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為什麼我們很難區分外國人的臉

為什麼我們很難區分外國人的臉

我們經常會覺得外國人長得都一樣, 對於一個種族,這意味著其他種族的個人很難區別。有些人稱之為「其他種族效應」。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研究發現,我們天生就會處理——或不處理——基於種族的面部差異。這個過程發生在我們思維過程最早的過濾器中。相關論文本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這項新研究由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家Brent Hughes領導。論文提出了最重要的問題:當我們觀察另一個種族群體的成員時,他們的實際身體特徵是否在我們的腦海中模糊不清?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是17名白人,他們躺在功能核磁共振掃描儀內觀察研究顯示器上的白人和黑人面孔。研究人員則觀察參與者的高級視覺皮層,以確定其對白人面孔差異和黑人面孔差異的敏感性。

他們的發現證實了之前的研究,參與者確實會表現出更大的個性化傾向——能夠很好識別自己種族面孔的差異,但對其他種族的差異識別則較差。Hughes的研究更進一步證明了這種傾向有多深:它深入到了我們最早的感知過程中。Hughes在論文中寫道:「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對其他種族面孔的偏見出現在感官知覺的早期階段。」

注意到自己種族成員之間的差異,而非其他種族成員之間的差異,這種行為的影響非常深遠。這些早期的感知可以級聯,影響下游的信念和行為。其影響範圍可以從令人尷尬到改變人生:試想當我們在一樁犯罪中選擇了錯誤嫌疑人時會發生什麼?Hughes說:「如果我們把個人看作一個廣泛社會群體中相似或可互換的部分,我們就更有可能得出負面經驗。」

此前的研究發現,「其他種族效應」同樣存在於白人以外的人群中。但是Hughes不願意將他的發現擴展到假設黑人也會在高級視覺皮層中對白人面孔「去個性化」。因為這涉及到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看法。「最終,少數群體成員接觸到的多數群體成員比多數群體成員接觸到的少數群體成員要多,接觸不同群體的個體可能有助於視覺系統發展專業技能,從而降低這種影響。 」Hughes說。

Hughes認為,這項研究不應該被解釋為「你們在我看來都一樣」的借口。「這些影響並非無法控制,這些感知中的種族偏見是可塑的,受個人動機和目標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態度、動機和目標可以塑造視覺感知過程。」 他說。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界SciMall 的精彩文章:

凍結肥皂泡的「雪景球效應」,科學解釋看這裡
重置列印技術構建液態金屬三維結構

TAG:科界SciM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