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如何讓孩子從小就能自發學習?這個方法最偷懶且最有效

如何讓孩子從小就能自發學習?這個方法最偷懶且最有效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如果能夠實現一個關於教育的願望,你希望是什麼?幾百位家長中,幾乎百分之七十的家長都選擇了:孩子自發學習。

為什麼不是「孩子變得更聰明」?因為哪怕只憑直覺,也能預感到只有高智商貌似沒太大鳥用——聰明的熊孩子比比皆是。

我小時候班主任就常常咬牙切齒地邊扔粉筆頭邊喊:「你爹媽白給你這麼聰明的腦子了,你怎麼就是不學呢!」

某國內最著名的課外輔導機構(應該猜得到),我們跟其中一位資深教師聊天,這位老師說:「我們把學生分兩類,資優班都是『自己想學的』,其他班則都是『被逼著來學的』。有發動機的汽車點下油門就可以跑得飛快,牛車你抽再多鞭子也只能快一點點。

對前者,我們其實沒起什麼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他自己的內在動力,對後者,我們也只能讓他快一點點,僅此而已。」

那麼哪些人是自帶發動機的呢?

特斯拉和SpaceX的CEO馬斯克從小就覺得人類需要拯救,做電動汽車、移民火星是必走之路,做這夢的孩子很多,絕大多數都成長為庸碌之輩。

但馬斯克是真的當真了,因此他一心從南非去到加拿大,再奔赴美國求學,他把航天英雄當作偶像,先學物理,再學商科,後來的火箭發射則全都是自學,一步步創業掙錢,再把掙來的錢一股腦全投入到自己夢想的事業中,每一步都目標明確,沒走一點彎路;拼盡全力,沒浪費一點時間。成王敗寇,他由最初大家口中的瘋子,成了英雄。

1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

教育事關人自身,也是人類對自己能掌控的有限未來的規劃和投資。

人類對自己的認識不比對宇宙的認識多多少,教育學想做的就是揭示人類發展的心理、生理規律,但取得的成果顯然像是還停留在牛頓第一定律階段的古典物理學,宏觀而原始。每個新的教育理論出來,就會引起廣泛的懷疑和爭論,還沒有物理學那麼斬釘截鐵。

廣義的教育者們孜孜以求的到底是什麼?換句話說,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教育的目的,你覺得會是什麼?

是不遺餘力把他們塑造成理想中的我們嗎?還是做我們能做的,然後靜待宇宙自己的奇蹟?教育者能夠掌控的到底是什麼,又將被教育者引往何處去?教育者會是萬能的嗎?——顯然都不是。

如果說教育的終極目的,那就是:

協助孩子把內在和外在驅動力轉化為自主意志。

教育就是要點燃孩子眼中的那把火,讓他兩眼放光。

2

引導並激發出自主意識

內在本能(內驅力)和外在的動力(外驅力),是所有人都會有或者會遇到的力量,經過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即可轉化為明確、有力的自主意識。

蒙特梭利說,All life is urged irresistibly towards evolution, and this urge is called horme。

所有的生命都無一例外地依從設置在體內的密碼進化,這種讓生命前進的力量就是內在驅動力。

Horm是偉大的力量,是設置在人類自身的遺傳密碼,不但能夠引導初生的嬰兒找尋媽媽的奶頭,也能引導孩子尋找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

而作為社會性動物,社會加諸在人類身上的力量同樣強大,如競爭、恐懼、賞與罰,多少人畢其一生,為的無非是獲勝或被人認可。

自主意志最初來源於內在驅動力,是一種超越了本能的有意識的力量,是人類通過自我意識把處於混沌狀態的內在驅動力和來自外界的驅動力逐漸凝聚到一個方向上以後所產生的力量。

內驅力與外驅力需要制衡,內強外弱將讓一個人如進入瓷器店的犀牛,自我到無視規則,外強內弱則會過於依從世俗的價值觀,丟掉本真。

教育就是要將這兩股力量調和、引導,如同以一定比例點燃氫和氧,形成奔流的水。而以自主意識為源頭,人類才能夠通過一系列自我管理、刻意練習,直至形成對長期目標的持久熱情與行為,既最近橫掃教育界的「堅毅力」的形成。

