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言為什麼害死了蘇格拉底?古希臘城邦的「流言蜚語」現象

流言為什麼害死了蘇格拉底?古希臘城邦的「流言蜚語」現象

在古希臘,流言是一種武器,它可以用來追求公平、報仇雪恨,甚至毀滅哲學家。流言蜚語,搬弄是非,在古今中外都談不上美德,古希臘時期尤甚,城邦里的普通人無權無勢,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說三道四和散播流言往往是最可靠手段。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流言可以殺人,從某種角度說,蘇格拉底正是死於流言蜚語。

流言蜚語的誅心之罪

蘇格拉底平易近人,經常走到市場上與人討論看法,切磋哲學,他與人交談的方法十分獨特,被稱為「蘇格拉底式對話」。一般來說,他常問別人一個看似十分簡單的問題,例如「什麼是勇敢」,然後順著對方的回答不斷追問,只用幾句話,肯定讓回答的人錯漏百出,啞口無言。

他不像其他哲學家一樣,給出一套系統的觀點和看法,相反,他的哲學旨在以詰問使別人察覺到自己的無知。蘇格拉底總說一句話:「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對一切皆無所知。」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蘇格拉底的談話往往會得罪別人,讓別人覺得他十分傲慢,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揭露別人的無知。

蘇格拉底通過提問,得罪了無數人,於是他被雅典人裁定為有罪,將被處死,他的罪名有兩項:其一,荼毒青少年;其二,不敬雅典眾神。蘇格拉底的罪責,在現代人看來,完全子虛烏有,堪稱誅心之罪。

但在希臘人的流言蜚語中,蘇格拉底的「罪行」十惡不赦,尤其是荼毒青少年的罪名。蘇格拉底確實喜歡跟青年進行哲學討論,但這是因為青年人善於接受新事物,思維也更活躍。其實,蘇格拉底自己知道這個罪名根本不是他被控的真正原因,在柏拉圖寫的《申辯篇》中,蘇格拉底說過,教化青年從來不是他真正關心的事情。正如柏拉圖所說,一旦認真考究這個罪名,便會得知蘇格拉底之死有另一層原因:城邦平民不喜歡他,於是準備用流言蜚語害死他。

除了「蘇格拉底式對話」得罪了無數被提問的人,蘇格拉底的哲學還有一個特點使他被城邦平民所討厭。相對於其他哲學家,蘇格拉底更愛討論善惡和道德的問題,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與大街上的人對話,蘇格拉底不能跟人聊宇宙起源之類的本體論問題,普通人感興趣,並且能夠理解的話題只有善惡道德,即關於行為的對與錯。

於是,被蘇格拉底詢問過的人,都生出了一種看法:蘇格拉底總是挑戰所有人都接受的看法,他總是懷疑雅典人的價值。由此,一些猜忌他別有用心的流言蜚語就傳開了:蘇格拉底支持雅典的敵人斯巴達,蘇格拉底想要毀滅雅典。這種流言蜚語經過發酵,不斷被添油加醋,說他不事生產,卻能夠在雅典生活這麼久,大概是斯巴達安插在雅典的思想毒藥吧。

流言蜚語傳得久了,最終會形成輿論大潮,就連希臘的著名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也曾在劇作《鳥》(The Birds)中,言之鑿鑿地把一群支持斯巴達的青年人描述為「被蘇格拉底化的」(Socratified)。由此可見,流言蜚語不斷羅織蘇格拉底的罪責,把一個哲學家的學術探討描述成了「叛國」行為,最終在流言蜚語的脅迫下,蘇格拉底竟真的以荼毒青少年的罪名被處死。

流言蜚語固然害死了蘇格拉底,但除了形成眾意外,在古希臘,流言蜚語還是城邦平民的一種語言武器。

古希臘人的語言武器

古希臘的文學經典經常以復仇為母題。復仇者一般來說都是武藝超群的英雄,比如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希臘第一勇士阿基里斯(Achilles)為給好友帕特洛克羅斯(Patroclus)復仇,在決鬥中殺害了特洛伊的赫克托耳(Hector)。但回到現實,如果希臘平民既沒有過人之勇,也不夠足智多謀,更沒有權勢,即便他有一肚子冤屈,又要如何伸張正義,如何復仇?這時,流言蜚語就成了平民們的武器。在古希臘,無論男女老幼、自由人還是奴隸,社會各階層都熱衷於傳閑話,使流言蜚語得以跨越身份藩籬,得以迅速傳播。

