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手機沒報紙,古代的政令、新聞如何傳播?教化四方又怎麼教化

沒手機沒報紙,古代的政令、新聞如何傳播?教化四方又怎麼教化

現代人眼界寬,世界上再是犄角旮旯發生的事情,往往第一時間就被世界各地的人所熟知。這是拜網路所賜,人人都是媒體,都是記者,都是播報員。都是發布者,也都是閱讀者。

往前一點,人們看電視、聽廣播、讀報紙,也能夠很快的了解到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可要是再往前呢?甚至在古代,人們怎麼知道別的地方發生的事情呢?口口相傳當然是最古老的方式,可那個太不靠譜,一件事經過三個人的嘴就不知變成什麼樣了,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式?

遒人和木鐸

先秦時期,甚至有人說從夏朝就開始有一種叫「遒人」的官員。這種官員通常的解釋是古代帝王派到民間了解人民疾苦的官兒。可他們還有一個使命,就是宣揚「教化」,而這教化中,就包括了最新的政令、精神以及新聞等。

木鐸是一種古代的響器,相當於一種手搖鈴。鐸分金鐸和木鐸。金鐸是戰場上用的,可以代替擊鼓,而木鐸則用於文事。《左傳》中曾引《尚書》中的記載,說每年到初春的時候,遒人就會搖著木鐸沿著路而來,他會告訴人們最新的政令和新聞。

遒人和木鐸,可算是傳媒行業最早的雛形了。

布告和露布

秦漢之時就已經有了「布告」。而且布告主要有種形式。一種信函、公文的方式,比如《史記》中記載:「呂氏所立三王……事已布告諸侯……」另一種則是我們熟知地張貼榜文。古代城市都有專門貼布告的「布告處」,什麼新政策、新事情、懸賞捉拿等等都在那看。這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戶外媒體。

露布其實也是一種布告,最晚在漢朝就有了。它是把事件和政令寫在布帛做的小旗子上,比如軍事捷報、大赦天下等等,由兵士騎馬一邊跑一邊高舉露布,有時還一邊大聲嚷嚷。

這應該是最早的多媒體,至少也是最早的「車身廣告」了。

邸報、小報和小本

邸報最早出現在何時還無定論,但很多人認為西漢時期就有了。西漢時候是郡縣制,各郡在首都都有辦事處,這些辦事處被稱為「邸」。這些邸中都有常駐官員,他們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將朝廷的決策、動態以及對本郡縣的指示等,寫在布帛、竹片上,傳遞給自己的郡縣。這就是最早的邸報。

隨著印刷術的出現,邸報也漸漸改為紙張印刷,其內容比原先要增加了許多。而唐時的邸報被認為是我國報紙的開端。從北宋開始,在民間還出現了「小報」,到南宋就頗為普遍。這種「小報」多是由民間製作,內容多是議論時局和政事。

「小本」是元朝時候流行的,印刷精美,也是民間刻印的。主要傳播的還是以朝廷消息為主,但增加了很多學術的、科技的包括經濟類的內容。小本可以看作是小報的一種延續。

其他

其他還有如刻在木牌上的牌報,印製在旗子上的旗報等,都是以前「露布」的延續。供人騎在馬上,一路走一路宣傳。而「揭帖」則有些類似於現代的宣傳單,一印就是一大堆,供人在市集、大路等地的人群中大量散發宣傳。

民間報房

報房原本是指邸報發出的地方。到了清初,在北京就陸續出現了民間的報房。主要是一些知識分子甚至級別較低的文吏抄寫刊刻奏章和邸報,這能讓他們貼補一些私人收入。民間報房在乾隆朝逐漸興盛,一直到光緒年間。再往後,就被新興的民間報紙所替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他是大清國,最後一位敢提刀上馬的王爺,也是抵抗外辱的民族英雄
原來二戰時候美國沒有空軍,那空戰都是誰打的?兩支部隊特別厲害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