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

睡眠佔據了寶寶生命的大部分時間,在新生兒時期寶寶的主要任務就是睡覺。但並不是每個寶寶都肯乖乖睡覺,新生兒睡眠問題讓爸媽頭疼,新生兒不愛睡覺,睡覺的時候哭鬧不停等,都要及時處理好,讓寶寶能夠安心睡個好覺。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是很常見的現象。寶寶可能是因為吃太飽了、餓肚子了或者尿布濕了、衣服太緊等原因而造成睡不踏實,爸媽只要好好找出孩子睡不踏實的原因,然後對症解決,很快就可以讓寶寶睡得安穩了。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的表現:容易驚醒,睡眠質量不高,而且很愛哭鬧,經常發出各種哼哼的聲音,而且寶寶的氣色也不太好。

新生兒睡覺不踏實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主要有以下五個。

1、吃太飽或餓肚子了。

寶寶吃得過飽,腹部脹得難受;或吃得不夠飽,餓肚子了,都會哭鬧不停。解決方法:新生寶寶按需餵養,爸媽不要一下子給寶寶吃太多,也不要讓他餓著了。

2、尿布濕了。

如果尿布濕了,媽媽沒來得及給寶寶更換,也會造成寶寶哭鬧,不肯睡覺。解決方法:寶寶尿布濕了要及時更換,讓他有一個乾爽舒適的環境,這樣寶寶才能安心睡覺!

3、衣服太緊、被子太厚。

這些都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對於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情緒的寶寶來說,只能通過大哭來申訴了。解決方法:新生兒衣著要適宜,要選擇柔軟、寬鬆的衣服,蓋的被子也要寬鬆和透氣。

4、蚊叮蟲咬。

如果有蚊子或者濕疹找上寶寶了,也會讓寶寶大哭不停,因為這些都會使他感到皮膚瘙癢難耐。解決方法:爸媽平時護理,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身體有沒有紅紅的小疙瘩。

5、缺鈣。

寶寶缺鈣也會出現哭鬧。解決方法:爸媽可以給寶寶檢測一下微量元素。如果寶寶缺鈣了,爸媽要注意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也可以多給寶寶晒晒太陽,這樣可以促進鈣的吸收。

新生兒睡眠時間

寶媽們都知道睡眠對於寶寶的發育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很多的寶媽都會很在意寶寶的睡眠時間,特別是新生兒。現在,小編跟大家來了解一下新生兒睡眠時間表。睡眠是每個人正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睡眠能調整體況,消除疲勞,有利於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但是在每一年齡階段,對睡眠的時間要求是不一樣的。新生兒的睡眠時間是成人的2倍多,每天大約有18—22小時是在熟睡之中。剛剛出生的小寶寶沒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他需要一天24小時睡覺和吃奶,這樣才能正常發育和成長。總的說來,新生兒通常會一口氣睡上2~4小時,然後飢腸轆轆地醒來。

一般來說,新生兒一天大多睡16~20小時,當寶寶到3周時,睡眠時間大概是16~18小時,寶寶6周時是15~16小時。滿月後,比如說兩個月的寶寶,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比起剛剛出生時的睡眠時間已經減少了,每天平均15~16小時,且大部分睡眠時間會在晚上。寶寶滿周歲後,睡眠時間又會比以前要少一些,大約12~15小時,而當寶寶到4~5歲,每天至少需要10~12小時的睡眠。

新生兒睡覺呼吸急促

眾所周知,好的睡眠是寶寶成長的關鍵,但是有的新手媽媽發現新生兒睡覺時會出現呼吸急促。那麼,到底新生兒睡覺呼吸急促是什麼情況呢?有的媽媽發現自己的寶寶呼吸好快,像喘不過氣,非常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這種情況其實不必要擔心,因為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主要是靠腹式呼吸,所以您看見他的小肚皮一上一下的,而且他們的呼吸都比正常成人快,安靜的時候呼吸次數為每分鐘40次左右。寶寶本身呼吸心跳都會比成人要快,因此不必擔心。但寶媽要注意的是寶寶睡覺時的睡姿,還有不要因為怕寶寶冷而蓋得厚重使他呼吸有壓迫感。

另外,正常的新生兒安靜時的正常呼吸為每分鐘40次左右(正常成人為16~20次)。每分鐘呼吸持續超過60~70次稱呼吸急促。因為導致嬰兒睡覺呼吸急促的原因有很多,至於嬰兒睡覺呼吸急促是否正常還需要根據嬰兒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嬰兒自出生後會有睡覺呼吸急促的現象,並且身體並無其他不良反應的話多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是,如果嬰兒睡覺呼吸急促並且伴有其他身體不良癥狀的話就需要考慮是否是因為疾病因素引起的。

