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什麼現在武俠小說不流行了?

為什麼現在武俠小說不流行了?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當金大俠刀劍入夢後,曾經風起雲湧的武俠江湖,再度陷入沉寂。

其實細細想來,當我們談及武俠小說時,言必稱「金古黃粱溫」,這已經側面說明,隨著老一代武俠小說家的封筆和離去,武俠小說的式微已經是命中注定。

那麼,為什麼現在武俠小說不流行了?本期前瞻經濟學人「明知故問」欄目深度聚焦。

先論證「為什麼現在武俠小說不流行了」這個觀點到底對不對。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截圖

從百度指數上看,自2014年開始,「武俠小說」的百度指數便呈下滑態勢,尤其是進入2015後,下滑趨勢更加明顯。

式微已成事實,而在逐漸減小的受眾群體中,還有很明顯的斷代:更多的武俠愛好者偏愛金庸,而較少能接受新生代武俠作品。

以今年上半年播出的2019版《倚天屠龍記》和《聽雪樓》兩部武俠電視劇為例,前者改編自金庸作品,後者則改編自新生代武俠作家滄月同名作品。兩部作品都啟用了新人,但《聽雪樓》在熱度上完敗於《倚天屠龍記》,搜索指數顯示,在兩部作品的完整播出周期內,《倚天屠龍記》的熱度約為《聽雪樓》的3倍。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截圖

關於「為什麼武俠小說不流行了」這個話題,人民文學出版社曾撰文指出,因為「金庸把俠之大者寫盡了,古龍也淋漓盡致的書寫了富有個性的武俠。」

雖然古龍早逝,金庸封筆日久,但後來者在不斷突圍中,依舊難以挑戰二人的權威,「早在網路小說開端的時候,中國就出現了所謂的新武俠小說,如孫曉的《英雄志》、徐浩峰的《師父》、鳳歌的「山海經」系列,還有時未寒、小椴、步非煙、滄月、燕壘生等小說家,他們致力於突破傳統武俠的邊界,在解構傳統武俠時再造新的價值體系,但總體來說並沒有達到金庸的影響力。」

沒有更好的作品,自然難以吸引新的受眾。

另一方面,新武俠媒介渠道的局限性可能是後金庸時代武俠小說不再流行的另一重要因素。

「金古黃粱溫」的作品基本都有被電視劇、電影乃至音頻、漫畫等多種形式且反覆多次的改編,使得原本局限在書本上的文字內容可以觸及更廣泛的群體。

以金庸為例,據「金庸吧」用戶統計,截止到2019版《倚天屠龍記》,金庸旗下《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鹿鼎記》、《笑傲江湖》6部代表作僅電視劇這一種渠道就前後翻拍了43次,平均每5年就翻拍一次。

雖然翻拍頻率如此之高,翻拍質量也參差不齊,但出品方依舊前赴後繼,目前還有新版《鹿鼎記》《天龍八部》等備案待拍。

都說超級英雄是西方成年人的童話,武俠也一度承載了中國成年人童話的使命,但相較於金古的大氣磅礴,新武俠更聚焦個人,在能力上更加寫實,也影響了其影視化作品的觀感,無論是票房、收視率,還是話題度,都無法形成社會認同。

文章寫道,「過去,武俠片和武俠劇作為武俠小說的影像化,繼承了武俠精神』重然諾,輕生死』,仗義行俠,不畏強權的一面,觀眾和讀者們熱愛那個廟堂之外的江湖,相信武俠可以改變秩序......但在後金庸時代的武俠敘事中,對權力的體認增加了,對武俠魅力的塑造則削弱了,武俠被還原成力不從心的渺小個體,在秩序與強權間僥倖生存。武俠在寫實化、藝術化的路上越走越遠,卻也離大眾希望的英雄面目漸漸疏遠,那種具有超越性的力量,民間正義的捍衛者,大眾只能從古典武俠中尋覓,於是二三十年過去,最火的武俠仍是郭靖、蕭峰,新派武俠則高不成低不就。」

人民文學在分析武俠小說不再流行時,聚焦到了新武俠寫作本身的缺陷。而從事高等教育行業的知乎活躍答主「天街小宇」則認為,武俠小說不再流行的外部原因也值得探討,那就是,讀者不再需要俠。

「人們為什麼需要俠?因為人們需要一個絕對客觀、公正的第三方來幫助弱勢的自己,所以,往往在世道混亂之時,俠客最多,人們也最需要俠客。我們看《鹿鼎記》,最後陳近南的死亡、韋小寶的隱退,加上康熙的治理,我們就會明白,在一個太平盛世,俠客就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國家,每天的進步是非常大的,雖說不平依舊存在,但法律更是我們應該藉助的力量,而不是俠。因為韓非子早就說了,『俠以武犯禁』,法治國家應該用法,而不是用武。」

失去了社會基礎,武俠作品便難以得到民眾的的心理共鳴,還極大影響了創作者創作思路的拓展。

但在文學創作者「孤峰無道」看來,武俠小說由鼎盛走向沒落,原因沒有那麼複雜,「舊有的東西即使再好,也不能滿足越來越重的讀者口味。」

在他看來,經歷過「金古黃梁溫」等武俠名家著作的洗禮,讀者的口味已經比較挑剔,要麼去回味經典,要麼就尋求新的滿足渠道,比如去看仙俠、玄幻小說。如果寬泛一點看,現在的仙俠、玄幻、修真本質就是另一種武俠,雖然這類小說的世界觀設定,遠遠超出了原有武俠小說的範疇,但內核還是武的本質。只是這些類型的小說節奏更快,武力值更爆滿,看慣了的讀者再去看傳統的武俠小說,刺激感和爽點反差太大,自然會不愛看正統的武俠小說。

「嚴格意義上來說,武俠小說並沒有沒落,只是換了一種生存的方式罷了,只是作者還有部分讀者不習慣。」

筆者在做這篇「明知故問」的采寫工作時,好奇地將「為什麼武俠小說不流行了」這個問題拋給了深圳市圖書館的一名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沒有陳述太多觀點,只是說,「很多武俠小說已經成為了經典,經典沒有流行不流行一說。」

對於武俠小說的熱愛者來說,或許不會太在意武俠小說這一類型文學是不是流行,前有「金古黃粱溫」這些大師們打造的殿堂足夠值得反覆觀摩,後有徐浩峰、滄月、鳳歌們在殿堂旁修建的小築,偶爾探幽,也是別有情致。

以上就是本期「明知故問」的全部解讀。業內信息,靠譜問答,更多行業深度認知,盡在前瞻經濟學人「明知故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1996年的今天,克隆技術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了
Nuro牽手達美樂,在休斯頓推出無人車外送披薩服務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