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天造地設的才子佳人,聲名傳播700餘年

天造地設的才子佳人,聲名傳播700餘年

搶購點擊3800多張《中國古代繪畫高清電子圖庫》

搶購點擊工筆畫學習資料,白描稿、繪畫步驟等

趙孟頫與管道升是元代聲名遠揚的才子佳人,他們在文學才華上不相上下,各具特色。至元二十五年,34歲的趙孟頫認識了26歲的管道升,併產生好感,不久二人珠聯璧合,成為當地的一段佳話直至今日。

趙孟頫

(1254年—1322年),字子昂,自號松雪道人。趙孟頫是宋太祖兒子秦王的後嗣,亦是元代傑出的詩人、畫家、書法家,人稱「元人冠冕」。趙孟頫在書法領域上也是一枝獨秀,精通各種書寫,最精湛的是寫楷體及行書,還創造了「趙體」書法。趙孟頫的《赤壁賦》書法秀逸、筆鋒遒勁,被譽為元代楷書四大家之一。

趙孟頫《秋郊飲馬圖》

|盛名之前

趙孟頫在書畫取得盛名之前,經歷了一段並不如意的歲月。

少年時期的趙孟頫,大部分時間是在湖州的大宅院落里度過的,書寫《千字文》及學習儒學經典,是當年的主要內容之一。趙孟頫不是千篇一律地把《千字文》當成惟一的練習文字,而是經常變換各種書體。因此後來趙孟頫最有名的書法作品,就是他的六體《千字文》。

有意思的是,中年入仕後,某年他恰好回江南,一位叫田良卿的人在市場上花重金買了幅他早年所書的《千字文》一卷,專門找上門來請趙孟頫題跋。從少年到青年,在湖州的老宅里,到底寫了幾百幾千遍《千字文》,連他自己都無從知曉,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寫完即棄,不知哪位有心人,從什麼途徑尋獲了趙孟頫的這一冊《千字文》,並留存下來。

1272年,18歲的趙孟頫到臨安參加了國子監考試,考試成績不錯,「中國子監」。從趙孟頫父親的情況來看,一味靠蔭補,升遷會非常慢,而且會有晉陞門檻,想升到更高職位,必須由皇帝賜進士出身。趙孟頫參加國子監考試,可能正是有這樣的考慮,希望進入太學,畢業後直接獲得進士身份,以謀求更好的上升機會。

1276年,臨安城向蒙古兵投降。在蒙古人的征戰史上,作為一國之都的臨安史無前例地「無血開城」。沒有屠城,沒有殺戮,沒有用大火燒毀這座人口超百萬的世界超級城市。蒙古人就這樣來了。南宋和趙孟頫的無憂時光同時結束。

趙孟頫 紅衣羅漢圖卷

蒙古人佔領臨安時,22歲的趙孟頫已是一個成年人了。作為一個正好趕上國破的知識分子,他像很多傳統的知識分子一樣,選擇做了遺民。這段時間,趙孟頫寫了大量的遺民詩。

宋朝滅亡後,趙孟頫回歸老家湖州居住。母親看到趙孟頫終日惶惶然的樣子,就對他說:「天下既定,朝廷必偃武修文,汝非多讀書,何以自異齊民?」意思是說,天下已經平定,不會再有戰亂了,朝廷也會更多地支持文化事業,你要是不多讀書,早晚混得跟老百姓一樣。於是,趙孟頫從母命「自力於學」。

|潛心做學問

1278年,趙孟頫開始寫作自己的儒學研究著作《尚書集注》(44歲左右才得以完成)。在後來得名的「吳興八駿」中,趙孟頫賴以出名的,既不是他的書法,更不是他的繪畫,而是他的學問。

1281年是趙孟頫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此前父親的墓被毀,這一年他將父親改葬湖州城南,不久母親也病逝。此時,詩友、畫友以及書法同道,成為趙孟頫聯繫最多的人。更重要的是,這一年,元朝大臣夾谷之奇任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僉事,並與趙孟頫相識。

1282年,夾谷之奇被召為吏部郎中,他特別推薦趙孟頫入朝,但被趙孟頫婉拒。對於此次婉拒,有很多說法,但真正的原因,可能只是因為趙孟頫的母親新喪。趙孟頫若此時出仕,是違反禮制的行為。守孝之餘,趙孟頫四處搜求名帖。

1284年,他在吳興一家書鋪里,找到了《淳化秘閣法帖》的二、五、八卷。《淳化秘閣法帖》是宋以後書家的最愛。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令出內府所藏曆代墨跡,命人摹刻於石上。趙孟頫經過將近一年的搜尋,湊齊了全帙。得《淳化閣帖》後,經過千百遍揣摩學習,趙孟頫的書法藝術迅速提高,加上自己的內化創造,終成一代名家。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33歲的趙孟頫終於迎來了新的轉機。元朝行台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隱居於江南的宋代遺臣,趙孟頫名列其中。這一次趙孟頫沒有拒絕。第二年,趙孟頫來到京城,覲見忽必烈,「孟頫神采秀異,世祖稱為神仙中人,使坐於右丞葉李上」。

1292年,38歲的趙孟頫因朝中的政治鬥爭,離開京城到濟南做官,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趙孟頫的藝術活動明顯多了起來。自己多年的積累,再加上在京城時博覽皇家巨藏,趙孟頫的才華得以釋放,此後數十年間,創作了一件件流傳後世的藝術作品。

趙孟頫《水村圖》

|娶才女管道升

眾所周知,趙孟頫的夫人是著名的書畫家管道升。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即趙孟頫35歲時,才娶了管道升,「廿六年,歸於我。」

