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天我們主要說的是二簡字這個很奇異的東西。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我國政府建國後對文字改革一直有一個執念:「先把繁體字變成簡體字,然後通過歸併和縮減筆畫把簡體字數量變少以及筆畫更簡單,最後再用拉丁字母來替代簡體字。」

這個過程稱為漢字拉丁化。

現在看來這種想法很荒謬,但實際上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是一種特別天才的構想,尤其在中國建國之初95%以上的人民群眾都是文盲的情況下。

如果漢字拉丁化可以實現,那麼一個普通人在一個月內就可以實現「能讀能寫」,可以讓當時的中國如同神話一般的提升識字率。

順便一提,最初提出漢字簡化規範的是錢玄同,1927年後的國民政府也制定了漢字簡化的相應標準,但民國時期的漢字簡化計劃只是為了方便書寫

建國後的50年代,一簡字發布;

然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簡化簡體字的簡體字應運而生,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在1975年5月提出來的《第二次簡化漢字方案》

1977年10月開始試用;

1978年3月,教育局宣布開始在教科書上試用二簡字。

二簡字表一共753個新字,而常用漢字數量是3700多個,也就是佔了1/5。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但是,推行後,人們才發現二簡字不僅難認而且字形相當的難看。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當時的參考消息、人民日報等報紙率先試行二簡字,字形怪異不說,連含義都讓讀者困惑,比如「副」、「傅」、「付」三字都歸為「付」,「副總理」改為「付總理」,讓人以為是付姓總理。

「轉載」我國曾推行比現在簡體字更簡單的二簡字,為何失敗了

但最讓人難受的是,二簡字表裡的一些新字,不僅破壞了漢字的優美字形,甚至連辨認都讓人出現了困難。

如上圖所示,捂住右側的漢字,你根本不會知道左邊的二簡字是什麼意思。

由於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嚴重的使用混亂,

1978年4月,教育部撤回在教科書上試用二簡字的決定。

1978年7月,《人民日報》停止試用二簡字。

1978年9月,全國所有報刊雜誌停止試用二簡字。

從試用到停止使用,一年時間都不到。

然後,二簡字又重新被「不那麼缺胳膊少腿」的簡體字所替代。

後續的影響就是,漢字拉丁化的計劃被廢除了。

(雖然直到1986年6月才從政府條文角度廢除二簡字,但實際上由於用戶體驗太差,在1978年下半年後二簡字就被事實棄用了)


本文摘自:暢聊古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