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如何應對網路噴子?這些社交媒體交出了答卷

如何應對網路噴子?這些社交媒體交出了答卷

如果互聯網上也有類似「打四害」的活動,想必許多網友都認為網路噴子絕對會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而所謂的「噴子」,具有毫無邏輯、不以事實為依據、言辭刻薄等特點,作為其活躍棲息地,社交網路也早已承擔起各自的責任,陸續對這類用戶採取了相關措施——從關鍵詞過濾,到面向用戶開放拉黑刪評許可權,再到「信息繭房」,但究竟哪種手段才能真正發揮效果呢?

【關鍵詞過濾+彈窗提醒=良心發現?】

日前據美國科技媒體CNET報道顯示,Instagram一直因為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打擊網路欺凌而受到抨擊,而近期Instagram方面表示,他們將採用人工智慧技術適度干預用戶發布攻擊性評論的行為。

如何應對網路噴子?這些社交媒體交出了答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為了便於理解,該報道中舉了一個例子,當一位用戶在輸入「你長得太丑,看起來很愚蠢」並試圖發布時,系統便會發出一條通知,詢問該用戶是否確定要發布這條評論。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準備開噴的網友詐一下看到這樣彈窗提醒,說不定還真的會心虛改口。

然而溫和的提醒如果還是喚不醒一些鐵了心的用戶,那麼Instagram也留有後手。據負責人亞當·莫瑟里(Adam Mosseri)的博文顯示,其還在測試一種名為「限制」(Restrict)的新工具,將能阻止用戶與路人看到包含辱罵詞的評論。並且那些發表不當言論的用戶也會收到消息,告知其評論將會被限制。

如果再把推特的「mute」功能算上,不難發現這些海外社交平台在防止網路欺凌與無意義謾罵的時候,大多數採用了關鍵詞過濾方針,也就是對傳輸信息進行預先的程序過濾、嗅探指定的關鍵字詞,並進行智能識別。但這類技術其實應用得極為廣泛,例如攔截廣告郵件、識別灌水文字等方面,都用得上這種關鍵詞過濾技術。

如何應對網路噴子?這些社交媒體交出了答卷

技術是好技術,但可惜網路噴子也不都是那麼老老實實一口一個「醜陋」或「愚蠢」來罵人。倘若其「進化」出了新的詞語,而關鍵詞過濾技術並沒有實現收錄,那麼這一技術在實際使用中能發揮的作用,就會比預計得要小得多了。

【開放用戶許可權:刪評拉黑一條龍】

作為Instagram背後的科技巨頭,社交媒體代表平台Facebook同樣也在面對攻擊性評論帶來的負面影響。不過早在去年10月,Facebook就宣布為解決網路欺凌將推出新的工具,除了搜索和阻止攻擊性詞語的發布之外,還包括一次隱藏或刪除多個評論,並允許第三方代表受害者報告欺凌等措施。

如何應對網路噴子?這些社交媒體交出了答卷

在Facebook上,用戶面對攻擊性評論所能採取的措施明顯就豐富了許多。並且官方還特別指出,「允許別人代表受害者來報告」這項措施,是考慮到一些用戶或許會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認識欺凌者,而不敢上報等情況。

由此看來Facebook考慮得已經比較周全了,如果非要挑刺的話,按照這類平台通用的慣例,當用戶舉報基數達到閾值就會被動觸發平台的拉黑機制,進而封禁被舉報的賬號。但在舉報基數達到閾值之前,這些網路噴子依舊還是能夠為所欲為。

同樣是在去年,微博宣布為進一步控制人身攻擊內容的蔓延、提升博主對於評論內容的管理體驗,促進平台生態良性發展,試行「博主拉黑禁評」策略的升級版。如果某一個賬號被博主刪除評論並拉黑,那麼其將在「全站範圍」內被禁用評論功能3天,並且粉絲量在10萬以上的博主能夠搶先享受測試該功能。

如何應對網路噴子?這些社交媒體交出了答卷

這回懲處辦法是說明了,「療效」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預期。然而被消滅的不僅僅是噴子與杠精,甚至一些正常的討論或闢謠內容,都遭到「大V」及營銷號的刪評拉黑。因此也有不少觀點認為,微博給予了頭部用戶過多的權利,這些權利在遭到濫用之後,或許反而會帶來難以預測的災難。

如何應對網路噴子?這些社交媒體交出了答卷

【信息繭房:每個人都開心的社交環境?】

那麼除了刪評拉黑之外,有沒有別的辦法,能從根源上為每位網友營造出舒適的討論空間呢?

還真有,就是通過演算法進行個性化推薦,形成信息繭房。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演算法,只給用戶推薦那些他喜歡的信息,推薦那些與他有同樣興趣愛好特徵的用戶,令其永遠只與那些意見相同的網友接觸,從「根源」上實現「一直上網一直爽」。

如何應對網路噴子?這些社交媒體交出了答卷

誠然這種做法看上去有些極端,然而在實際的網路生活中卻已經開始被應用。據外媒MEL Magazine近期的一篇文章顯示,由於TikTok(海外版抖音)的演算法分發技術,使得不少LGBTQ用戶在這裡找到了好友,甚至獲得了認同感,而他們的言論也免於遭受其他不同意見的訪客反感。

因此很快就有網友反應過來,或許對於那些保守派來說,他們同樣可以在TikTok上怡然自得,因為他們在平台上獲取的推薦內容也是按照其偏好進行分發的。

但這種微妙的操作背後,也給用戶帶來了一定風險。最為明顯的是當網路信息繭房一旦生成,群體內成員與外部世界的交流就會大幅減少,而長期生活在信息繭房中,也容易使人產生盲目自信、心胸狹隘等不良心理,思維方式必然會將自己的偏見認為是真理,從而拒斥其他合理性觀點的侵入;其次,當內部成員與外界接觸交流的機會變少,甚至有可能會脫離整個社會的發展。

如何應對網路噴子?這些社交媒體交出了答卷

然而即便已經有不少學者針對其危害進行闡述,但作為網路用戶來講,他們無法直觀可能造成的危害,但是信息繭房帶來的當下快樂,確是真實並觸手可及的。

由此來看,其實就現階段而言,每一個平台針對此類用戶的手段和策略其實都稱不上完美.可如果要從中進行選擇的話,不知你認為哪種手段更有效率,也更能發揮凈化網路的功效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新一代昂科拉或今年下半年上市 搭1.0T/1.3T動力
以時尚和年輕之名,OPPO擴展了Reno產品線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