3

把學習由嗆水的抗拒轉換為渴水的渴望

說個我刻骨銘心的經歷。

我爸是個語言學習熱愛者,無論是大學時代學的俄語,還是自己自學的日語,都已經達到能夠自如翻譯的境界。他覺得他女兒確定、一定、以及肯定跟他一樣。

等我長到七歲,他認為我該學英語了,我的噩夢自此開始。每晚七點,所有孩子吃完晚飯在樓下瘋玩正酣,這是我一天里最珍惜最快樂的時光,我爸卻趴著窗戶大聲喊我回家跟著電視學「瑛瑛學英語」,我只能垂頭喪氣上樓。學英語跟快樂這兩件事,在我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都是對立的。

我痛苦不堪地學了兩年,一無所獲,後來甚至發展到一上英語課就腿肚子抽筋。所有的英語老師都納悶我為何其他科目都不錯,也還算伶牙俐齒,但唯獨英語一般般。

成年後我因為種種原因開始學法語,這是我自己的決定。我這才第一次認識到一種外國語言之美,和充分使用它的樂趣,因此學得不亦樂乎,學了一年的水平就遠超過了我學了二十來年停滯不前的英語。我暗自確認,原來我能學好外語,我有這個天賦。

天賦的點燃和熄滅,都那麼微妙,且往往無意識。多數家長都在摸索著這個黑暗中的開關,夢想能夠按下它,或僅僅是不要無意關閉了它。

如果遊戲生產商都把精力用在教育上,學習雖然不至於像遊戲那麼盛行,也肯定要比現在受歡迎數倍。

原因在於他們深諳人類的心理,把內驅力和外驅力應用到了極致,玩家在遊戲中找到了直接滿足最深層心理需求的人生體驗,並迅速形成大腦迴路中的獎勵機制,不斷強化,形成所謂的「癮」。

多年前我還在做IT行業的時候,做過一次對遊戲業的市場調查,結果出乎意料,那些遊戲里叱詫風雲的領軍人物,大多是普通民工,他們徹夜在網吧奮戰,在這裡獲得了以現實身份在現實世界裡難以獲得的歸屬感、征服欲、榮譽和認可。

拿什麼來讓孩子從骨子裡愛上學習,愛上奮鬥的感覺?同樣,給他最深層的渴望。

1、 找到,並樹立更遠大的目標

華人家長常被詬病的是把上名校作為教育的終點,殊不知目標越遠大,你就走得越遠越堅定。哈佛之所以成為哈佛,就是因為他鼓勵他的學子從平凡走向卓越,從優秀走向偉大,在哈佛,如果只追求出人頭地恐怕是要被嘲笑的,每個學生都在思考:我能為世界,為人類做些什麼。

2、 證實他的價值

其實這招一點也不難,別搶著為孩子包辦一切,讓他做點什麼,當孩子做點家務,幫你辦了點小事,或者他有了點「新發現」,及時證明他的價值,告訴孩子:「謝謝你幫助我」「你幫了大忙」「你的發現特別有用」。

3、 給他一個新的形象

讓他有機會承擔更大的責任,讓他向勇於且樂於承擔責任的人學習,告訴孩子你是強者,你是我的老師。

4、 幫助他自我超越

在挫折時或遇到「門檻」、「天花板」時,適時給那麼一點「輕推」,讓他感受到超越自己的喜悅。

5、 最最重要也是最偷懶的一條,讓他有榜樣。

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

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文學家弗蘭西斯·培根也曾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禮物送給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造就他們完美的人格。」

孩子往往並不是走不到那麼遠,有時候他只是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麼遠的地方。

同樣,父母也不想讓孩子止步於前,只不過父母的眼界成了孩子的玻璃天花板。

想讓他達到,先讓他看到。

如果榜樣成功豎立,則家庭教育就將變得簡單得多。

自發學習的動力並非無源之水,而是源自內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腦魔法師 的精彩文章:

如何學習線索與關鍵詞記憶法?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這10條常識性建議送給你

TAG:全腦魔法師 |