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庭教育中請遠離「壞蘋果效應」

家庭教育中請遠離「壞蘋果效應」

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要挾、對孩子缺點的放大都會產生「壞蘋果效應」,「壞蘋果效應」是指一個壞蘋果如果不及時剔除,則會將周圍的好蘋果也變成壞蘋果。我想家長們一定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彎路,那麼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哪些行為會發生」壞蘋果效應「呢?

家庭教育中請遠離「壞蘋果效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挫折感泛化帶來「壞蘋果效應」

有些父母是這樣的,看不得孩子身上出現一丁點的失敗、錯誤或者不足,否則就很容易緊張和焦慮,認為是很嚴重的問題。這背後的真實原因是家長本身很容易出現挫折感泛化的心理模式。也就是說,一件孩子身上的事情引發了家長自己的挫折感,家長就會把這種挫折感泛化到很多其他的事情上,從而用與這件事情本身完全不匹配的重視程度來對待這件事情,「壞蘋果效應」就產生了。有一些這樣的孩子,稍有差池就會崩潰式地大哭,可想而知,這種教育下的孩子是經不起一丁點的挫折的,因為哪怕一丁點的挫折,就被他們的家長擴大了N倍。久而久之,孩子很有可能變得怯於嘗試,過分自我否定。更遺憾的是,他們以後也有可能會成為自己父母那樣的家長。

家庭教育中請遠離「壞蘋果效應」

顯性要挾帶來「壞蘋果效應」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如果你不……,我就不給你……/不帶你……」。如果說孩子不願意乾的事情是壞蘋果,願意乾的事情是好蘋果,家長把這兩樣事情捆綁在一起,以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要挾孩子干不願意乾的事情,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孩子可能對「好蘋果」也不感興趣了。原因就是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要挾,心裡就會產生一種不滿的抵觸情緒,這種負性情緒體驗通過家長人為締造的好蘋果和壞蘋果之間的心理鏈接,侵蝕感染到孩子原來感興趣的事情上。而且孩子也只是會表面上屈服順從,心不甘情不願的做了你希望他做的事情,但內心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接納家長的本意。久而久之,長期處於這樣的「壞蘋果效應」下的孩子會意志消沉,缺乏自主追求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的內在動力,表面順從,但其實對家長有抵觸和不滿。

隱性要挾也會帶來「壞蘋果效應」

有些家長嘴上會說自己是非常民主和尊重孩子的意志和想法的,絕對不會做出要挾孩子的事情。但其實在不經意之間也會出現隱形要挾的現象。比如我們繪畫心理樂園的一個家長就在跟我交流的時候說到:孩子不願意去學習古箏,覺得太累了。然後家長就對孩子說不去學古箏也行,那是不是可以在課餘時間把鋼琴的級別練的更高一些。之前孩子本來是會主動練琴的,可是最近反而莫名的懈怠了。正是因為家長並沒有照顧到孩子想要休息和放鬆的真實願望,而是繼續看似柔軟,卻實則給孩子施加壓力,提出了自己的條件。當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關愛是有條件的,內心一定不會好受,而這種負面情緒就會干擾到孩子的鋼琴學習。

家庭教育中請遠離「壞蘋果效應」

凱而貝幼托園小編結語:「壞蘋果效應」在家庭教育中很常見,家長不會考慮太多孩子自己的感受,總認為他們還小,什麼都不懂,然後強迫他們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這樣的教育往往負面影響很嚴重,家長們一定要避免發生「壞蘋果效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如何與子女溝通更有效?(薦讀、好文)
孩子厭學折射了親子問題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