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時期,魯迅的地位有多高?你看看這16位「抬棺人」都是誰!

民國時期,魯迅的地位有多高?你看看這16位「抬棺人」都是誰!

民國時期,社會動蕩,列強蠢蠢欲動,人們的精神世界卻麻木腐朽。此時的中國文壇出現了許多「筆尖上的英雄」,魯迅應是那段時間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他以筆代戈,嫉惡如仇,窮追猛打,毫不留情,用匕首一樣鋒利的文章,刺得那個黑暗腐朽的世界瑟瑟發抖,他的確配得上「民族魂」這三個字。

魯迅身體不好。早在20歲左右時,魯迅因為生活不順就開始抽煙,到後來寫作之時苦於沒有靈感,更是徹夜抽煙,甚至手上的香煙都不斷。當年的煙草較差,毒性很高(現在也一樣),長達35年的抽煙史,讓魯迅染上了慢性支氣管炎,並慢慢發展成了肺氣腫。1936年10月中旬,魯迅的病已經愈發沉重,咳、喘讓他難以呼吸,於是找了日本醫生須藤五百三治療。

須藤這廝是個庸醫,誤診為心源性哮喘,僅僅給予吸氧治療,毫無療效。1936年10月18日,須藤為魯迅檢查時,魯迅問了一句:「我的病怎麼樣了?」這是他最後一句話。19日凌晨,先生辛苦掙扎了26個小時以後去世,享年56歲。天邊一顆明亮的流星劃破夜空,墜入無邊黑暗。遺孀許廣平首先通知了魯迅的學生胡風,隨後,先生去世的消息如地震般迅速擴散開來,無數人迅速趕往上海。

宋慶齡、馮雪峰等近在上海,首先趕來。徵得遺孀許廣平同意後,擬定了一個治喪委員會名單,刊登在當天上海《大晚報》的《魯迅先生訃告》上,13人名單分別是:宋慶齡、蔡元培、內山完造、沈鈞儒、曹靖華、胡風、蕭叄、茅盾、史沫特萊、胡愈之、許壽裳、周建人、周作人。後來又增加馬相伯、毛澤東,共15人。消息登報後,引起巨大轟動,無數民眾自發前往弔唁瞻仰。

1936年9月,魯迅先生曾自覺大限將至,寫下了那篇著名的《死》,並在裡面給妻子許廣平留下了遺囑:

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

四,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文中還有一句,充滿率性的刻板,剛直的怨憤:「我的怨敵可謂多矣......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1936年10月22日下午1時50分,在萬國殯儀館停了4天之後,16位民主人士和文藝界的翹楚抬起了魯迅先生的棺槨,從萬國殯儀館出發,前往萬國公墓安葬,十幾公里的路,他們一步不歇,徑直走了過去。據蕭軍《逝世經過略記》記載,當時抬棺者16人,分別是:胡風、巴金、肖軍、黃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還、曹白、周文、歐陽山、聶紺弩、肖乾、陳白塵、吳郎西、張天翼、靳以。

這一路十幾公里,路邊沾滿了自發前來送行的各界人士,一個個自動組合的隊伍,擎起寫著標語的旗子或者橫幅,唱著當時流行的抗敵歌曲,這樣的事,上海從未有過,全中國從未有過。到達萬國公墓後,各界人士紛紛動手,在地上挖出了一個容納魯迅棺槨的坑洞。葬禮由蔡元培主持,蕭軍,宋慶齡等人講話,前來參加葬禮的所有人一起唱起了《安息歌》,祈願魯迅能在另一個世界能夠安息。

在眾人的敬意下,在泥土的掩蓋下,魯迅的存在徹底與這個世界隔絕了,他卻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振聾發聵的聲音。最近總有人說,現代人在如何如何神話魯迅,他的作品晦澀難懂等等。他本來就是一個人,也從來沒有要求別人神話他,這些事情都是出於芸芸眾口,與他魯迅何干?至於作品晦澀難懂,你不看就是了嘛!

(參考資料:《逝世經過略記》、《相濡以沫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老師阿吖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後的倔強,溥儀退位此人卻不願放棄,險為溥儀打下半壁江山
看看明朝大臣們起床第一件事,就會明白,明朝滅亡真不能怪別人!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