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0萬東非解放軍揮師北上,59坦克碾壓烏干達,總統阿明逃亡

10萬東非解放軍揮師北上,59坦克碾壓烏干達,總統阿明逃亡

作者:風千里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在1962年擺脫英國殖民,成為一個新的國家時,烏干達還只是東非大地上一個默默無聞的內陸小國,因其落後的經濟還成為國際上的重點「扶貧」對象。不過在整個70年代,烏干達這個國名卻因為一系列的國內波動和捲入一場東非戰爭而聲明遠播,這一切都與一個狂妄自大、行為乖張的人息息相關:他就是伊迪·阿明。

伊迪·阿明出身寒微,原本只是英屬殖民地軍隊的一名小軍官,後因為能力出眾,作戰勇猛,屢建戰功,而且身強力壯,而深受英國人賞識,阿明也因此在軍中一路扶搖直上,步步高升。烏干達建國之後,他成為軍界的一顆新星。不久後他就遇上了此生的貴人,也是之後的敵人——烏干達總理奧伯特。他追隨奧伯特,一路升至烏干達軍隊副總司令,總攬一國軍權,此時他不過43歲。

此時,阿明開始逐步表現出他的野心。上世紀60年代末,奧伯特因為推行土改而與前宗主國英國的矛盾激化,嗅覺敏感的阿明開始主動討好英國人,並獲得英國的支持。1971年,趁著烏干達總理奧伯特出國訪問之時,阿明悍然發動兵變,輕易地奪了權,由此開始了長達8年的軍人「一言堂」時期。

自任為總統的阿明就此開始了他的殘暴統治,首先為排除異己,阿明不止對奧伯特一派的勢力舉起屠刀,還大肆殺戮中間勢力,甚至原本支持他的親英勢力也被清洗。阿明發動的清洗逐步蔓延全國,他甚至下令逮捕全國所有姓「奧伯特」的人,並集中起來處死,就算姓氏中帶有「Ob」發音的百姓也難逃厄運。短短几個月時間裡,烏干達就上萬無辜百姓被處決,這樣的屠殺效率恐怕連希特勒也望塵莫及。

恐怖的陰雲籠罩整個烏干達,不過因為他在上台初期奉行親西方策略,在冷戰的大環境下,藉助美國的支持,阿明得以穩坐江山,而且還積极參与非洲事務,還一度成為非洲統一組織的主席,名噪一時。國內和國際事務的順風順水,開始讓阿明有些飄飄然,也許因為榮譽來得太過容易,阿明內心的小宇宙開始極度膨脹起來:他開始越來越看不慣西方人在他面前指手畫腳,認為烏干達才是東非乃至整個非洲事務的仲裁力量。到1977年,也就是他上台的第7年,阿明公然與西方翻臉,先是與美國矛盾激化,後來乾脆與英國斷交,因為他本人的特殊身份,他又公開反對以色列,一副「戰天鬥地」的豪邁氣魄。這他上台後期,他給自己上的頭銜越來越長,也越來越無厘頭。在其下台前,他的頭銜全稱為「全烏干達終身總統與大元帥,地上所有物種與海中所有生物的主宰,大英帝國的征服者,蘇格蘭王,尊敬的哈只·伊迪·阿明·達達博士閣下」(因其在1977年與英國斷交,而被自認為成功征服了英國,所以給自己上此封號)。

後世有學者指出,阿明如此乖張怪異的行為源於他本身患有「人格分裂症」,也有人認為過度膨脹的權力欲讓其愈加不可理喻。無論如何,阿明昏亂的風格讓烏干達四面樹敵,在國內民心盡喪。而恰在70年代末,咖啡價格暴跌,原本就嚴重依賴咖啡豆出口的烏干達經濟一落千丈,矛盾不斷激化。為了緩解國內壓力,軍人出身的阿明開始謀求發動對外戰爭。

早年的阿明曾有過出兵干涉剛果的成功經歷,因此對外戰爭對他而言似乎是駕輕就熟。他首先盯上的就是南部大國坦尚尼亞。在阿明殘酷清洗內敵時,因坦尚尼亞支持流亡的總統奧伯特,他便經常動用軍隊在烏坦邊境上挑釁,此時進攻坦尚尼亞阿明有十足的借口。憑藉幾年前西方軍援的積累,烏干達的軍力頗具規模,美製坦克,蘇制戰車,英制戰機,雖然技術水平不甚先進,但也算應有盡有,這給了阿明侵略坦尚尼亞十足的底氣。19781030日,烏干達陸軍突襲坦尚尼亞的卡蓋拉地區,烏坦戰爭正式爆發。