古希臘人將「流言」看做活的東西,荷馬史詩形容流言蜚語是宙斯的使者,總是將消息傳至四方。雖然師爺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學生是柏拉圖,柏拉圖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在某種程度上就死於流言蜚語,但亞里士多德仍舊認為,喜歡聽流言蜚語無傷大雅,是令人愉快的消遣。

雅典作為希臘城邦的代表,雖然文明發達,但法律並不健全,流言蜚語能夠置人於死地並不是誇大其辭,因為雅典法庭的判決並不基於真憑實據,而是通過判斷被告的人格品質來最終裁決,因此法庭上的語言對抗總會變成唇槍舌劍的人身攻擊。被告最害怕的就是仇人到處散播流言蜚語,一旦陪審團聽到了謠言,並最終相信,那麼當事人便可利用陪審團借刀殺人。

在古希臘,人口密集的市集最容易傳播流言蜚語。雅典演說家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曾記載一樁訴訟案,被告狄奧多羅斯(Diodorus)指控仇敵派人到市集散播謠言,影響了公眾輿論,對自己不利。德摩斯梯尼也曾指控對手梅迪亞斯(Meidias)對自己惡意造謠中傷。據稱詩人卡利馬科斯(Callimachus)也經常在人群聚集的廣場上,當眾講述自己如何遭到對手的粗暴對待。從以上例子能看出,流言蜚語大多都跟法庭訴訟有關。

在雅典法庭,女人沒有出庭的權利,如果女人被告,她必須請求男親屬幫忙出庭,但女性有權利散播流言蜚語,以輿論針對仇人。德摩斯梯尼在演講辭《反對阿里斯托革頓第一篇》(Against Aristogeiton 1)記載了被告阿里斯托革頓(Aristogeiton)涉嫌忘恩負義,並粗暴對待女事主佐別亞(Zobia)的案件。在這樁公案中,女事主曾經救助過阿里斯托革頓,但被告卻恩將仇報,不僅凌辱女事主,更威脅把她販賣為奴。可惜女事主無法在法庭上為自己申辯,但她向熟識的雅典朋友傾訴如何遭受虐待,一傳十,十傳百,流言蜚語輾轉傳到法庭,最終成為毀滅阿里斯托革頓人格形象的關鍵證據。

當然,除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流言蜚語還可以直接煽動他人行兇。在演說家呂西亞斯(Lysias)經典演講詞《論埃拉托色尼的謀殺》(On the Murder of Eratosthenes)中,殺人案嫌疑人尤菲利托斯(Euphiletus)在庭上指控妻子不忠,因此他有合法理由殺死情夫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但刨根問底,陪審團發現,本案關鍵證據是基於某位老婦人的一面之辭,而這名老婦人是受到死者埃拉托色尼舊情人的指使。呂西亞斯描述說,該名舊情人難忍失戀的痛苦,所以透過散播尤菲利托斯妻子不忠的流言蜚語,借武藝高強的尤菲利托斯之手殺死舊愛埃拉托色尼。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見識了希臘流言蜚語的威力,這些經由人們舌頭傳播的句子,堪比刀劍,傷人於無形。

希臘流言蜚語的歷史意義

人們都說,流言止於智者,可是智者不夠多,阻不了大眾輕信流言,何況連蘇格拉底這樣的偉大智者,都被流言蜚語殺死了。牛頓曾說過:「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當希臘人開始相信流言蜚語,並將其視為代表事實的真知灼見,那麼流言蜚語就會成為一股可怕的力量。

在希臘,當流言蜚語取代邏輯和道德,成為人們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的準繩時,社會秩序無可避免地進入惡性循環中,與難聽的忠言相比,人們更願意相信他們周圍的人,可是這種信任最終都會變成喪失主見的盲從。古希臘的流言蜚語現象,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因為人們的行為不理性,寧可相信謠言,也不打算自己判斷真偽,這為古希臘最終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參考文獻:

《申辯篇》(Apologia)柏拉圖(Plato)

《克拉底魯篇》(Cratylus)柏拉圖(Plato)

《論埃拉托色尼的謀殺》(On the Murder of Eratosthenes)呂西亞斯(Lysias)

《鳥》(The Birds)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

《歷史》(Historiae)希羅多德(Herodotu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廁讀大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男子與50隻鳥埋在同墳墓,考古學家:他的職業出現在遊戲中
俄羅斯5000年古墓中的彩色岩畫,有「兔子人」「烏鴉人」等

TAG:廁讀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