新生兒睡眠不好怎麼辦

新生兒睡眠不好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很多的家長都焦慮不已,也不知道為什麼寶寶睡得不好。所以,很多人想知道,新生兒睡眠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導致新生兒睡眠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當寶寶在晚上有大小便的時候,寶寶會哭個不休,入睡都困難,更不要談睡眠質量怎麼樣了。寶寶的胃容量小,進食次數比較多,如果半夜感覺肚子餓,自然也是會哭鬧不止。還有,缺乏安全感也是導致寶寶容易驚醒的重要元兇之一。媽媽的子宮對於胎兒時期的寶寶來說,是封閉、安全而且溫暖的。寶寶出生之後,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每天都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而這一切對於寶寶來說都是陌生的,或多或少都會存有恐懼感。

此外,寶寶膽子小,很容易被陌生人的行為動作驚嚇到。寶寶的神經系統還比較脆弱,如果在白天的時候寶寶受到驚嚇,晚上就很容易會睡得不安穩,老是醒過來。又或者,在睡覺之前寶寶玩得很嗨,使得精神不能很好平靜下來,從而導致入睡困難,這就是俗稱「鬧覺」。又或者,雖然是可以睡著,但是進入淺睡眠階段後很快又醒過來,並且很難進入深睡眠階段。

新生兒哭鬧不睡覺

1、新生兒哭鬧不睡覺的原因

中樞發育不完善:新生兒的中樞神經發育還不完善,日醒夜睡的條件反射尚未建立。如果白天睡的時間長了,夜間就不願入睡,爸媽不哄不抱便哭鬧不停。

爸媽晚上對寶寶反應不敏感:另外,爸媽勞累了一天身心都很疲乏,自然對寶寶飢餓、大小便的反應有點不如白天敏感,處理不及時的話,寶寶又是一頓哭鬧,自然就睡不了覺。

寶寶缺鈣:缺鈣的寶寶也容易哭鬧。由於體內缺鈣,寶寶容易受到驚嚇,尤其是在安靜的晚上,稍有動靜也會驚醒寶寶。患有結核、營養不良等慢性疾病的寶寶也常常在夜裡哭鬧,爸媽要重視這種情況。

2、新生兒哭鬧不睡覺怎麼辦

有意識地幫寶寶進行訓練:改變寶寶日夜顛倒的現象,把喝水、換尿布、吃魚肝油和鈣片等事,盡量都集中在白天做,晚上就盡量減少這些事項,好讓寶寶能夠睡得安心。

白天不要給寶寶吃得太飽:寧可少吃多餐,讓寶寶因為飢餓而醒來。這樣就可以大大增加寶寶白天醒來的次數,白天比較累,晚上自然就睡得香。

爸媽在白天多陪寶寶玩:輕輕彈彈或抓抓寶寶的腳底,讓寶寶腳痒痒的,自然就醒過來了。或者也可以逗逗他,讓他笑一下,做做深呼吸,干擾寶寶白天的睡眠。這樣,就可以促使寶寶白天少睡,逐漸建立起白天醒,夜間睡的習慣,做個乖巧聽話的好寶寶。

寶寶患病要及時治療:如果寶寶患有佝僂病、結核病、營養不良等疾病,爸媽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治療。這些疾病痊癒了,寶寶在夜裡哭鬧的現象也會隨之消失。

新生兒不睡覺怎麼辦

1、天氣太熱:天氣熱,寶寶會感覺很煩躁也睡不好的。

2、餓了或吃太飽了:寶寶吃多了,會難受得睡不著覺,太餓了會哭鬧個不停。

3、寶寶缺水,特別是吃奶粉的孩子。

4、尿不濕不舒服:尿不濕沒有經常更換,寶寶會不舒服的。

5、寶寶肚臍有異樣。

新生兒睡覺發出聲音

新生兒睡覺發出聲音的原因有多種,最常見是由於寶寶的中樞神經、呼吸系統都還沒有發育完成,偶爾會突然抽動一下,睡覺時會哼哼幾聲等,如果只是偶爾出現一次,是屬於正常現象,寶寶大一點後,就不會有聲音了。

但有些情況也需要媽媽加以識別,例如寶寶著涼了,流鼻涕,那就有可能是鼻涕倒流到喉嚨造成的現象。或者寶寶上火了,喉嚨發炎了,也會導致寶寶睡覺發出聲音,這就要注意及時就醫了。