遭遇突襲的坦尚尼亞國防軍猝不及防,在邊境線被打得丟盔棄甲,時任坦尚尼亞總統的朱利葉斯·尼雷爾根本無法想像阿明會如此無法無天。而在局勢不利的當口,他本人居然又收到阿明本人即為輕慢的通電:曾經是拳擊手的阿明竟「邀請」身體單薄的尼雷爾單挑,以絕對戰爭勝負。深受侮辱的尼雷爾當然沒有理會這一無禮要求,並開始動員全國力量做殊死抵抗。

阿明的狂妄固然有其個人性格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此時四面為敵的他得到了更為狂妄的卡扎菲的支持。在入侵坦尚尼亞的烏干達大軍背後,由卡扎菲全力提供軍事援助。只有幾天的工夫,卡蓋拉地區全部淪陷。喪心病狂的烏干達軍在淪陷區燒殺搶掠,犯下了累累罪行。不過限於本身的後勤能力,烏干達此時也已成強弩之末。

就軍隊訓練水平而論,坦尚尼亞國防軍是遠在烏干達軍之上的。早在建國之初,坦尚尼亞就開始奉行親蘇,獲得了蘇聯不少軍援,到了60年代甚至直接由東德教官進行訓練,從軍服頭盔,到作訓方式,一水的東德風格。同時,坦尚尼亞又積極與中國發展關係,1965年與我簽署友好合作條約,在獲得中方的經濟援助之外,其軍隊的日常訓練和裝備開始向中方靠攏。也因此,坦軍在網路上一度被戲稱為「東非解放軍」。

在穩住陣腳之後,坦尚尼亞迅速調兵遣將,並在全國動員了100萬兵力,在卡蓋拉地區,越來越活躍的敵後游擊隊也開始讓烏干達首尾難顧。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正面和敵後戰場的配合下,烏干達軍和利比亞志願軍就被全部趕出了坦尚尼亞。為了根除禍患,尼雷爾總統決定揮師進入烏干達,一舉推翻阿明。1979年初,10萬坦尚尼亞國防軍突入烏干達境內,在天空中,坦尚尼亞空軍裝備的殲-6與殲-7早期型戰鬥機縱橫馳騁,重創了脆弱的烏干達空中力量,在地面上,中方援助的59式坦克將烏軍防線碾壓得支離破碎,烏軍的主戰坦克M4型「謝爾曼」根本無力招架,僅有的幾輛T-54也無濟於事。坦軍依靠56式槍族形成的優勢火力也在不斷收割著烏軍的有生力量。很快,坦軍就逼近烏干達的首都坎帕拉,阿明見狀,倉皇逃往第二大城市金賈。

面對行將崩潰的局勢,阿明只得再次求助於卡扎菲。卡扎菲遂派遣一支2000人的志願隊前往馳援,他們依靠烏干達南部的盧卡雅沼澤地帶,拖住了坦軍的進攻步伐,並在此一舉擊潰了坦軍兩個主力部隊:201旅與208旅。卡扎菲還出動蘇聯援助的圖-22戰略轟炸機對坦軍攻佔的南部城市進行轟炸。但烏軍的一潰千里,很快讓利比亞援軍變得孤立無援。3月初,坦尚尼亞重新組織力量進攻利比亞志願隊,利軍全面潰散,大部分北逃回國,坦軍201與208旅順利攻佔坎帕拉與金賈,其餘部分也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佔領了烏干達全境,阿明就此被推翻。

絕望的阿明只得攜帶巨額財產和多名夫人、情婦流亡沙特,並最終在2003年病死在沙特。上天並沒有給這個瘋狂的人應有的審判與懲罰,卻讓疲弱的烏干達在接下來的歲月里,繼續遭受著戰爭與貧困的折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日本殘兵潛伏荒島,28年與世隔絕當野人,捕獲後不會說話
日軍偷偷登島,狂喜發現無人防守,山本五十六急電:撤!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