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觸樂夜話:一個來歷不明的節日

觸樂夜話:一個來歷不明的節日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昨天是「電子遊戲節」。

直到我的同事揮舞著手柄,一邊拍著我的肩膀一邊說:「還寫什麼稿子,電子遊戲節來了,我們去玩遊戲吧!」我才意識到這一點。

我之前從沒聽說過什麼「電子遊戲節」。網上資料說,這個節日定在每年的7月8日,也有一種說法是9月12日。區別據說在於,昨天那個節日叫做「電子遊戲節」(Video Games Day),9月12日的叫做「國際電子遊戲節」(National Video Games Day),但人們經常把這兩個稱呼混在一起,難分彼此,到底哪天過節,眾說紛紜。

我掃了掃其他的社交媒體,發現的確有一群人正在進行節日狂歡。他們翻出了多年之前的老遊戲,和朋友們玩樂通宵,打個暢快。

也就是說,今天你可以什麼都不做,花一整天的時間玩經典老遊戲

沒人能說清楚它究竟是怎麼冒出來的,這個節日的出現就像618、雙11一樣神奇。有據可查的歷史是:1991年,一位名叫大衛·厄爾(David Earle)的人在一本專門記錄美國節日的出版物《Chase』s Calendar of Events》上添加了一筆,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電子遊戲節」。

這或許就是「電子遊戲節」的起源

曾有一些熱衷於遊戲歷史考古的玩家們對這個節日追本溯源,試著找出大衛·厄爾是誰,他又為什麼要在日曆上加入這樣一個節日。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就是一筆爛賬,隨它去吧。」

誰又真的關心大衛·厄爾的生平呢?世界上大概有幾千個古怪離奇的節日,分給遊戲玩家們一兩個也無妨。還有人願意花上一整天時間,追著大號乳酪從山頂跑到山腳,用西紅柿向對面路人的面部狠狠來上一擊,相比起來,玩一天20年前的老遊戲甚至平淡得有些乏味。

人們需要一點兒儀式感,好給一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行為找一個合理的動機。好比說,戴著一頂高帽,穿著一點也不合身的黑袍和斗篷招搖過市,看上去像個傻瓜蠢蛋,但如果這天是你的畢業典禮,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有時候,節日的存在提醒人們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說,在母親節該去給媽媽買一束花,在情人節該和喜歡的人一起玩《胡鬧廚房》。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們容易遺忘一些應該記住的事情,節日正是一個引子,讓人們重新回憶過去。

還有些時候,節日像是一種共同製造的幻覺,或者是消費社會的集體狂宴。商家們扯開嗓門,大聲叫嚷道:「買下這件物品,等於賺了10萬元」「驚天減價,含淚讓利!今日一單虧百元」,廣告們此起彼伏,構成一種彼此印證、相互補充的奇異世界觀。「節日」被用來製造某種狂歡的場域,「購買」與「消費」成為參與狂歡的最主要途徑。

……但誰在乎呢?夏促總不能不參加。反正不管是什麼節日,我都會拿起手柄。「雙十一」有沒有都可以,但遊戲打折可沒法不買。「買100送50」的紅包可以不領,但PS平台會免遊戲的羊毛不薅不行。

我為了《底特律:成為人類》重新充起PS會員

「電子遊戲節」看上去挺奇怪的,像是某個玩家靈機一動的產物。不過,對那些忙於工作、離開遊戲已久的玩家們來說,這個全身都透露著古怪與隨便的「電子遊戲節」或許就是他們重新打開主機,和許久不見的老朋友們敘敘舊的契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祖先:人類史詩》:探究1000萬年前猿類的進化與崛起
一款未能完成的「玩具總動員」遊戲

TAG: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