新生兒睡覺時抽搐

什麼是新生兒睡覺時抽搐?新生兒睡覺時抽搐是一種正常現象,是大腦功能暫時性紊亂的一種表現,新生兒的大腦皮層發育尚未完善,所以四肢活動主要靠皮層下中樞來控制,因而會出現四肢不自主、無目的的抖動。隨著大腦皮層發育的逐步成熟,孩子四肢活動的「控制權」也逐步由皮層下中樞轉移到大腦皮層,四肢活動的這種不自主抖動亦逐漸消失。

有時候新生兒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如突然聽到聲音後,出現全身肌肉的抖動;由睡眠轉為清醒時出現的突然驚動,這些都很正常。除了全身或局部肌肉抽動外,常見的如眼球震顫、雙眼凝視、反覆眨眼、高聲尖叫、面肌顫動、前臂來回擺動等均是抽痙的表現。甚至少數新生兒表現為呼吸暫停、面色紫紺。

這個時候,家長無需過於緊張,只要用手輕輕按住其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其安靜。沒有裹包被的新生兒,只要扶住其雙肩或抱入懷中,也可以使其安靜下來。

若寶寶睡覺抽搐過於頻繁,這可能是因為寶寶缺鈣或者腦損傷引起的,家長需要引起注意,及時給寶寶補鈣或去醫院就診。

新生兒白天不睡覺

1、房間嘈雜、光線強烈刺眼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

2、寶寶先天營養不足,鈣質不足,會影響神經發育。

3、寶寶被爸媽抱慣了,如果突然就不抱他了,他當然不會睡得好,甚至是哭鬧。

4、被子蓋太厚,衣服穿得緊,寶寶捂得熱了,不舒服了,也會哭鬧不肯睡覺。

新生兒晚上不睡覺

寶寶晚上睡不安、哭鬧的原因有很多,爸媽檢查寶寶晚上不肯睡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睡眠條件:

看看是不是睡眠條件不好,寶寶睡得不舒服,被子蓋太多、尿布濕了或尿褲太緊等,都會使寶寶晚上睡不了覺。

2、缺鈣:

如果寶寶缺鈣,會導致睡眠不穩,爸媽應該及時給寶寶補鈣。

3、餓了:

寶寶如果吃不飽,當然會哭鬧個不停。對於寶寶來說,填飽肚子才是硬道理嘛。

4、生病了:

如果寶寶身體有異常情況,生病了也會不肯睡覺,這種情況爸媽要注意,一旦發現異常,應該到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5、白天睡太多:

這也是影響寶寶晚上睡眠質量的禍首之一,所以爸媽在白天可以適當的陪寶寶玩,那麼晚上寶寶就可以安心入睡了。

新生兒睡覺翻白眼

其實新生兒睡覺翻白眼這種現象是正常的,爸媽不用過分擔心。拿大人來說,因為我們都喜歡關燈睡覺,睡覺的時候,屋子裡就是一片漆黑,沒有光,眼睛對於是否完全閉眼就處在一種模糊狀態,所以人的眼睛有可能就處在沒有完全閉合的狀態之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睡覺翻白眼的情況了。所以翻白眼對於寶寶來說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一般來說有以下兩個原因:

1、寶寶只是累了:對於寶寶來說,當他們覺得累了的時候,想睡覺了,但眼睛還沒有合上,眼睛半眯,於是眼珠就自動的往上移,出現翻白眼的情況,用一種似睡非睡的狀態來達到睡眠的目的。

2、寶寶處在淺睡眠狀態中:寶寶基本都是在淺睡時翻白眼,只是翻白眼和抖動,面部其他部位沒有什麼異常,一般情況下是正常的,爸媽們不需太過擔心,等寶寶大一點這種情況自然就好了。

新生兒睡覺打嗝

新生兒睡覺打嗝怎麼辦?新生兒睡覺的時候打嗝是膈肌痙攣引起的。一般是正常的,不用藥物來治療,可以給寶寶口服胰酶散幫助消化就可以。

如果由於乳食停滯不化或不思乳食,打嗝時可聞到不消化的酸腐異味,可用消食導滯的方法,如胸腹部的輕柔按摩以引氣下行或飲服山楂水通氣通便(山楂味酸,消食健胃,增加消化酶的分泌),食消氣順,則打嗝自然停止。

寶寶若無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一般無需處理,通常打一會兒就可自行停止,除非發作時間較長,連續5-10分鐘。寶寶打嗝時一般這樣做:如果寶寶因吃奶後腹部脹氣、放下平躺時會打嗝,這是因為奶瓶開口小,嬰兒在吸奶的時候,因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氣,造成了脹氣。

