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88萬倍大氣壓力下,鈹原子從4個相鄰原子,會變成6個!

88萬倍大氣壓力下,鈹原子從4個相鄰原子,會變成6個!

鈹是一種稀有元素,主要被認為是綠寶石、海藍寶石和其他寶石的組成部分。然而,在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新研究中,拜羅伊特大學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有一項非常不尋常的發現:在比地球大氣壓力高88萬倍的壓力下,磷酸鹽晶體中的鈹原子被六個相鄰的原子包圍,而不是通常的四個。事實上,這種晶體結構早在50年前就已經在理論上得到了預測,但直到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DESY)的高壓實驗中才首次觀測到。

巴伐利亞地質研究所的Leonid Dubrovinsky教授和Maxim Bykov博士參與了拜羅伊特大學的研究工作,材料物理和技術工作組的Georgios Aprilis博士和Anna Pakhomova博士也參與了晶體學實驗室極端條件下的研究工作。最初,科學認為晶體中的鈹原子,不可能有四個以上相鄰的原子。長期以來,這似乎與晶體化學定律不相容。但大約50年前,理論家們提出,實際上是可能的,儘管自那以後,無機化合物中一直無法得到實驗的證實。

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DESY)的波束線科學家、拜羅伊特大學(Bayreuth University)準備撰寫一篇關於habilitation論文的博士後研究員安娜·帕克霍莫娃(Anna Pakhomova)博士報告說:在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DESY)的x射線光源PETRA III上進行高壓實驗,第一次使經驗證明成為可能。研究人員檢測了磷酸鹽晶體hurlbutite的樣本,hurlbutite是一種由鈣、鈹、磷和氧(CaBe2P2O8)組成的稀有礦物,自然存在於地球表面。

在正常環境條件下,鈹原子的鄰位只有四個氧原子。然而,在70萬倍大氣壓下,晶體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鈹原子獲得了第五個x相鄰原子。與此同時,88萬倍大氣壓產生了新的結構變化,產生了第六個相鄰原子。儘管目前還沒有新晶體的技術應用,但它們正在拓寬材料科學的視野。它們向我們表明,地球表面正常條件不可能產生不可撤銷的化學確定性。極端條件和罕見的現象,只能在實驗室里用先進的技術創造和觀察。

博科園|研究/來自:拜羅伊特大學

參考期刊《自然通訊》

DOI: 10.1038/s41467-019-10589-z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科園 的精彩文章:

實現把光和原子結合起來,產生新粒子!
恐怖不?火星上的沙塵暴,能持續時間超過6天!

TAG:博科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