正是在趙孟頫出仕前夕,他有緣與以「任俠」而聞名鄉里的管伸相遇,管伸非常喜歡他,有意把自己待字閨中的大齡女仲姬(管道升,當時已經26歲)嫁與他。很自然地,一見之下,管道升對趙孟頫一見傾心。管道升能詩,能書,能畫,能刺繡,是一位全能型才女,據傳長相也十分美麗,是那個時代的「女神」。

趙孟頫 繪

趙孟頫與管道升結婚後,兩個人一起在杭州度過了他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這一階段也成為趙孟頫藝術創作的黃金期。

從《行書歸去來辭》《行書洛神賦》《楷書帝師膽巴碑》等書法作品,再到《水村圖》《秋郊飲馬圖》等繪畫,鑄就了趙孟頫獨具一格的風格。

管道升

(1262年—1319年),字仲姬,江蘇青浦(今屬上海)人。與趙孟頫是夫妻關係,先後被封為吳興郡夫人、魏國夫人,人們稱管夫人。管道升是元代傑出的詞曲創作家、畫家及書法家。管道升的書法受趙孟頫的影響,兩人所寫的楷書大體相同,筆法工絕。

幼習書畫,篤信佛法。曾手書《金剛經》數十卷,贈名山寺。在繪畫方面,管道升擅長畫梅蘭墨竹,首次創作的作品為晴竹新篁。

|《秋深帖》之疑

趙孟頫與管道升兩人情投意合,留下了諸多佳話,同時也留下了一樁「公案」——《秋深帖》的代筆問題。今世研究者多認為這是趙孟頫代夫人所書。後世爭議之處,在於結尾處的署名,繁體字的「升」字,略有塗改。善於聯想者就認為,當時夫人正忙,而趙孟頫有閑,於是代夫人給嬸嬸寫信。前面腦子裡還記得是替夫人代筆,寫到後面卻忘記了,一愣神兒,把落款寫成了子昂,於是改成道升。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趙孟頫所寫信札,除了談論詩畫內容之外的,全部署名「孟頫」,沒有一封署名「子昂」,在給親人的信件中,同樣如此。所以,哪怕是趙孟頫真的為妻代筆,其結尾署名,也不會是子昂,而是「孟頫」。此帖「道升」二字, 「道」字基本沒有改動,「升」(繁體)字則小有塗抹。以「昂」猜之,沾不上邊。

《秋深帖》釋文

道昇跪復嬸嬸夫人妝前,道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茲有蜜果四盝,糖霜餅四包,郎君鯗廿尾,燭百條拜納,聊見微意,辱略物領,誠感當何如。未會晤間,冀對時珍愛,官人不別作書,附此致意,三總管想即日安勝,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昇跪復。

再者,古人可代問候,卻不能代筆。代問候,實在是平常之事。如趙孟頫寫給親友,一般都會在信末加上一句「老妻附問信,不宣」(《暫還帖》)、「老婦附此上謝」(《幼女么亡帖》)等。而代筆,一般發生在不會寫字之人身上,如果會寫字的人代替另一個會寫字的人書寫,則是一種冒犯。再加上古代的夫妻之道,夫為家主,雖然親密,也不可太失禮儀,況趙孟頫為朝中大臣,管道升深知禮儀,不會貿然讓丈夫替自己寫信。

如果真是趙孟頫代筆的話,會直接以他的口吻寫給嬸嬸,如管道升也有信要寫,加一句「道升不別作書,附此致意」就可以解決問題了。而且從這封信的內容來看,並無特殊意思要表達,無需借趙孟頫之手,言道升之意。所以,《秋深帖》應該屬於管道升自己所寫,不存在代筆的情況。

|不離不棄

趙孟頫與管道升在文學上的出眾,讓人可望不可及。管道升夫婦在元代都是顯著的名人,兩人在文學風采方面各有春秋,又相互影響。除了管道升夫婦的博學外,最讓人羨慕的就是兩人神仙眷侶的生活。

在古代社會,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唯獨在管道升夫婦這裡是實行一夫一妻制。這都要歸功於管道升過於常人的智慧。常言道,再恩愛的夫妻也會發生矛盾和爭吵,但管道升在處理夫妻關係上還是十分有辦法的。

管道升夫君官職越做越大,被封為魏國公。上了年紀又做了大官的管道升夫君,虛榮心高漲,萌生了想納小妾的念頭。於是管道升夫君寫了一首詞給管道升,面對夫君的要求,管道升非常的冷靜,並不責罵也不順從。看到夫君寫的詞後,用高雅通達又深情的情感和積極的態度回復了一首《我儂詞》。

《我儂詞》——管道升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這首詞,巧用新穎的喻意闡述了二人夫妻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也表達了管道升對愛情的忠貞。管道升夫君看到這首詞後,至此打消了想納妾的念頭。從此管道生夫婦二人伉儷情深,彼此相伴一生,不離不棄直至終老。

1311年,元仁宗即位後,趙孟頫聞詔赴京。此次赴京,成為趙孟頫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光。延祐四年(1317年)趙孟頫被封為一品官,管道升也被封贈為「魏國夫人」。

第二年,管道升身患疾病,眼看名醫良方醫治無效,趙孟頫向皇帝請旨,要求帶妻子回南方療養,皇帝恩准。1319年,他們得以買舟南還,歸途中,管道升病逝,這給趙孟頫巨大的打擊。1322年六月,趙孟頫逝於吳興。趙孟頫去世後,仁宗封他為魏國公,並謚其號為「文敏」,以示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

趙孟頫作品欣賞

純羊毫大中小白雲、純狼毫勾線大中小

¥198元全國包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筆畫 的精彩文章:

工筆人物作品賞析
被冷遇的數十年,他堅持認真作畫

TAG:工筆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