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固態硬碟小知識--固態硬碟的內部構造

固態硬碟小知識--固態硬碟的內部構造

固態硬碟主要由存儲晶元,主控晶元兩部分組成,有的固態硬碟還包含一顆緩存晶元。這些部件全部都焊接在一塊小的電路板上,單是從硬體方面來說,固態硬碟的內部構造比傳統的機械硬碟要簡單很多,它就像是一塊帶有連介面的電路板,更像是一個擴展小板,而不是一個單獨的部件。

固態硬碟小知識--固態硬碟的內部構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固態硬碟基本組成部分

相比傳統機械硬碟那複雜的內部構造,固態硬碟就是一個通過SMT工藝製造出來的電路板,它的製造工藝相對簡單,(存儲晶元的製造工藝很複雜,但是在固態硬碟的製造過程中,它被看作是一種電子元器件)製造成本相對低廉。在這個電路板上最主要的部件就是存儲晶元,固態硬碟的大小,質量的好壞,使用壽命的長短,很大程度上都是取決於這個東西,下邊來說一說關於這個存儲晶元的相關知識。

固態硬碟小知識--固態硬碟的內部構造

固態硬碟使用的存儲晶元又叫做NANO快閃記憶體顆粒,從最早被人類發明出來到現在一共經歷了四代,分是SLC,MLC,TLC,QLC四代,但是存儲晶元的這個發展過程可以說是一個倒退的發展進程,他是在犧牲了一些性能的基礎上,才換來了今天這個繁榮的使用市場。

簡單來說,存儲晶元從最早一代的SLC顆粒,發展到現在大家比較常見的TLC/QLC顆粒,是放棄了晶元的使用壽命,讀寫速度,才換取到更大的存儲空間,更廉價的使用成本,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晶元的更新換代並沒有讓它變得更好,而是變得更差了,其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存儲空間的價格,可以讓你我這樣的小老百姓也能消費的起這種高科技的產品,也能體驗到這種高科技的魅力。雖然硬碟的性能打了一些折扣,但是比起之前的機械硬碟,在讀寫速度,使用體驗上還是有了很大的提升。

下面介紹一下這幾種不同的存儲顆粒,每一個存

固態硬碟小知識--固態硬碟的內部構造

儲晶元內部的存儲空間分為很多的存儲單元,就像是賓館裡的房間,數據就像是來住宿的人,SLC指的是在每個存儲單元中放置1位數據,好比是只住一個人, MLC是指在每個存儲單元中放置2位數據的一個房間住兩個人, TLC指的是每個存儲單元中存放3位數據一個房間住三個人,QLC是每個單元中可以存放4位數據一個房間住四個人,這個是不是就很明白了,雖然同樣的房間可以住的人多了,但是這個舒適程度卻越來越差了。

在硬碟中存儲數據,比人類去住店要更加的複雜,SLC一個存儲單元中只有一位數據,電腦中的數據都是二進位的,所以這種顆粒的一個存儲單元中只存在兩種狀態0或者1。MLC存儲單元中有兩位數,就要有4個狀態,00,01,10,11,。以此類推TLC是8個狀態000、001、010、100、110、101、110、111。QLC是16種狀態0000,0001,0010…….

固態硬碟小知識--固態硬碟的內部構造

不同類型存儲晶元的數據存儲方式

電腦在讀取這個單元中的數據時,就要準確的去確認這裡邊的數據到底是什麼,最早一代的存儲顆粒,只有兩種狀態0或者1,確認起來速度會快很多,而且出錯的可能性也小很多,存入的數據少對晶元的傷害也小。所以說第一代存儲顆粒讀取速度最快,最穩定,使用壽命也是最長的,但是,同樣是一個G的存儲空間,使用第一代存儲顆粒需要的片數是後邊幾代很多倍,這就造成了使用這種存儲顆粒的硬碟價格昂貴,昂貴到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可以玩的起的。各個生產廠商只能想出了那種靠犧牲性能來降低硬碟價格的辦法,這也是一個無奈在之舉。畢竟現在固態硬碟的價格,是我們可以接受的。

目前比較出名的一些可以自主生產存儲顆粒的商家有:英特爾、 三星 、鎂光 、海力士、 東芝 、閃迪等

固態硬碟小知識--固態硬碟的內部構造

再來說說主控晶元,主控晶元是一種嵌入式微晶元,功能類似於CPU命令中心,電腦從硬碟讀取數據,電腦將數據寫入硬碟,數據的整理,垃圾回收,存儲晶元的損耗均衡控制,都是通過主控晶元完成的,所以它的好壞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的質量,每天數據的讀取,寫入,只要硬碟在工作,主控晶元就一直處在工作狀態,如果固態硬碟使用的主控晶元太差,還沒等存儲顆粒到達使用極限,主控晶元就有可能已經先掛了。特別是對於現在市面上大部分採用TLC/QLC顆粒的固態硬碟,每個存儲單元中存儲著三位/四位數據,讀取寫入時對於主控的損耗更是巨大的。

有一些因為主控晶元損壞而無法使用的固態硬碟,內部的重要數據,可以通過將存儲晶元移植到其他固態硬碟板上的方法,找回內部的數據,而一些損耗不大的存儲顆粒也可以取下來二次使用。

現在比較出名的一些主控晶元製造商有馬牌,三星,英特爾。還有一些新興起的製造商如東芝,惠蓉,群聯

固態硬碟小知識--固態硬碟的內部構造

緩存晶元,固態硬碟的緩存通常分為外置DRAM緩存和SLC緩存。

DRAM緩存,是指在固態硬碟上加裝的一個DRAM存儲晶元,這個晶元除了作為數據緩衝區以外,還存放著映射表文件(FTL),數據映射表相當於固態硬碟主控的賬本,裡面記載著晶元的使用信息,例如哪裡存儲著數據,在進行數據讀寫時就會用到這個晶元裡邊存儲的一些參數設定。

固態硬碟小知識--固態硬碟的內部構造

緩存晶元

而TLC或者QLC的固態硬碟中通常都會有一部分模仿SLC存儲特性的存儲空間,這部分空間就是SLC緩存,引入SLC緩存主要是為了降低存儲顆粒的寫入難度,TLC顆粒的一個存儲單元三位數據8種狀態,QLC顆粒是4位數據,16種狀態,要把數據一次性寫入到這兩種顆粒中,相對於SLC顆粒難度很大,速度也很慢,模擬的SLC緩存部份可以簡單快速的將數據先接收進來,然後再利用空閑時間轉存到TLC/QLC存儲單元中。所以使用這兩種顆粒的固態硬碟,平時使用時,因為SLC緩存區的存在,讀寫速度並不慢,即使是使用專業的測評軟體檢測,分數也是不輸SLC顆粒硬碟,但是當我們在複製一些大容量文件時,往往會出現存儲速度突然變慢的現象,這個就是SLC緩存用完,硬碟直接在TLC、QLC存儲顆粒上寫入數據的正常速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