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死後,各界自發悼念,他母親說:我很欣慰,兒子死得不太冤枉

魯迅死後,各界自發悼念,他母親說:我很欣慰,兒子死得不太冤枉

提起魯迅先生的名字,幾乎所有人都不陌生,魯迅原名周樹人,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奠基人,也是新文化運動的推行者,毛主席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新文化的方向。」魯迅先生曾在醫學院進行學習,不過最終選擇文學領域,對此魯迅在《藤野先生》中曾說過,自己受到一部戰爭片的影響,認為救國民最重要的是救思想,因此選擇棄醫從文。

回國之後魯迅先生在浙江師範任職,後來受蔡元培邀請前往教育部工作,這段時間內魯迅先生對於現實世界的苦悶十分失望,因此醉心於新文化運動改革,1918年開始使用魯迅這個筆名發表文章。

魯迅作品廣泛,形式多樣,領域涉及小說、散文、詩歌等方方面面,許多作品都入選了語文課本,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作品中針砭時弊,批判現實世界的不滿,其思想不僅影響了整個中國,在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魯迅先生的眾多成就離不開母親的教導,魯迅母親名為魯瑞,從未上過學,那個年代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魯瑞卻不想淪為芸芸眾生,沒有人教導就自己找來哥哥們的書看,遇到不認識的字虛心請教先生,靠著自身努力終於擺脫了文盲的境地。

讀書認字的魯瑞思想上也發生了眾多變化,對於新鮮事物十分好奇,清朝末年來自西方勢力的衝擊,讓清政府內部開始出現思想解放,女性開始尋求地位增加,很多地方廢除了「裹腳布」的陋習,但是這一「傳統」延續了上千年,怎會輕易的被接受。

魯瑞的父親曾在京城當官,算得上是大戶人家,除了不被准許讀書之外,魯瑞自幼接受傳統家庭教育,待人和善,富有同情心,經常施捨給窮人,許多女性畏手畏腳,明明不願裹腳卻甘心向現實妥協,而魯瑞不同,認為接受新思想才能進步,堅決不再裹腳,對此家人曾說魯瑞這是在向洋鬼子學習,對此魯瑞並未反駁,也沒放在心上。

據說魯迅先生曾給母親寫信,讓她「放足」,沒想到魯瑞早已經這樣做了,她還經常勸說家族裡的男人剪掉辮子,對於新事物充滿鑽研精神,70歲的時候還跟年輕人學習刺繡與織毛衣,絲毫不輸給年輕人,魯迅先生曾說如果母親年輕二十歲,說不定能成為改變傳統的女英雄。

北伐戰爭爆發以後,誕生了許多新時代女性,她們開始追求自身美感,走在時代前沿的魯瑞自己剪了一個時髦的髮型,雖然現在看來是最普通不過一件事,但是在那個年代,封建禮教的約束下,別說自作主張了,女子都要聽從父母公婆的話,只有聽命的份,哪有人想魯瑞這樣富有反抗精神呢。

曾經魯迅貪玩惹惱了爺爺,竟然要動手打他,還是母親魯瑞站了出來,說道孩子們的事情就應該自己解決,解決不了也還有父輩們,爺爺認為說得有道理,於是不再打罵魯迅,魯迅少年時科舉制依然盛行,人們為了做官還得在束縛性極大的八股中寫文章。

魯瑞認為時代變了,科舉只能培養沒有思想的人,因此不顧家人反對,想辦法籌集學費,送魯迅去江南讀書,後來魯迅出國也是母親一手操辦,酷愛學習的魯瑞自然支持兒子出國深造,與當時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舊社會不重視女性教育,甚至持有反對態度,耐不住魯瑞的求學精神實在太強,晚年時還經常讓魯迅給她讀一些時政報刊。

在那個艱苦的年代,魯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三個兒子,將他們全部培養成才,很多人都知道魯迅先生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一個素未謀面的女子竟成了自己的妻子,對於同樣接受新思想影響的魯迅先生來說,根本無法接受,最終釀成一段悲劇,而這段悲劇卻是母親一手造成的。

魯瑞畢竟生活在舊時代,那個時候包辦婚姻盛行,魯迅先生常年在外求學,母子二人經常分別,因此魯瑞就像給兒子物色一個媳婦,歸根結底也不算過分,只是那個時代的限制罷了,對此魯迅先生雖然不滿意,但是也理解母親的做法。

後來魯迅先生病逝,消息傳回之後,母親魯瑞十分悲痛,卻沒有在外人面前痛哭失態,等到外人都走了之後,魯瑞才號啕大哭,當時文學界都表達了對魯迅先生的悼念,對此魯瑞十分欣慰,直喊:「兒子死的不冤枉」,總而言之魯瑞開明樂觀,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值得所有人敬佩。

參考資料:

【《魯迅母親:魯瑞》、《魯迅研究文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皇帝問一貪官:朕沒錢怎麼辦?貪官說:抄家就有了,皇帝說:陞官
中國和別國合夥打一場勝仗,領土卻被別國分了,還說:中國沒出力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