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盟軍6千士兵偷襲德軍,進攻後被眼前之景「驚呆」,不久慘死1半

盟軍6千士兵偷襲德軍,進攻後被眼前之景「驚呆」,不久慘死1半

法國淪陷

1940年5月10日,正當法國和英國頭靠頭的想著,如何收拾進攻它倆盟友波蘭的德國之時,德國人「不請自來」,集中百萬級大軍,向法國、比利時一線布防的英法聯軍發起了猛攻。

在進攻中德國人抓住英法忽視阿登山區的防禦這個漏洞,用坦克從那裡快速突擊進法國後方,把英法主力大軍包了個「餃子」,6月22日法國政府投降,而它的盟友英國早已在敦刻爾克完成對士兵的戰略撤退。

為了能夠羞辱法國人,在法國政府簽訂「投降協議」的時候,德國特意找來了當年,一戰結束後,當時投降的德國人簽訂投降書的「2419D車廂」。

要求法國人依舊在該車廂上面簽訂投降書,不過這一次投降受屈辱的是法國人。然而雖然法國政府投降了,但是法國人沒有完全投降。

1940年6月末在法國淪亡的背景下,曾任法國國防和戰爭部副國務秘書的戴高樂,在倫敦發表《告法國人民書》「我們的祖國危在旦夕。讓我們奮起鬥爭,拯救祖國!法蘭西萬歲!」,進而建立了抗德武裝「自由法國」。

6000人的反擊

受蘇聯在1942年1月5日轉入冬季攻勢的影響,德軍在蘇德戰場「無敵」的神話被打破,快速滅亡蘇聯的計劃完全失敗,陷入了蘇聯的戰爭泥潭之中,不得不從面向英國的駐軍之中,抽調大量主力增援。

如此一來在英國、美國、法國抵抗軍眼裡,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假如可以在德國背後進攻,定能讓德國再次陷入一戰時腹背受敵的無奈之中,勝利將不再遙遠。

1942年8月19日,英美「法」正式組建多國盟軍,向法國加萊海峽省西南100英里處的迪耶普港進發。兵力上直接登錄士兵約6000名,護航的英國皇家海軍戰艦237艘。

按理說在軍艦組建的炮火網下,拿下迪耶普港可謂是輕而易舉。但是遺憾的當6000名士兵衝上海岸,想過當地的德國駐軍發動進攻之時,被眼前之景「驚呆」!

法國戰敗之時,迪耶普港只是普普通通的港口,但當英美「法」盟軍來到這裡時,看到的卻是「銅牆鐵壁」,德國人的防禦戰壕無處不在,不但有堅固的火力炮台,就連盟軍登陸第一戰沙灘,都是布滿了鐵絲網。

最終盟軍對德國的第一次反擊以完全失敗告終,事後統計6000餘人中,慘死的人數在1半以上。而讓盟軍大吃虧的這些準備,德軍內部將之稱為「大西洋防禦牆」。

大西洋防禦牆

1941年12月14日陸軍元帥威廉·凱爾特,提出為了保證以最少的陸軍兵力,輕鬆擊潰有登陸企圖的對手,德國應該要建立一個貫穿整個西歐大陸海岸線的防禦體系。

1942年3月23日希特勒同意了這個方案,並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固定防禦工事和可移動作戰部隊結合起來的綜合性防禦系統」,7月德國西線指揮官倫德施泰特,正式圈定了重要防禦區域,開始構造防禦體系。8月13日希特勒再次強調加固防禦,並給出了一個修建1.5萬個永久性防禦工事的指標。

而讓英美「法」盟軍無奈的是,他們運氣就這麼好,在8月19日的進攻之中所攻擊的城市,正好是防禦建築修建最完善的地區之一,但是都直接崩了牙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蘇聯猛攻柏林,駐紮它國的數百萬德軍,卻為何僅「觀戰」而不支援
假如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是蘇軍慘敗,後果將有多嚴重?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