因此爸媽可以在寶寶喝完奶之後,多抱一會兒,輕輕拍寶寶背部,或是輕柔按摩腹部來幫助排氣,以預防寶寶打嗝及溢奶。試著少量多餐的餵食法,或餵食後抱起寶寶拍背以加強排氣。喂一點溫開水或以有趣的活動來轉移嬰兒的注意力,也可以改善寶寶打嗝癥狀。不過如果寶寶頻繁地打嗝,同時伴有食慾變差、體重減輕或頻繁嘔吐,就應該帶寶寶到醫院做詳細檢。

新生兒黑白顛倒

新生兒黑白顛倒是怎麼回事?新生兒「夜啼」,也叫「睡顛倒」。就是新生兒晝夜不分,白天睡覺,夜間哭鬧不安。

新生兒「夜啼」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年輕的父母因護理不當,人為地使嬰兒夜間啼哭,就應進行科學護理,餵養,以便改正。即白天餵奶應定時定量,不要讓嬰兒睡覺過多。夜間除餵奶,更換尿布外,千萬不要打擾嬰兒的睡覺,使夜間睡的時間長一些。

如果新生兒不發熱,吃奶正常,夜間常啼哭,睡眠不實,易驚醒,頭部微汗,媽媽在懷孕期間有時小腿抽筋且未做治療,這種「夜啼」有可能與新生兒維生素D缺乏有關。

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低鈣,常出現上述夜啼,且發展為無熱性抽風,重者可出現喉痙攣。嚴重時,可導致新生兒窒息,甚至死亡。因此,要提高警惕。一旦懷疑新生兒有低鈣的可能,應及早就診。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並應多曬太陽,以促進維生素D及鈣的吸收。

新生兒睡姿

新生兒睡姿有仰卧、側卧和俯卧。一般情況下,寶寶最好不要用俯卧睡姿,因為這樣容易使寶寶窒息。新生兒睡姿最好是側卧和仰卧一起交替進行,即左側卧、右側卧和仰卧交叉進行。

1、 仰卧:仰卧利於寶寶的面部五官發育端正、勻稱,可以使肌肉放鬆,對心、肺、胃腸和膀胱等全身臟器不會形成壓迫感,還可以讓爸媽直接觀察到寶寶睡覺時的臉部情況。

但一般剛喂完奶的新生兒最好不要立即採用仰卧的姿勢,因為這樣容易引起寶寶吐奶,使乳汁沿著臉頰流入中耳內而誘發中耳炎。正確的做法是:喂完奶後,先抱起寶寶,讓他直立地靠在你的肩上,並輕拍他的後背,直到寶寶打出氣嗝,然後再讓他採用側卧的睡姿。

2、側卧:側卧有左側卧和右側卧。對寶寶來說,右側卧同時也增加了睡覺時的吞咽動作,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降低感染的危險,從而避免中耳炎的發生。

缺點是對於短胳膊短腿的寶寶來說這個姿勢不容易長久保持。另外,長期朝同一個方向側睡,可能會使頭部及臉部左右形狀產生大小不對稱。

3、俯卧:有利於頭部面部輪廓的塑形,但容易堵塞寶寶的鼻嘴,造成窒息的危險。且該睡姿是導致寶寶猝死綜合症(SIDS)最直接的原因。

除了俯卧睡姿是最不提倡的,其餘兩種睡姿有利有弊,為寶寶選擇舒適的睡姿,並經常為寶寶變換睡姿,避免頭型不正。

新生兒側睡

新生兒睡覺一般的睡姿都是仰睡,仰睡可以防止心臟等臟器受到壓迫,但是,仰睡容易把頭壓的太扁。因此,有的媽媽就會讓寶寶選擇側睡的方法,側睡還有利於寶寶儘快學會翻身。在此,媽媽就想了解新生兒側睡好嗎? 新生兒的睡姿的種類有側睡、仰睡、俯睡。新生兒側睡的好處:避免窒息:寶寶萬一發生嘔吐,右側卧可使口腔內的嘔吐物從嘴角流出,不會流入咽喉,從而避免引起嗆咳、窒息。停止呼嚕:如果寶寶有打鼾的現象,可以試著把他的身體側過來,小呼嚕就可以停止了,呼吸也會更順暢。有助消化:讓寶寶右側卧,有利於胃內食物順利進入腸道。新生兒側睡的缺點:影響耳形:長時間側睡,會使寶寶的耳部輪廓經常受壓,可能導致變形。

新生兒側睡有好處也有壞處,側睡雖然不算是最好的睡姿,但是側睡比俯睡更有利於新生兒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