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唐玄宗喜歡用外國人當高級將領?四個原因埋下安史之亂伏筆

為何唐玄宗喜歡用外國人當高級將領?四個原因埋下安史之亂伏筆

唐玄宗在位四十三年,開元、天寶時期,唐朝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繁榮,都達到當時世界頂峰,直到發生安史之亂,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自此再不復大唐盛世榮光。

當時安祿山為三地節度使,中國東部、北部大片土地都在他的管轄內。唐代邊防軍隊一共四十八萬,而安祿山獨自擁有十八萬,可以說掌握了將近三分之一邊防軍力。而在安祿山手下也用的都是胡人番將。縱觀中國歷史,外患一直不絕,可唐玄宗為何如此放心將國防重任交在外國人手裡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唐朝武力太盛。從唐太宗始,對外所向無敵,四周都成中國藩國,對唐俯首稱臣,四時朝賀,尊唐太宗為「天可汗」。所以導致唐朝領導者忽略了民族界限,失去警惕之心。當時大量外國人在長安當官,文官武將,根本沒有什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說法。

還有個說法,就是說唐代君主本身就有胡人血統。李淵的母親就複姓獨孤,乃是鮮卑族人。李世民的母親姓竇,外祖母複姓宇文,也是鮮卑大姓。唐高宗的母親複姓長孫,也為胡人。所以唐代統治者對胡漢界限並不是那麼分明。

第三個原因,就是當時兵役制度的改變。唐代最開始實行的是府兵制,但是後來天下太平,政府對於軍人不重視,權貴經常借士兵去干苦役,地方軍官又對士兵各種欺壓,導致逃亡者眾,一般老百姓不願意當兵。而唐朝又富裕,於是花錢僱傭外國窮人當兵,導致邊疆逐漸都成了外國軍隊。

第四個原因,就是當時宰相李林甫所操縱。當時唐朝有「出將入相」的說法,駐邊大將可以入朝為相,而李林甫生怕大將入朝,對自己的權位有所威脅,所以想辦法要堵住「出將入相」之路。於是向唐玄宗建議,任用胡人為邊將,胡人不熟中原文化,基本不太可能入朝為相。當然他對唐玄宗不是這麼說的,他說「胡人孤立無黨」,只能盡忠唐玄宗一人。唐玄宗聽了認為很有道理,於是高仙芝、安祿山、安思順等人相繼出任節度使,造成「諸道節度盡胡人」的局面。

至此,安史之亂早已註定,無非早晚而已。而紅顏禍水楊貴妃,可以說是生不逢時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文人的嘴,信了才有鬼!那些感動我們的古詩詞背後藏了什麼貓膩?
沒有空調wifi西瓜的古人是如何度過夏天的?鬼點子也不少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