從十四皇子哪裡奪來的嗎?
薩爾滸戰役慘敗,310將領殉國,努爾哈赤獲勝,到底誰之過?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